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季总是这样不紧不慢地如期而至,淡淡地,丝丝缕缕地沁人心扉,渗入心田,让人真实地感受却无法把握,人生历程中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犹如过眼烟云,但却在生命里真真切切的出现过,随着时光流逝的仅能是岁月,却永远无法流走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恋与起亲情。每当这样的雨季,在氤氲的氛围中总是会忆起许多久已尘封的童年旧梦。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与春雨,老房子,小孩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也与爷爷的典故联结在一起。
“那可是柳亚子亲戚柳炳南的家”每次经过嘉荫堂望着中西合璧的清水细砖砌置的高墙,就想到爷爷当年那异样的眼神及话语。在爷爷眼里,那宅子代表了书香袭人,代表了暗香盈袖,是他年轻时代心灵无法抵达的彼岸。在久远的记忆深处,依稀记得孩提时代的我老是在那高深莫测的房子里极尽调皮之能事。看蚂蚁搬家,然后将它历尽艰辛搬来的食物故意踩烂,用竹竿将屋檐下的燕巢打个窟窿,惹得敖敖待哺的稚鸟惊慌失措,慌乱不堪。随手采几朵不知名的小花插一入发际相互臭美(那时嘉荫堂是派出所,同学的父亲是警察,故老是去玩)
后院是孩子们的天堂,是我们的乐园,当时中间安置了一张大的乒乓球台,放学后用玩乒乓球来解决纷争是我们惯用的伎俩。童年就这样如春雨润物般的匆匆流逝,永不回头。
如今的嘉荫堂在古镇旅游文化的浸一润中越发的大气越发的四海起来。一举手,一投足间均显飘逸与精雅的完美结合,带有西洋风情的民国建筑让人在看多了古建新构的同时,眼前一亮,犹如在老房子里欣赏交响乐般的超凡脱俗。
烽火墙与哺鸡脊将主人压制火灾趋吉避凶的心情表现得淋一漓尽致。“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的楹联尽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雅之气,嘉荫堂,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现主人追崇学而优则仕,封妻荫子,恩泽后世的心路历程。
梁上的官帽刺是历来引起后人暗讽的话柄,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与江南人藏愚守拙的谨慎相去甚远。其实,何须伪诈,滤尽铅华,真真实实的活着何尝不是幸事。
踏入后院,紫荆花满枝灿烂的怒放着,芳一香四溢,一如当年。光脚踩在鹅软石铺置的花阶暗八仙铺地上,有如初生婴儿般的无邪,莫名的会使人的心安定下来,平日里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而堆积的负累与纷扰顷刻间化为乌有。
绣楼闺房里的雕花大床在失去主人后依然在静候着主人的回归,即使深知往事已无从追忆。
前门临街,后门依水的独特格局使占地仅一亩四分的嘉荫堂在小镇民居的地势中独占鳌头。
出后门回眸的时刻,突然悟到嘉荫堂多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缘由是它一直是记忆深处传承的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