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不需要“父母官”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老百姓不需要“父母官”
2017-04-26 11:27:41 /故事大全

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栏目专访时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不喜欢父母官这个说法。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老百姓缴了税,纳税人已经把你的劳务购买了,你就是用你的劳务来换取纳税人给你提一供的收入,给老百姓提一供好的服务。”

平平常常的一段话,充分反映了一位一党一的高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体现了共|产|一党一人立一党一为公、执政为民的全新理念。

“父母官”一说,最早见于宋代王禹翶《谪居感事》诗:“万民称父母”,自注“民间多呼县令为父母官”。可见这一称谓最初是用来称呼县令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管“父母”的“官”,即在家乡任职的官吏。为官者自称“父母官”,应该说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反映;百姓称地方官吏为“父母”,是希望为官者能像父母一样,体恤民情,主张正义,造福桑梓。这是“父母官”这一称谓积极的一面。

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封建社会,官吏往往以“父母官”为标签,以自己为“牧”,视人民为牛羊;以自己为“父母”,视百姓为子女,虽然体现的是爱民亲民的思想,但摆出来的是一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姿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一些基层领导尤其是“一把手”,仍然时时以“父母官”自称,也乐于别人把自己尊称为“父母官”。这一明显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称谓,显然与一党一的执政理念格格不入。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就可以颐指气使;因为是“父母”,所以就可以一言九鼎;因为是“父母”,所以就可以心安理得接受各种各样的“孝敬”……这种为官心理折射的是绝对领导,是不容置疑的权威,是一种封建家长制的作风。

少数以“父母官”自居的干部,尽管嘴上不离亲民爱民,但往往内心深处并不会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他们说话“我”字当先,动不动“我提拔你”、“我撤你”、“就我一句话”,完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其实是人民给的;他们做决策全凭个人好恶,心血来一潮,脑袋一拍就是组织决定,根本就没有把民一主集中制当回事;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口头上对百姓感情真挚,行动上却是另一码事。这些人见到成绩争着上,遇到矛盾绕着走,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很显然,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去甚远。

陈毅说,“人民是我亲父母,我是人民好儿郎”;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裕禄对一位农民大娘说:“我是您的儿子。”同样是以“父母”与“儿女”为喻,同样表达的是民本思想,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高高在上,看不到自我标榜,看不到家长作风,看不到官僚主义。从他们朴素的言语中,我们更多地体会到的是共|产|一党一人百姓至上的拳拳之心,是一党一的干部一心为民的殷殷之意,是立一党一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怀。

一党一的干部是干什幺的?是人民的公仆,是运用公共权力来管理社会事务的人,是为老百姓提一供有效的服务的人。作为一党一的干部,无论官职多大,地位多高,都必须始终牢记这一点。只有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真正身体力行一党一的根本宗旨,才能够既为自己赢得官声政声,又在老百姓心里树起永远的丰碑。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实习编辑:微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