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颂云梦隔蒲祥山中学八(1)张小倩指导老师余国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不仅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还形成了代代相传的思想美德。中华传统美德从口头传颂到文字记载,其内容博大精深,无不彰显中华民族之魂。从古至今,无论何流何派,何门何宗,无一例外地把包容尊为传承精神之纲,传续薪火之要,传颂道义之髓。可以说,在中华文化中无包容则无成其流,无包容则无成其宗,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美德之精髓。因为包容是一种智慧。人之处世,无外乎一处人,二处事。而大千世界之中,人,形形色一色;事,林林总总。人事不仅有文化差异,性格差异,也有理想、追求、兴趣等差异。所以,人之处世的生存法则非包容莫属。清朝时期,宰相张廷五与一位姓叶的侍郎官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是邻居,同时要建造房屋,为划地皮界线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宰相看了来信写了几句规劝老夫人的话:“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诗明理,立即把墙退让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连忙也将墙退让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五失去的是三尺祖传的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与流芳百世的美名。可见,包容是溶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包容是润一滑剂,可以调节关系,减少摩一擦;包容是清新剂,令人舒适,感到温馨。包容的确是一种良好的传统美德,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绝不仅仅如此。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道德文化形成了名目繁多,内容丰富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伦理道德的主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发扬优良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那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传统美德,把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