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观音菩萨和济公活佛陈宣章陈珑玥《西游记》中出场最多的神仙是观音菩萨,因为她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己任,专管人间百姓(包括妖魔)皈依正果。如来佛是总导演,观音菩萨是执行导演。因为管事太多,后来就演变成“千手观音”。她在十五菩萨中列首位,在大雄宝殿中也位置显赫。中国民间俗语:“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反映了观音菩萨在中国民众中的深远影响。《悲华经》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转轮王一家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就成为阿弥陀佛。一般说法: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是男的,法号“慈航大士”,后来变为女的。但也有一说:南北朝后期就有观音娘娘。《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一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观音娘娘是美的典型,脸庞丰一腴圆一润,脸型俏一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吴承恩笔下为“眉如小月,服似双星。玉一面天生喜,朱一唇一点红。”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佛经说观音菩萨功德无量。1.《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神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观音本已修成正果,成就佛道,名号“正法明如来”。既然已成佛,为什幺又退归菩萨位呢?因为他具有无比大愿力,要度脱一切苦难众生,所以倒驾慈航,自愿回归菩萨位,来救苦救难。2.释迦牟尼佛在《观音三昧经》中说:“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观音本来是佛,释迦牟尼是他的一位苦行弟子。后来释迦牟尼成了佛,他却成为释迦牟尼的胁士,来这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还在极乐世界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成为阿弥陀佛的胁士,帮助阿弥陀佛来娑婆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佛世界度众生,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3.观音菩萨头上高高的,有一块素白布幔覆盖,看起来非常庄严,那是佛龛啊!观音菩萨为什幺要头顶一座佛龛呢?因为他要供养恭敬一尊佛,那尊佛就是“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说:“‘观世音菩萨’以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二十五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二十五由旬就是一千里了,那尊佛真是很高大。观音菩萨为了报答阿弥陀佛的慈恩,在头顶上供奉阿弥陀佛。《般舟赞》上说:“天冠化佛高千里,念报慈恩常顶戴。”《往生礼赞》说:“西方阿弥陀佛,观音顶戴冠中住。”由此可见,观音菩萨对阿弥陀佛是多幺的孝敬,他报慈恩的心又是多幺悲切!但是观音菩萨普度众生,从不直接插手民间琐事。这不禁使人想起济公活佛。济公“活佛”原名李修缘,南宋浙江天台人,18岁在杭州灵隐寺就瞎堂长老落发,法名道济。他生性古怪,心地善良,扬善疾恶,除暴安良,扶危济困,被人们尊称为“济公”。济公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济公的形象是骨瘦如柴、肮脏邋遢、破烂不堪;他不守佛教戒律,喜欢喝酒吃肉,言行举止如痴如狂、疯疯癫癫,被称为“颠僧”。一些佛寺罗汉堂里就有济公“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的阴阳脸塑像,这与观音的形象无法相比。但是,从内心里,平民百姓更喜欢济公“活佛”,因为他更正直,更实际,更“解渴”。济公与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差悬殊,这与佛教的“治心”宗旨有关。否则,佛教就不成为佛教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