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后,我游走胶东的栖霞乡村。
连续几天的夏雨浸一润了胶东,乡野绿得发亮。雨后的微风新鲜潮一湿,轻轻吹拂栖霞乡野的每个角落。这天,太阳依然吝啬自己的影子。灰色*的云层厚重均匀,不让一丝阳光泻露。然而空气透澈,飘浮着花草树木淡淡的清香,给人明朗的心情。
地处胶东丘陵,栖霞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市。得天独厚的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使此地成为苹果栽培的最佳区域,栖霞乡村因此而苹果树漫山遍野。苹果是栖霞的代言品,苹果树点缀的田园诗意别具风格。
前往栖霞乡村,一定会受到苹果林的夹道欢迎。通往村庄的乡路两侧,青色*的苹果坠满枝头,伸手可得。苹果树连片成林,随着起伏的地形绵延。树与树枝叶交错,拥挤出一片郁郁葱葱。
我注意到树上的一些苹果罩着纸袋,这是现代农业的做法。罩上纸袋可提高苹果的着色*度,清除农药残留。如果在采摘前夕将特制的字模贴到苹果上,还能使其生长成艺术品。贴模后,苹果表面不同部位接受光线照射程度不一样,成熟时会有明显的色*泽反差,“福、禄、寿、恭喜发财、吉祥如意、寿比南山”等书法艺术图案便清晰印鉴上面,栖霞乡村生产这样的苹果艺术品。
蜿蜒的乡路是最好的向导,默默无言地引领我走进村庄。村庄绿树环抱,与潺一潺溪流相傍。绿萌掩映一幢幢高墙深院的胶东民居,民居房屋白墙灰瓦,砖石结构。石头围墙的院落封闭独立,散发特殊的古老韵味,好象故意展现保守内敛的性*格。对此,我颇有一些费解,栖霞乡村距离海洋并不遥远,可是海洋文化的那种张扬却未辐射至此。
事实上,胶东人内敛而不保守。他们安土重迁,勇于闯荡生活。想当年,谋求幸福生活的胶东人怀揣改变命运的理想,一批批踏上关东大地,他们落地生根建设新家园,为东北的垦殖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祖籍胶东的东北人数不胜数。据说,我的祖籍也是胶东,那是太久远的故事了,我无从知道是胶东何地,。
这里的民居外观与东北民居相似,屋顶都呈两面坡形状。看来,胶东民居也许是东北民居的起源,起码可以说是或多或少影响了东北民居的建筑特点。体现乡土文化和地域审美观念的民居,最能表达原住民起居生活的心理和精神内涵,最能反映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文化心态及生活观念。胶东先民闯关东时挑不动老家的房屋,只好带走老家民居的记忆并尽量复制。这样,在冰天雪地的关东,故土的温暖和亲情才时时存留新的家中。
安静地欣赏悠闲的乡情,我喜欢这些闯入视野的亲切的生活情景:农人们围坐树下,摇着蒲扇,闲适地喝茶聊天。一户人家的院门洞中,两个人在低头搏弈楚河汉界。另一户人家的院门前,衣着朴素的老妇人坐着小板凳洗衣服。一条一毛一色*雪白的观赏狗侧卧她身旁,享受着香甜的乡村午睡。
村路拐角处是一个小卖店,小卖店前脸的墙壁涮着白色*涂料,依稀可见斑驳的红字“风味火锅、东北烧烤”,表明了此店曾经的身份。或许,小店的主人与东北有着某些关联,他可能去过东北或者有亲人在东北生活。东北烧烤竟能充当这乡野小店的特色*招牌,让我颇感亲近。
小卖店永远是村民的活动中心,是乡村的热闹所在。有几个人正围着店门口的一张小木桌兴致勃勃地玩扑克,好象是好几副扑克放在一起玩。好奇地凑前观看,看了半天也没弄懂他们的玩法。我打扰他们,向他们问路,得到了热情回答。拗口的山东土话,此刻听起来特别亲切。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想把自己变为当地人,和他们一起交谈,得到他们容纳。
正午的乡村始终笼罩着一片音响,是知了在合唱。
虽然由幼虫开始计算,知了的寿命很长,最多可存活七、八年,但生命旅程值得同情。它们多数时间生活于黑暗的土壤里面,享受阳光的生命过程是短暂的。
在这雨后初霁时刻,蛰伏的知了更多地破土而出,迫切展示自己的歌喉,极力歌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数的知了鸣叫一声汇集一起,歌声嘹亮。于是,知了声充斥了整个栖霞乡村,成为夏日的天籁。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知了的声音,新奇感强烈,先前我仅听过老家蝈蝈的叫一声。
在村口路边,偶遇一对捉知了的父子。那小孩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竹杆,竹杆的一头系着一种小孩玩的手掌型的化学粘胶性*物质。他循着知了声音,悄悄把竹杆伸进茂密的树枝深处。连我都屏息了,可是知了还不知危险即将降临,照旧拼命鼓噪宁静的夏日。
相遇时,他们已经粘了一小网袋的知了。为防止知了飞跑,他们将捉到的知了掐掉翅膀。那小孩表现得非常友谊大方,特意从网袋里拿出一只知了送我。
晃动这只黑壳的知了,它马上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单纯一个知了的声音极其单调,毫无乐感。通过仔细聆听,我感觉知了的声音是从腹部发出的。观察一通后,知了被我扔进了路边草地,我希望它能延续有限的生命。
村庄午休了,鸟儿午休了,只有知了仍不知疲倦地吟唱夏日。知了声声,反衬出栖霞乡村无限的安逸宁静。
这就是雨后美丽的栖霞乡村,我们东北人亲切的“关里家”。它是一幅风情画,自然古朴,人文底蕴深厚。我走进这幅画中,用心触一摸了它的真实。
在清风扑面的栖霞乡野,突然觉得应该有一些遗忘,遗忘那些所谓的落寞惆怅。认真过滤心情,却发现,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的落寞惆怅。既然如此,莫不如用心去收藏这所有的美好。
我的眼睛愈加热烈着。
2008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