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庄子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夜读庄子
2017-04-26 08:37:26 /故事大全

夜读庄子

傍晚,独坐静室,阿炳的《二泉映月》在心头飘来飘去。斜阳穿过窗子停留在桌上,看那茶香在杯口袅袅升起,弥漫一室,手捧一卷《庄子》,与黄昏相约。

不知是《二泉映月》的纯粹,还是《庄子》的睿智,沉浸在千年的古文化中,不觉已是夜色*阑珊。

读孔子,总觉得他是在说教,在教化;而读庄子,却是在看故事,讲机智,学智慧。

如果说孔孟之道是王道,是统治者的学说,那幺,庄子的哲学则是从平民的角度出发,适合平民的一种学说。

孔子顶峨冠曳长袍,带三五弟子终日奔波于诸侯国之间,到处宣扬他的学说,推销他那一套治国驭民的理论。站在高山之巅,思虑时光流逝,感叹人生之短暂,可谓思想者,深忧虑也,可只能空怀浩然壮志,落得个惶惶如丧家之犬,嶙嶙如柴骨之人,自寻烦恼,徒增白发。因此,庄子说:“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巧者”,“智者”,“无能者,”哪一类人更值得羡慕呢?在庄子看来,“无能者”似乎更适合人们效仿。“无所求”就会无烦恼,“无烦恼”不是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吗?

所以,他认为:“无用乃大用,当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这倒叫我们想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青年男子跌断了腿,看似成为无用之材,却因此保全了性*命。这就是庄子洞察人生的智慧。在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与他人争一日之短长,人生处处充满智慧,“在天为龙,在地为蛇”学会变通,灵活处事,如果我们不是非要表明我们是“龙”而非“蛇”,我们是否会过得更加轻松一些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站得高的确可以高瞻远瞩,将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当狂风骤起时,山巅的大树与山谷中的小草的感受会截然不同。同样是一生,难道踏浪蹈海的渔民的一生果真比扶梨山间田野的农夫的一生更滋润吗?所以庄子说:“行年神龟宁曳尾涂中而弗愿香烛祭奉。”被人“香烛祭奉”肯定风光无限,但就“幸福”而言就未必如此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经典的劝学名言。自古至今,有多少莘莘学子在这条路上前仆后继,死而后已,又演绎了多少“范进”式的悲剧。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是多幺清醒的见解,多幺智慧的言论呀,我们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什幺呢?是运用于实践,知识最终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朝闻道而夕死”,充其量是一个“明白的死鬼”,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幺实际意义呢?如果我们一味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都浑浑噩噩,疲惫不堪,像古人娶妻生子后还骑上一毛一驴进京赶考,到头来落得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像今人而立之年还在象牙塔上漂浮不定,学了知识却失去了就业门路。这样的人倒不如实际一点,学一点有用的学问,早日奉献于社会。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又是惊世骇俗之言,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那些不弃不离,生死相许的美丽传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这些痴情的诗句,令多少人神魂颠倒,唏嘘不已。“杜十娘”,“化蝶”的故事又博得多少人热泪长流,肝肠寸断。生死相依固然很美丽,很动人,试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被广为流传,就是因为现实生活很难做到,只是人们的向往与希翼。由此看来,“相忘于江湖”更为坦诚,更为实际,为那些虚幻的东西而糟蹋生命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则对贫民百姓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读书到此,我不由心生敬佩。庄子真是一个言冷而心热的哲学家,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悲哀:几千年的沧海桑田,中国社会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就是我眼中的庄子,一个被那些专家学者们批评为消极的哲学家。

这就是庄子,一个充满了智慧的人。他的言论或许有些消极或者偏激,但你不觉得很有到理吗?

消极也好,偏激也罢,在这样一个“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现实社会中,学会生存,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夜似乎很深了,在窗外,在我的心中,同时升起一轮明月,将夜空朗照得一片澄澈。

2008-10-22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笑看今生....
下一篇:无奈~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