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自古以来就憎恨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就概括了这种心理。老鼠为害,人所共知。《诗经》把不劳而食的统治者比喻为硕鼠,诅咒它,却又无可奈何它,人们只好准备迁到那理想中的乐土去。然而乐土是没有的,诗启示人们,出路在于灭鼠。从《诗经》以后,老鼠便一直处于被告的地位。人们也往往把那些不劳而食,贪赃枉法,吸一吮一民脂民膏,糟蹋国家财富的坏蛋称为城狐社鼠,骂它鼠窃狗偷,在舆论上,在文学作品中不断予以鞭笞。
《郁离子》有《赵人患鼠》一则,说赵国老鼠为患,中山人给赵人一个猫。这个猫既善捕鼠又爱捕鸡,月余,鼠尽鸡亦尽。儿子要把猫去掉,父亲不同意.理由是:不食鸡肉,还未至于饥寒;而老鼠“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墙垣,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这个父亲用对比法衡量得失,是明智的,从中亦见鼠为害之大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猫都捕鼠的。《耳食录》有《世无良猫》一则,说有一个人十分憎恨老鼠,拿出所有的家财求得一个好猫,十分珍爱它,给它吃饱鱼肉,让它睡在毡毯上。如此过一宠一,好猫便不再捕鼠,甚至与鼠共舞,因之老鼠更加猖狂。那人一怒,便不再养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这个一宠一猫的人咎由自取,是谁都想得到的;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则未必人人都去深究,有“饱食思婬*欲”之说,庶已近之。
我最欣赏的是《聊斋志异》里的狮猫。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如猫,为害甚剧,猫不敢动它,甚至被它吃掉。适有外国贡来狮猫,大鼠见狮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待至老鼠跳掷暂慢,喘气蹲地略作休息时,“猫即疾下,爪掬顶一毛一,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开门)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狮猫扑鼠用的是疲劳战术,何等痛快淋一漓。狮猫可以引进,然不可多得。曾记儿时乡间鼠害为患,便烟熏、水灌、械夹、笼装、药杀、围打、挖洞、堵隙,人人动手,持之以恒,鼠类渐少;后有乡人购得良猫一只,日伏夜出,声出嗷嗷,迹遍三村。捉得硕鼠,每拖至人前报功,众人以为村宝。思其业绩,不在狮猫之下,甚或过之。今天应发现和培养重用这种良猫,使之为人间去鼠。不能纵鼠为患,也不能以为天下无良猫。
谋事在人,心坚石穿,除恶务尽,鼠年之祝。
来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