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有关读书的文章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读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有关读书的文章
2017-04-26 11:26:37 /故事大全

读书的益处,人人耳熟能详。然而,知道读书好,不读的却大有人在。为何?答曰:书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迷失了方向!就像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讲到的:现在我们苦恼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能选择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让我们无法选择了。于是干脆不选了,泡在电视里、网络中去打发时光,书本就被束之高阁了。

当今世界,视听媒体众多,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是不是会落伍呢?肯定不会。书与其他媒体相比,益处是独特的:其一,读书能让人静心。读好书、好文章时,能使人暂时抛却内心的浮躁,给人一种脱离尘世喧嚣的超脱感。闲暇时刻,一卷在手,私心杂念全无,物我两忘,尽情畅游在书中,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难,同喜共悲,心灵会获得充分的快慰和满足。其二,读书更能启思增智,愉悦身心。读书,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里处处精彩不断,时时给人以启迪。其精彩之处可细细琢磨、反复品味,灵感来时,豁然开朗,顿悟书之“真谛”。每逢此时,身心俱畅,可谓乐此不疲。夜晚一旦停电,则秉烛夜读,红袖添香,比起“更持红烛赏残花”又是别有一番情趣。其三,书籍携带方便,随时随地皆可读。而其他媒体却没有这样方便,离开了电,一切成空,搞得你束手无策。再者,其他媒体容易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留下印象的甚少,还往往被广告充斥,浪费时间,效率并不高。

书出版后,内容文字也就会固定下来,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死书”。而读书的乐趣也恰恰是把死书读活,正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那如何把死书读活呢?这的确要下番工夫:首先,要喜爱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读书,才会“立志读尽天下书”,才能用心读书,把死书读活。其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书籍数不胜数,不加选择逐一去读,即使人能活百年,且只读经典、名着,穷其一生也是难以读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才会沉下心来去欣赏品味,才会沉浸其中而不自觉。譬如孔子读《易经》能“韦编三绝”。当然,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常人说的“开卷有益”等,皆意在倡导多读书,以便日后“厚积薄发”。再次,讲究读书的方法。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意甚明。但“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思既然到了,眼和口自然就到了。我觉得,如能再加上“手到”则更全面,“不动笔墨不读书”嘛!这既符合现代科学的认知规律,也吻合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的说法。另外,读书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熟读深思子自知”等都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当然,读书之法甚多,如:泛读、精读、细读、批注等;还有如陶公者“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那种为消遣,为打发时间而读的书,虽也略有收获,其实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了。最后,要学以致用,这才是关键。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读书也是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者,若善于结合实际去理解体会,并活学活用,则可谓识得书中“三味”了。读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让自己成为“书橱”。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除去志向远大之意外,不也是在强调读书的作用吗?

此外,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甚至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中去读同一本书,前后的感悟也不一致。这不也是把死书读活了吗?

总之,书犹如一杯茶,细细品味,才能悟得其雅韵与清香;书恰似一坛陈年窖酒,愈久愈浓,品来也更感滴滴醇厚绵长。读书吧,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一种永不落伍的选择!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