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邹忌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两面邹忌
2017-04-26 11:26:37 /故事大全

两面邹忌

宋志坚

我读中学的时候,《邹忌讽齐王纳谏》已被纳入语文课本,故从中学时代起,邹忌其人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不但敢于进谏,而且善于进谏。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说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指出“王之蔽甚矣”,让齐威王为之称“善”并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致使“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篇短文,是从《战国策》中节选的。邹忌之谏也因了这篇短文,在当代广为传颂。这个邹忌,真诚、睿智,十分阳光。

同在《战国策》中,也记载着邹忌设局陷害田忌之事。因为嫉恨田忌战功卓着,便与公孙闬合计派人“操十金”冒充田忌之人前去占卜,问“三战三胜”的田忌“欲行大事”即谋王篡位是否可行,能否成功。又密使人“执”此“卜者”为人证,坐实田忌企图谋反,使田忌百口难辩,“不能自明”。

这个邹忌,狭隘、下作,非常阴暗。

两个邹忌很难融为一体,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只知邹忌之谏的人更是难以设想,如此阴险、卑鄙之事,竟然也会是那个真诚、睿智的邹忌之所为。百度百科评介邹忌,在肯定其“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赞赏邹忌“大度、颇有君子风范”之后,也只是轻飘飘地提了一句“因担心相位不稳而置田忌于死地”。然其因妒忌而设局陷害田忌,终究不能与“大度”以及“君子风范”相称,也与“奖励贤臣,处罚奸吏”之为相悖,恰恰相反,倒正是“奸吏”之所为,造成的恶果,也绝不仅仅是害了田忌。

历史就这样无情地记载,并向后人展示着一个两面邹忌。

两面邹忌与“两面派”不同。“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邹忌“讽齐王纳谏”,当面与背后应该都是一致的。他既不会在群臣背后叫齐王不要纳谏,也不会在齐王背后叫群臣不要进谏;两面邹忌也与“伪君子”有别。“伪君子”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但邹忌“讽齐王纳谏”,嘴上说的,与他心里想的,实际做的,均无出入。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来掩饰他之设局陷害田忌固然不当,以设局陷害田忌来否定他之“讽齐王纳谏”,同样不妥。邹忌设局害田忌之时,当的才是两面派与伪君子,才是现在说的那种“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的两面人,要不他也难以一时得逞。

与两面邹忌相似的,起码还有两面李斯,他上《谏逐客书》时,何其大义凛然,他要秦王赢政广纳人才,何其理足词胜,他因妒嫉而置韩非于死地,却又何其龌龊、卑劣!

人性之善恶,并存于一体,善恶博弈,此起彼落。这种博弈也叫“内心挣扎”。人性之善“起”时就有善行;人性之恶“起”时就有恶行。这种善与恶的博弈,也可以体现为事业心与名利心的较量,哪一种“心”占上风,就会有与哪一种“心”相应的行为出现。这种两面现象,人们通常以“人会发展变化”去诠释,其实,也不妨从“人性”的层面去剖析。

主张“性善”说的孟子,曾有人性的“四端”之说,叫做“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至少“羞恶之心”与“是非之心”是明显的。他以“患得患失”为羞耻,方才有此大义;他能明辨“王之蔽甚”之是非,方才有此睿智。那个时候,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利国利民,支配他之言行的,更多的是他的事业心。他敢于向君王进谏,本身就是立德;他对齐王说的那一番千古流传的话,本身就是立言;因为他的进谏,而使齐王称“善”纳谏,而使“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而使齐国国力渐强,“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则更是立功———如此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并“立”,在客观上,也为他带来诸多名利。

主张“性恶”说的荀子,曾有人性的“三好”之论,叫做“好利、好妒(疾恶)、好色(声色)”。邹忌设局陷害田忌,就是因为“好妒”(即妒田忌之功)与“好利”(即好权位之利),因为齐将田忌屡屡立功而担心自己相位不保,明摆着是名利心在起着作用。至于是否“好色”,暂且不论。他行此事之时,全然失去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一概都顾不上了。他的门客公孙闬为他打的是如意算盘:让田忌率兵攻打魏国,“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没有想到田忌三战三胜,邹忌自以为加大了对他的相位之威胁,遂有设局陷害之举。人最难看清的是自己,此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尤其是利欲熏心之时,极易使人失去理智,丧尽天良。“旁观者”的作用,在“当局者迷”之时也不可小觑。

人有君子小人之分,天使魔鬼之别,并非天生而然。世硕(孔门弟子)说的“人性有善有恶”,近于孔子的“性相近”;世硕说的“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类乎孔子的“习相远”。这种“养”和“习”,往往在人的内心挣扎善恶博弈之时体现出来,善多胜恶者,人称君子,或曰天使;恶多胜善者,人称小人,或曰魔鬼。

“多胜”不等于“全胜”,故被称为君子者,有时也可能会有小人之行;被称为天使者,有时也可能会有魔鬼之举,反之亦然。

如此知人,或许会多一分客观真实;如此知己,或许会多一分自我戒惕。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