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个旧书摊上,我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黄濂清。我与他曾经是同行,做过教师,又是文友,爱好写作。今天在这个旧书摊上,看到了他的一部作品,标题为《明日又天涯》,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黄濂清出版的作品不少,论体裁,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都有涉猎。他做过教师,后来调入文化部门,曾担任县文化局局长。体制调整后,他学习法律,现供职于重庆市万州区人民zheng府发制办公室,同时兼任万州区文联民间文学协会主席。
看着黄濂清的《明日又天涯》,一下感到亲切。作者名字熟,人熟,而且是几十年的熟人。倒是这部作品不很熟(很抱歉,说明我对他还了解不够)。黄濂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学创作。不管道路多幺曲折,他矢志不渝,坚守着自己的家园,而我却没有做到。坐了20年办公室,机械操练“八股”文章,学会了计划、总结的模一式,形象思维丧失殆尽,正如一毛一|泽|东批评的,说话、做事只知道“言必称希腊”。大脑一年不如一年,僵化,退化,成为呆子。
我对旧书摊的老板说,我要买这本书。因为其他的书,我不大喜欢。那些书与文学无关,至于作者,我更不熟悉。我问老板要多少钱,她说3元。我不同意。论书的价值,远不止3元。国家定价13.5元,比老板的要价,也高出好几倍。但是,卖书人不懂书的价值,她只知道,怎样才算赚钱。
我拿起那本书,感觉很沉,156千字,212个页码,其间内容,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花费了多少心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即使国家定价13.5元,也并不高,只是眼下读书的人少,心性浮躁,没有多少人愿意平心静气地坐着读书,倒是麻将桌上热闹。
我与卖书人讨价还价。我说2元钱,买下这本书。我知道,卖旧书的人,进货渠道很简单,将废品店按斤两收购来的旧书,经过挑选,1元钱,或者5一毛一钱1本,买过来后,放在地摊上出一售,再好的书,都卖不了高价钱。
我对卖书人说,我认识这本书的作者,我让他给我赠送一本新书,应该说不成问题。老板看我态度坚决,最后同意卖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行走,一边摹挲着书的封面,用卫生纸抹去书上的尘埃,然后打开扉页,一幅作者的半身像,展现于我的眼前。《明日又天涯》的作者——黄濂清,他在对我微笑,不,他在对每一位打开书籍热爱文学的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