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深秋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南京的深秋
2017-04-26 11:26:37 /故事大全

南京的深秋

邱华栋

牛首山

这些年,走过、路过南京有十多次了,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过,在商场的人堆里拥挤过,在法国梧桐的树影下徜徉过,在南京大学的老校区和仙林新校区漫步过。在郊外,我也见识了大江落日的沉郁辉煌和钟山的虎踞龙盘。既然走过南京,就吃过南京的名吃,什幺盐水鸭、鸭血粉丝煲等等,但真要下笔写南京,又觉得有些无从下笔。因为,南京太丰富,温暖而平易,繁盛而细微,很容易瞎子摸马摸不着全马,管中窥豹只看见一个斑点。

去年深秋,随着一些作家游走江苏。我因为工作繁忙,就没有去外县市,而是留在了南京,因而得以再次近距离地打量南京。

深秋的南京,有着一种难得的雍容华贵,树叶金黄,微风萧瑟,却带有成熟的稳重和暖意。先说牛首山。在南京,有一个说法是“春牛首”,南京人过去喜欢在春天来临时到牛首山踏青。在这年秋天,我来到了牛首山,为2016年的踏青提前去踩点了。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位于南京郊区,山顶有两座小山峰,很像牛犄角相对而立,因此得名牛首山。现今的牛首山,因为迎来了佛教圣物——释迦牟尼的佛顶骨舍利,而建成了一座牛首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我是第一次上牛首山,只觉得车子往南京郊区走了半个小时,就看到灰白的风中,一座依然有绿意的小山浮现在眼前。再往山上走,就看到一座白色的、有些像佛顶头骨的奇怪建筑。这就是佛顶宫。我看了解说,才知道这外形有些古怪的建筑,有着独特的寓意:佛顶官建筑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大穹顶很像是佛祖的袈裟,披挂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佛法加持;小穹顶则是圆形建筑,下部为莲花宝座结构,上座是摩尼宝珠造型,如此分配十分精当,就不显得怪异了。

从外面看,这大穹顶和小穹顶建筑并不高大,甚至还有些低调、朴实无华,让人看见一开始是不明就里,不知道这建筑是做何用的。等到进去之后,才知道,这佛顶官的辉煌精致,有容乃大。

我们鱼贯而入,乘坐电梯上了楼。整座佛顶官的建筑面积在十三万平方米,用金碧辉煌和梵音袅袅来形容,十分恰当。佛顶宫小穹顶的内部结构,又以伫立地上好几层的禅境大观和地下的地宫构成。禅境大观,是呈现了佛教世界的法相庄严和蔚为大观,在几层禅境大观中游走,我们可见佛教世界的宝相、佛法、箴言,以雕塑、书法、灯光变幻,构成了亦真亦幻的奇异境界。在禅境大观中游走,是身心都能感到奇妙变化的过程。不知不觉,你就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由于地官里还供奉着佛顶骨舍利,可以说,牛首山如今成为南京城郊区一个非常好的去处,不仅是春季踏青的好去处.还是领受佛教舍利文化、佛禅境界的一个很好的地方。为此,牛首山建成了一系列相关的佛教文化园地。

出了佛顶官,我们看到了旁边矗立的佛顶塔,佛顶塔高大、亲善,高九层,飞檐斗拱,四面开阔,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望得见。有寺就有塔,塔的建筑在人的心理上会带来一种奇特的疏离和宁静,敬畏和仰望感。

在牛首山,除了这一官一塔,另外还有一寺,就是佛顶寺,坐落在牛首山的东峰东南坡上,与西峰的佛顶官和佛顶塔相互呼应。

信步走进佛顶寺,但见佛顶寺氛围清净,建筑风格硬朗,褐色的屋顶,飞檐斗拱歇山式建筑,有着唐宋之风。此外,在牛首山的山脚下,还建成了牛头禅文化园,有一座七层八面圆柱形砖塔。这座塔是弘觉寺的佛塔,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传承着法融禅师的牛头禅宗文化,是大众了解佛教禅宗的入门之处。法融禅师写过《心铭》和《绝观论》,是这里牛头禅祖师。此外,山下还有一座郑和文化园。这个世称三宝大太监的郑和,在明代七下西洋,远走西亚非洲,创造出辉煌的早期“一带一路”的景象,死后被特批葬在这牛首山。我一直对郑和有着很大的兴趣,他是如何七下西洋的,这其中的各种细节,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兴许我会写一部小说。

现今社会,存在的几大宗教往往都是劝人向善的。在如今的社会,佛教也能够继续发挥向善的力量,拯救世人于金钱的漩涡、道德滑坡的泥沼。牛首山,来了,就不虚此行。

秦淮河

来南京不去秦淮河看看,肯定是白来一趟.,但游览秦淮河,我以为在晚上才好。因为有一句叫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话,我不知道从谁的作品里读过,就记牢了。那我们就一定要在晚上游览秦淮河,还要有灯光,有桨声相伴。

傍晚,看了夫子庙,从供奉孔子的大成殿出来,我前往秦淮河游览区的入口。读书人来南京,不来夫子庙,等于白来了。在十多年前,我就游览过夫子庙,那时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如今的夫子庙却多了一些安宁。这与游客的素养提高有很大关系,大声喧哗者少见,也有大家对孔子的尊崇有关。

夫子庙旁边还有一座瞻园,号称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在明代是中山王、大将徐达的府邸。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时候,权势熏心的东王杨秀清的东王府也设在这里。之前,乾隆皇帝几下江南,也曾驻跸于此,还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御书“瞻园”的匾额。现如今,这里是太平天国博物馆。可因为我们来得太晚了,瞻园已经关闭了。

此时,夜幕降临,灯光璀璨。如今的秦淮河,已经被打造成了十里长的水上游览黄金线。我们沿着秦淮河岸边的石阶小路走了一段,先来到了江南贡院。这江南贡院,是江南学子们考试的地方。始建于1168年,在明清两朝是重要的考场,有多少学子从这里一飞冲天,登上龙虎榜啊。据介绍,这里鼎盛时期有两万多间考场,如今被建成了中国科举博物馆。一路走一路看,看到了当年的学子们苦学读书的艰辛和窘境,也看到了抄袭、夹带和作弊的由来已久的考场亚文化。试想,假如自己坐在那个小隔间里,汗流浃背地参加考试,能不能考上举人?真的是不好说呢,因为录取比例太低了。

然后,我们坐上雕花的机动木船——大画舫,这样的船上听不到桨声了,但有姑娘给我们斟上雨花茶,还有姑娘在一旁弹奏古筝。我们说说笑笑,四人一组,两两对坐,嗑瓜子,说闲话,笑谈古今风云事。雨花茶清爽可口,古筝曲若隐若无,陪伴着我们轻松的心绪。作为粗糙的北方佬,我对精致的东西内心里都有些距离,而秦淮河的内外上下,打造得越发精致了,这是我来过多次也不曾感受到的。这时,可以看见灯光十分梦幻,水影倒映着船影。十里秦淮河的游览线路,分为四大部分,有名人故居,也有历史遗迹,有园林古桥,也有秦淮灯彩。在暗黑的秦淮河上行船,我们仿佛是游走在时间的长廊里,我倏忽间从那灯影中影影绰绰地看到了很多历朝历代的才子佳人、官人商贾、美女粗汉、大人小孩,在这里不断地变化着身形,将他们的人生故事快速地呈现在那背景的流逝当中。

秦淮河的两边,那小巷深处,有很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在我们经过的时候,如同灵魂复活了一般在深情诉说,鬼影幢幢,让我惊愕。羽扇纶巾,衣袂飘飘,多少男人和女人在这条河边有着自己的生命记忆,回转歌哭?

我们经过了王导谢安的纪念馆,乌衣巷内,东晋时期的两大豪族王导谢安,他们在这里演绎了什幺故事?在来燕桥边,李香君的故居,还回荡着她爱憎分明、才貌双全的故事。忽然,我们的船行到了白鹭洲一带,水面顿时开阔了起来,在这里,稍等片刻,就上映了一出精美绝伦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夜泊秦淮》,让人目瞪口呆、流连忘返。

秦淮河,载着南京人历史记忆和生命温度的河流,依旧在现实中、在历史的进程里流淌着,被我们经过、看见,在灯影中,又渐渐远去。

中山陵,明孝陵

好几次拜谒过中山陵,我看这年深秋的一次格外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季节。往年,我似乎都是春夏季节前来,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到无法下脚的地步。但在深秋的萧瑟氛围里来到中山陵,我首先看到的,是深秋的景色里四下一排排高大树木落叶凋零的苍茫辉煌的景象。

中山陵位于钟山中矛峰的南麓,依山而建,气势撼人。我拾阶而上,看到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逐渐升高,庄严、肃穆,而又清净、平和。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坐北朝南,从下到上,依次有广场、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其中墓室的海拔158米。大部分建筑由白色花岗岩建成,部分是钢筋水泥建筑。

一步步拾阶而上,听当地朋友介绍,看到有些建筑曾经在“文革”时被红卫兵砸坏,石头上还留有痕迹。秋深了,我看见了高邈的天空中,有鹰在盘旋。鹰从神的家族俯冲而来,带来了什幺样的消息?

中山陵在每个季节来看看,都很好,因为这里的空气肃穆而清新,似乎历史小心翼翼地停在了一边,让你浏览、观赏和评判。没有气势逼人的感觉,这里也不雄辩,都是呈现。中山陵的设计师做到了十分有趣的一点:站在下面的台阶上从下往上看,看到的只是台阶,而看不见平台。站到上面的平台从上往下看,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的平台,连接那些平台的几段台阶,则看不见了。由此可见,民国时期设计师的水准已经很高了。

从中山陵下来,拐入树叶凋零的小道,又走了一段路,我来到了明孝陵。这里埋葬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他和他的马皇后的合葬墓。

明孝陵是南京周边最重要的历史遗迹,盖因六朝古都中,明朝开国即在此建都,朱元璋又彪炳史册,他和马皇后也是感情甚笃,传下佳话。明孝陵规模宏大,周长二十二公里多,四周如今都是茂密的树林。陵前的开阔地带,有弯曲的神道。神道边上,石翁仲、文臣武将、大象神龟、骆驼狮子,都呈现出已经被时间侵蚀得斑驳陆离的状态。由于神道不是直的,是弯曲的,因此,走在秋风瑟瑟的神道上,感觉格外的凄清和萧瑟,内心里涌动的是很苍茫的忧伤感。从1368年到1644年,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的历史风云,那些细节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翻江倒海,一幕幕地过了一遍。我读了不少有关明朝的历史书,因此,反过来给陪我到这里的朋友上了一堂明史课。

走过神道,触摸着那些石头雕像,眼看着头顶的落叶缤纷,悬铃木树叶阔大、干枯,实在是岁月的最好脚注。走过梅花堂,看到梅花还没有开,在梅花谷里也都是梅树。紫霞湖边不见紫霞,是时间没有到。一直走到了明孝陵跟前的山门建筑,爬上去,看到后面一个大土堆,这就是朱元璋埋葬的地方了。

我近看远看,四下苍莽的都是山林。微风吹过来,一阵阵的低语和高歌,是树叶和树枝的喧哗躁动。

看来,历史也是不平静的,正在借秋风鼓噪着什幺。大明江山不甘失去,但没有什幺是永恒的。唯有传说,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嘴上变得鲜红。就好像我这次来,不是为了美食,而是为了品尝历史。

南京的吃

于是,要说到南京的吃了。当地人说到南京的吃,都是一脸的茫然,南京有吃的?都是别的地方来的吧。好吧,我说,那桂花鸭、板鸭、盐水鸭、粉丝煲、狮子头、活珠子、灌汤包、阳春面、大闸蟹,不都是南京的名吃啊?

好了,这些东西,我都吃了。几天下来,总是要吃些当地的特色的。味道怎幺样?很好。南京有京苏大菜,又称金陵菜、南京菜,指的是从南京到九江的大江菜系。这京苏大菜,不仅有本帮菜,后来,还融合了浙江、两广、湖南和部分清真风味的菜肴特色,因此是一种综合菜系,毕竟,南京是江边的交通中心和枢纽。于是,鸡鸭鱼肉,海鲜河鲜,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土里栽的,米饭面条,汤汤水水,煲仔蒸锅,一应俱全,那是很有特色的。京苏大菜注重的,就是舌尖的滋味儿,一个大厨告诉我,他们讲究的是“七滋七味”,这“七滋”是酸、甜、苦、辣、咸、香、臭,“七味”是鲜、烂、酥、嫩、脆、浓、肥。如此说来,可真是讲究啊。

不过,我不爱吃大菜,我爱吃的,都是小吃。在上大菜之前和之后,我在南京吃了不少小吃,印象深刻,见识了很多。

比如,活珠子,就是将胚胎刚发育的鸡蛋煮熟了,敲开一个洞,喝里面的汤水,吃一点点里面类似猴脑的部分,底部的黑色硬底盘就扔掉不吃了,味道十分鲜美。还有腊八粥、豌豆糕、荷叶乌饭炒元宵、桂花酒酿、藕粥、芋头粥、豆沙条、豆腐脑、火腿粽子、扬州春卷、年糕、油炸臭干子、状元豆、蛤蟆酥配火烧、大馄饨、小刀面、油条水饺什锦包、三丁包子山药桃、油炸鹌鹑蚂蚱黄雀田螺、茶叶蛋、五香驴肉、鸭肠汤、熟荸荠,还有百合绿豆糕,等等,都是很好的小吃。

以上,是我记下来的秦淮民间歌谣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当地朋友说得太快了,我没能按照押韵的节奏全部记下来,只是记下了一些食物的名字。这些东西,我大都吃过,而南京这里做的则更加精美、精致,食物都成了艺术品。就像那来自扬州,在南京也做得很好的蟹黄灌汤包,里面有香浓热乎的汤水,吃起来却需要技巧:“轻轻提,慢慢移,开个窗,小口吸。”哎哟,这是多幺讲究的节奏啊。一不留神,汤水就烫了我的嘴。

在秋天来到南京,自有时令菜肴等着你。秋收冬藏,春茁夏长,而秋天是收获很多果实的季节。这时候的藕好吃,年糕好吃,大闸蟹也好吃。俗话说,“九母十公”,九月里吃母的大闸蟹蟹黄满盈,十月吃公的大闸蟹则膏肥肉实。于是,吃螃蟹,喝菊花酒,再来一盘子炒饭。南京炒饭,扬州炒饭,不管哪里的炒饭,都很好。米饭和其他配菜炒在一起,只有在南京才做得这幺好。如南京的“金口福六鲜炒饭”,南京好婆的皇帝炒饭,丰富路的酸豇豆炒饭,李府巷子的淮安人蛋炒饭,都很见功底,也是大众趋之若鹜的。写到了这里,我的口水已经流出来了。

此外,在南京,我印象深的菜肴,还有“锦绣鱼圆”,鱼肉圆子非常滑嫩可口,配以姜葱末、笋片、高汤烹制,加点菠菜,实在是色香味俱全。河鲜还有一道菜,是“八仙过江”,将长江杂鱼与新鲜河虾、河蟹放在一起炖煮,加姜葱蒜辣椒,味道十分浓郁。还有“一品香茄子”,是将茄子先腌渍好,去除一些水分,用高汤清蒸之后,将肉末、蒜泥配好,撒上葱花,这茄子简直就不是茄子,成了佛跳墙了。我记得味道重的一道,还有“风花雪月坛子肉”,是红烧肉里面的极品。此外,清蒸大鱼头、鳝鱼糊、长江青鱼、白鱼、刀鱼,小河虾,等等,在南京厨师和主妇手里,都能烹饪出很好的菜肴。南京人最爱吃鸭子,鸭血粉丝煲我吃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每次都感觉还想再来一碗。鸭肉、鸭血、鸭肝、鸭肠、粉丝、豆腐果,放在鸭汤里炖煮,撒上香菜,哎呀,真的是锦绣一锅了。

那口味重的人,来南京是不是会嘴里淡出鸟来?不会的,现如今.哪里都有点地方特色,哪里又都十分国际化和全国化。在南京,我就吃到了比较地道的重庆和四川火锅。比如,“九尺鹅肠老灶火锅”,听着名字就很地道,有鹅肠有火锅,对不对?还有一家“小小板凳老灶火锅”,也很不错。这个秋天我还吃到了最好吃的羊肉面,不是在陕西,竟然是在南京的一家小店里。我记得,那羊肉面,看上去是汤白、面条白、羊肉也白,味道那个鲜、香、滑溜,真是好吃。重阳糕,这次我也吃上了,颜色就很好,大白米糕圆形的,上面的杏仁、栗子、小枣却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

所以,南京是从京苏大菜到秦淮小吃,真的是琳琅满目,真的是食材广泛,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竹园
下一篇:春天是改革家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