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读书与老太太赶集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公务员读书与老太太赶集
2017-04-26 11:27:41 /故事大全

在胶东的乡间,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民谣:“今儿天儿真不厘,拐着小篓去赶集。路上捡了张老兔皮儿,穿着吧,虱子咬,扔了吧,怪可惜,你说人家急不急。”说的是老太太在去赶集的路上,对待意外收获的矛盾心理。这种意外收获有鸡肋的况味,因为它不是金条银锭或者狗屎鸟粪,可以当机立断。到最后,这老太太在那里左思右想了一整天,在“穿”和“扔”之间来回跑了十万八千里,到天黑的时候,才想起今天要去赶集置办明天儿子结婚的酒席。

老太太赶集,是乡间常常见得到的。隔三差五、三三两两结伴去赶集,小脚慢走,去得最早,回得最迟,这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她们一般都是赶闲集,就是有充裕的时间,没有明确的目的,小手绢里包上个块儿八一毛一的,遇到便宜的就买点,买了也不一定用得上。

老太太赶闲集,有很突出的特点:首先,她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消费观念稳定近乎板结,像黄金一样不容易发生变化。其次,漫无目的,闲适而散漫,心里根本没有花大价钱的打算。第三,斤斤计较,往往为节省一分钱谈崩了买卖。第四,往往误事,出门一整天,三餐饭没做,很多衣服没洗,没喂猪牛羊,饿了鹅鸭鸡。老头子很生气,气氛很凝重。

如今,生活好了,老太太的腰包可能鼓了,但是若想让她们花大价钱、出大力气买点有用的东西回来,还是妄想。因为她们时间更宽裕了,要紧的事情都办完了,剩下的就是去集市上听点新闻,凑个热闹。习惯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

由此让人想到读书学习的事情。民间有谚云:人过三十不学艺,是说古代人寿命短及学习渠道少,并且人过三十,已经过了生命最旺盛的阶段,身体开始逐步衰弱,体力和精力逐步减退,此时学艺,效果很差。即使拿出先前几倍的气力来学,结果也未必理想。但是,现在生活好了,大伙营养跟得上,滋补保养得好,学习渠道多,是该推翻这些陈腐观念的时候了。

据报载:“上海市级机关将为公务员提一供一批学习“菜单”,要求机关公务员每年完成6-12本书的阅读。同时还规定公务员每人每年用于学习性*的支出不少于300元。除了书本学习外,还鼓励机关成员参加网上学习”。古语还说:“活到老,学到老”,尤其现在知识更新太快了,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沪市的这一举措是有忧患意识和超前意识的。

但是,学习不是强迫就能奏效的。学习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因人而异。向学者,不待扬鞭。恶学者,人家不渴,把头按在水里也是枉然。况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令公务员读书的目的也不外乎增长他们的实际学问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言必称希腊,而非三两鸭子二两嘴。因此,公务员更多的学习应该在基层、在民间、在第一线,应该去认真阅读人民这本无字天书,因为“知政失者在草野”。

历史上,一党一的所有好干部(公务员),读书都不见得多得要命,不见得都会之乎者也,不见得都是满嘴新名词,不见得都有MBA或MPA的证书,而对于民情民意民生民瘼无不了如指掌,烂熟于胸,所以才能鞠躬尽瘁,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如果非得叫人家把吃大餐的时间用于读纸书,非得叫人家花300元去买纸书,只恐怕强扭的瓜不甜,也难免丢一了西瓜捡了芝麻,其结果也未必和老太太赶闲集不同。

来源:博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