撷思录:人 自然 趣味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撷思录:人 自然 趣味
2017-04-26 08:37:26 /故事大全

——读《爱弥儿》有感

数数在讲台的日子,已有20个三百六十五天了。有时,总觉得经验比书本的教条更重要。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只相信自己眼睛和耳朵,对于那些繁杂的理论嗤之以鼻的习性。家中二楼书房的书架上,全是我喜爱的文学名着。从中国古代的诸子之书到现代名家散文,从世界名着到当下流行网络小说,有些现代作家的作品不下六七本。然而那些教学用书,还有本科学习时用过的教育专着全都搁在三楼卧室的书架上。灰尘堆积了,才会想着给它们移动一下位置。

案上的《爱弥儿》是教研组长努力下,学校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集体购买的。走近《爱弥儿》,带着些许抵触的情绪,一,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没有吸引我的情感叙述。然而一天天走进《爱弥儿》,却发现书中很多的言语、论断,自己不知不觉中在运用,在贯彻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不由得,回过头来反复阅读,圈画,记录下一些点滴体会。

一“人”的教育

记住,在你敢于承担起塑造一个人的任务之前,你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人。当孩子还处在无知无识的时候,你尽可从容地确保他周围的一切适合他去看,去听。你必须使自己受到人人尊敬,受到人人热爱,这样所有人都会想满足你的好意。如果你不能控制孩子周围的人和环境,你就不能做孩子的老师。

这是文中摘录下来的一段话,也是值得反思的一段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众所周知,种一棵树,我们需要了解一棵树的习性、特点,然后给以精心的培育,施肥,浇水,修剪,直至它长成栋梁之材,十年足矣。而培育一个人,需要的是百年的心血。人不同于一棵树,一棵树,不会说话,不会反抗,不适合于它的培育,它不言不语,只是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停滞和歪曲。而人,他作为自然界最高等的动物,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喜怒哀乐。教育者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出现反抗、叛逆,甚至思想的扭曲,走向犯罪或自我毁灭。

我们的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却不知道反省自己。在农村很多地方,每到晚上,麻将盛行。一户人家,一张小四方桌,四个人轮番换座,烟雾缭绕,周围还站着一群看热闹的。一个孩子,就在一旁的小矮凳上完成家庭作业。家长一边噼里啪啦的麻将,一边吆喝孩子必须认真完成作业。在城市,学习条件好些,可是妈妈忙于广场舞,爸爸忙于杯盏应酬,也很少有家长能够静心看书,给孩子以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许许多多的留守家庭、离异家庭,父母一年里几乎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一起成长,谈何“人”的教育?有哪位家长敢理直气壮地说,我对孩子的教育尽力了?

我们的教师们,时常觉得眼前的一帮孩子令人头疼,感觉自己的教育无能为力。其实我们常常把视觉对准了眼前的孩子,而忽视了对自我的一种关照。我是一个大写的人幺?我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就一定合适幺,正确幺?作为教师,谁也不敢肯定,自己能够受到人人尊重,受到人人热爱。就如卢梭所言我们如果不能控制孩子周围的环境和人,就不能做孩子的老师。

卢梭的话就像惊雷敲醒了我们这些忙于教学的梦中人。他的话语迫使我们关注自身的问题,要努力改变自我,提升修养,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最终的教育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二“自然”的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向前推进,今年高考改革正式出炉。浙江和上海首当其冲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

置身其中,曾经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进入了无形的怪圈之中。发现应试教育对孩子的残害,接着推行素质教育;发现孩子们学习负担过重,又推行中小学生的“减负行动”。严禁家教,家长求着老师办培训班担心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说是减负,可是中小学照样布置大量的作业,有些初中孩子每晚作业要做到深夜十一点十二点,名办学校是这样,公办学校更是这样。家长埋怨学校,对教师不信任;老师埋怨教育部门,不该以分数定学校排名。

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什幺?拔苗助长,损害的是一代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自然教育观点和人性本善的假设可谓是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他说:

“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状态。”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一人当成一人看,把孩子当孩子看。”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地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特有的认识、思考和感情方式;再也没有用我们的方式去代替他们的方式更为愚蠢的事情了……”

读到这些语句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几乎从未想过,这是孩子成长的方式吗?常常教训孩子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以命令式的口吻教育孩子。素不知这种教育完全不是一种自然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最坏的教育是让他在他的意志和你的意志之间摇摆不定,他主张一百个同意事事由孩子自己做主。

在这部分论述中,卢梭还认为不要对孩子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是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这点让我想起同事孩子玩热水瓶的事情。三岁的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对于厨房里的热水瓶自是不放过。一般家长看见孩子触碰,必定是把热水瓶从地上搬到台子上,让孩子免受伤害,或者告诉孩子这里面有热水,不能触碰。然而我的同事,不是教训也没有采取回避态度,而是从热水瓶里倒出一本水来,让孩子的小手去触碰杯子,孩子的手因为烫而快速缩了回来。这时候,同事才告诉女儿,热水壶里有热水,很烫,碰到了会有危险。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会去玩热水瓶了。这种触碰,其实就是一种直观的体验。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多思考一下,免除那些口头教训,或许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觉得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到现在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深思。

三审美趣味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中还得着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趣味。我在卢梭的《爱弥儿》中看到爱弥儿:进入社交界,审美趣味的获得这部分内容,觉得感触颇深。

文中写道:

“审美趣味不过是一种对大多数人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

“审美力是人天生就有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相同的审美力,它的发展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可能具有审美力的大小取决于他天赋的感受力;而审美力的培养和形式则取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对于使人愉悦或不愉悦的事物的认识,不仅爱弥儿有必要探究,作为帮助者的教师也应该有深刻的了解。显然如果你想帮助他,那你首先就要使他感到喜欢,感到有趣味。

在这部分话语中,我关注到了两点:

一是审美力的培养和形式取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我觉得这在语文教学中亦然。语文教学中,每个孩子对于文章的审美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能够发现语言的美,有的能够感受文字承载的思想,有的男孩则对文字一点也不敏一感。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他们的感受力,和对世界的认识。这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们的特点,挖掘文字所有具有的审美功能,给孩子们创设与文章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情境的创设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层次。不同文章,培养审美趣味的形式和方法必然也是不同的。

二是作为帮助者的教师要想帮助孩子们,那首先就要使孩子们感到喜欢,感到有趣味。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孩子的一种言语习惯,一种阅读习惯,让他们对于文字有自己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那幺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或者对文字的喜好,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大课题。“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国成语故事大赛“这是全国性的比赛,这些活动无疑在一段时间里唤一起了人们对于汉字,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关注。它是一种形式,也会影响一部分人喜欢上中国汉字。那幺,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采用一些活动形式,来使孩子们喜欢文字,喜欢文章,感到书本里的东西是有趣味的。用最通俗的一句话,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吊起孩子们的胃口”。如果能够让孩子们对所学的东西欲罢不能,那幺作为一个教育者就达到了最初的成功。

人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是我对卢梭《爱弥儿》一书浅薄的感知。一直相信一本好书,可以常读常新,我把卢梭的《爱弥儿》放在钱理群教育专着一起,让它经常指引我,点醒我。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写字的朋友
下一篇:一双绣花鞋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