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挂名、挂历这样的名称我们见惯不怪。最近在“挂”字大家族又添一丁:挂科——考试不过关的代称。
面对“挂科”,有些学子不但面无愧色*,见面时甚至喜形于色*:“你挂科了吗”——就像国人一见面就问候:你吃了吗一样,自然得近乎脱口而出。对此,我们还真的不敢乐观。
原清华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相信,每一所有追求的大学,都希望大师一个接一个地像萝卜一样在黑板这块沃土上挺身而出,然而,让我们失望的是,多少大学,大楼一幢一幢地盖起来了,大师却还像梦呓一般地很少现身在日常生活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今天你挂科了吗”绝不是未来的大师可以说出的语句。
面对今日之大学,很多时候我们是无语的,当越来越多学子喜欢“挂科”甚至以“挂科”为荣,我们只能不无悲哀地认为,今日之学风,已是“浮躁”的另一个笔名。
但除了责备,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大学里“挂科”之风劲吹的缘由呢。学生之浮躁,实在是社会浮躁的延伸。当社会把成功定义为有钱有车有房而不是有才有德,大学生们所谓的“挂科”又有什幺可奇怪的呢?有些学校里的经商热还未完全退去,论文剽窃、学术造假又悄然涨潮,有其校,必有其生。倘若某一天,“挂科”在各大高校蔚然成风,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大学的各项建设是不是没有与时俱进呀!
大学不是简单的“大楼”与“大师”的多寡问题,它更像一个社会的有机体,理想的大学能让每个学子在这里实现梦想,学想学的,做想做的,绝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贴上某某大学制造。如果学子们都能在大学校园里找到自己的方向,“挂科”为荣是否就可以退避三舍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应远离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