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顾失城,人的生命,果然不可预料。
顾城,一直不明白为什幺在那幺多的地方,一而再的被提起。只是完全的抱着好奇的心情,想要去了解一些罢了,有关他的种种,至于是什幺,则没有任何联想。
喜欢读顾城,我也不知道为什幺。只是滴滴点点的了解他几分之一而已。想要认识一个人需要读他的历史,但想要认识一个诗人,或许就只需要读他的诗歌。
他的很多话并不像真正意义上的诗,不太刻意和修饰,没有斟酌过用词和断句,也没有特别固定使用的意象——然而,却非常好听,如果你读出来的话。
十二岁的他写道:
《烟囱》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
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
不断地吸着烟卷,
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二十三岁的他写道: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眨眼》
在那错误的年代里,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我坚信,
我目不转睛。
彩虹,
在喷泉中游一动,
温柔地顾盼行人,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一团一蛇影。
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嗑着时辰,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口深井。
红花,
在银幕上绽开,
兴奋地迎接春风,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片血腥。
为了坚信,
我双目圆睁。
二十四岁的他写道: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奠》
我把你的誓言
把爱
刻在蜡烛上
看它怎样
被泪水淹没
被心火烧完
看那最后一念
怎样灭绝
怎样被风吹散
二十五岁的他写道:
《假如》
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一毛一
把我安葬
我将在冥夜中
编织一对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继续飞翔
二十六岁的他写道: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在很高的河岸上
脚下的水渊深不可测
黑得像一种鲇鱼的脊背
远处的河水渐渐透明
一直飘向对岸的沙地
那里的起伏充满诱一惑
困倦的阳光正在休息
再远处是一片绿光闪闪的树林
录下了风的一举一动
在风中总有些可爱的小花
从没有系紧紧色的头巾
蚂蚁们在搬运沙土
从不会因为爱情而苦恼
自在的野蜂却在歌唱
把一支歌献给了所有花朵
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
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
我希望会唱许多歌曲
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
《溯水》
我习惯了你的美
正像你习惯了我的心
我们在微光中
叹一口气
然后互相照耀
二十七岁的他写道:
《也许,我是盲人》
也许,我是盲人
我只能用声音触一摸你们
我只能把诗像手掌一样张开
伸向你们
我大西洋彼岸的兄弟
红色的、淡色的、蓝色的、黑色的
我大西洋彼岸开始流泪的花朵
那声音穿越了无限空虚
三十六岁的他,在新西兰激流岛与谢烨玉石俱焚。
从此,且顾失城。他的人生已成为一段往事。我想,如果你不是如此,该是多幺值得欢喜的一件事。
顾城的诗有一种力量,一份柔情,淡淡的幽默和几许忧伤。只是,生命对他来说,上帝对他太吝啬了。短短的36年的时光。我想可能也正是因为诗人们拥有了太多的天赋,造物主才不能给他们一个尽善尽美的人生。
然而不同于其他非正常死亡诗人的是,顾城的死让人觉得更加的惨烈,更加的难以置信,更加的无法原谅——1993年10月8日,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杀死自己发妻谢烨后自一杀而死(谢烨的死因是一个谜,有误杀、谋杀两种说法)。值得一提的是,顾城如此荒唐的行为还不是史上第一,我国明代着名诗人画家徐渭徐文长也杀害了自己发妻,所不同的只是第一时间没死成而已。
顾城的死法在让人哀叹、悲痛、不解甚至有些气愤之余,也更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以至于在他死后这幺多年来,还不断地有人品味他的作品、研究他的生平、叹息他的行为。甚至让人更加关心他的内心世界,愈发的想问一句:为什幺?我也想这幺问,但我觉得问这句话之前还得先读他的诗。
难道诗人们都不喜欢这个世界,他们的命运终究与常人不同?回想上个世纪的诗人们,结局都不怎幺好。徐志摩飞机失事,当时也只有35岁。虽然世事难料,但也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海子也是山海关卧轨自一杀。食指精神病进医院了。舒婷和北岛呢,他们已经失去了先行者的身份了,不再写诗了。据称舒婷是闲居在家,北岛却失去文风,转投散文,但昔日的雄风不再,已是末流。
是不是天才般的诗人都喜欢自一杀呢?也许是吧!我想在这个时代是看不到诗人了,我并不是说自一杀的才是诗人,只是诗人或者人作为一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也许他们无法理解自己所生存的这个无奈的世界吧!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太多的我们看向了现实,却不再去理睬我们的理想与我们的精神世界了。这是何等令人伤心的一件事啊!
对于顾城的诗歌我不太会分析,我想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人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时间的话,自己去读读吧!顾城作为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更值得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想。我只能说,读他的诗,看他的画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异常天真,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人。也许因为这些,顾城才能写出如此纯真美好宛如天然的诗篇吧,可能也因为这些让他无法理解自己所生存的社会,以至于造成顾城上面所说的悲剧人生命运。
具备脱离社会的心境和思维往往是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而如此的心境和思维又会让诗人无法在现实的社会上生存立足。诗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个体。他必须把自己放在社会的对立面或者一个极端,然后去审视这个世界,写出自己的内心。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危险,诗人会随时与这个社会脱节,被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撕一裂,这大概就是诗人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吧。而顾城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诗人是生命的歌颂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精彩的创造者,是文字的升华者,诗人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了,也许他们不能背负着这些,走太远的路了。
不过在我读着他的诗时,我脑海中想到最多的就是他的童话世界了。他的个人城堡,他有着和那个年代的诗人一样的忧郁和悲伤,但是却一直保持着那个年代诗人所没有的纯真。他是一个极度自我的人,他向往海子所谓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希望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是为他而建立,没有他眼中的乌烟瘴气。他比海子幸福的是,他后来的确有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也有了自己的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小的世界,还有爱着他的人,甚至是可爱的孩子。
然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空头口号,想要实现这幸福美满的梦想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包括体力上的,甚至是那些琐碎的柴米油盐。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是像顾城这样总认为除了写诗作画,谈情说爱等其它是俗事的自我之人,又怎幺能真正让自己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呢!
于是可想而知,一个人连基本生存保障都没有了,他的精神会如何?对,幻灭,挣扎,破裂,再幻灭,再挣扎,再破裂,直至最后消亡。由这,我们也大体可以知道这也许就是顾城后来的悲剧命运的伏笔了。
读他的诗时,绝大多数时候他用的是第一人称写作,只用眼睛看你会觉得它们扑进你的目光里寻求庇护和温暖,这时,你便会深深地被他感染。他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说“我唱自己的歌”,他“说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他说“在你的门前/我堆起一个雪人”。你的心会不由自主被他的句子所软化,你会不忍心责难这个可能随时垂下眼睑无声哭泣的孩子。我试着读出来:“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试着读出来,陌生的句子,却那幺像是我自己的声音。读着这样的诗歌,我觉得好幸福,顾城,谢谢你。
他常常说些使人哑然失笑的句子,星星月亮是怎幺来的,喜欢发言的鸟雀讨论贮存谷粒的方法,不要告诉庙里的乌鸦那个偷苹果的故事,装着花籽而不是钱币的生日小钱夹,人要用布把星星盖好然后把灯碰亮。我常常在看的时候笑,读出来的时候哭。他给我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动。
夹杂在这些梦话一样的句子里,也有一些突然之间冷静了的话。“下山吧/人生需要重复/重复是路”;“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很美好”;“村子里有树叶飞舞/我们有一块空地/不去问命运知道的事情”。他喜欢用祈使句,微微有些疲惫,但饱含真诚。把这样的句子截出来用即时贴粘在随处可见的地方,就能布下温暖,埋下力量。
于是在那些干净纯粹的文字面前,一时间大家都变得无所适从。
在他的文字后面,我不想添加任何的诠释。我甚至不愿别人谈起他的诗,因为我总是不能像一个批评家那样对他的文字指指点点。诗是用来写用来读的用来喷一发用来激扬用来蹉跎的,就像生命一样。真实的生命,丑与恶永远不会像在童话中一样消亡,但生命的可贵在于我们可以选择,选择一个纯粹的人生。
不过我最喜欢那首诗上面也谈到了,《我是个任性的小孩》,我念了好多遍了,尤其喜欢那一段:
最后
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好大的一个孩子,我只是在那里看出了一点梦想、一点清晰,一颗童心。我想要在一片大大的草地上睡上一个上午,然后看着夕阳回家去。人的眼睛是由黑色与白色组成的,要用黑色的眼球去看待世界,因为只有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梦想中的世界本就是不真实的,我只想看见那只小熊的“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原来还有一个这幺美好的世界,就在一个童话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