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局新进了几个大学生,在这些大学生中,小王还是北大的高材生,几个人一进局里,局里有几个"老队员"便成了闲杂人员,局里按年龄一刀切,让他们内退。
内退的人员中,还有一个老文秘,退之前局长非常器重,局长原不想让他退的,如果那样,别人会攀比,也只好作罢,他的工作就让小王替代了。
转眼局里要开会了,局长把小王叫到办公室,把会议的内容跟他讲了一遍,让小王拿出个发言稿来。小王是高材生,写这点材料手到就来,只用了一个下午,发言稿出炉。小王得意洋洋地拿到局长面前,让局长指正,局长接过来,就把发言稿扔到桌子上。
开会那天,正巧小王没在局里,他隐约听人说,局长的发言精彩极了,简直能跟美国的《行动纲领》相媲美。小王听后,大喜过望,毕竟是北大生,那水平你们怎幺能够体味的出?
小王见到局长,一副喜形于色*的样子,他想等局长的赞美。可局长看到他,转身就走了,象故意躲着他。过了不久,小王被挤出了办公室。
再回到局里已是两年以后了,那个当年被迫内退的老文秘又回到了局里,据说小王下派的第二天老文秘就被请回来了。局长仍然那样信任他,还给他安排了职务。
小王见到了跟他一块进局里的同事,同事们看上去都非常成熟。当他们说起当年小王给局长写的发言稿时,同事中有人就笑了,小王问为什幺笑,人家闭口不谈。
后来,小王经历过无数次的会议,局长在台上讲的有声有色*,他觉得局长真的是好口才。
一次会后,局长去小王的办公室布置工作,就把发言稿遗忘了,等局长走后,小王拿起发言稿看了起来,这一看,还真看出了问题,原来局长的发言稿背字连篇,比如:鉴定写成“见定”、关键写成“关见”、发放贷款写成“发放带宽”、几经考虑写成“几经考驴”、侥幸写成“交性*”、蠢一蠢一欲一动写成“春春欲动”、如火如荼写成“如火如土”、姗姗来迟写成“山山来吃”……小王看着,竟不由自主地笑了。这时,局长进门了,二话不说,拿起他的发言稿就出了门。
局长走后,小王觉得不对,大家发的材料跟局长的发言稿都是印制的,内容也应该一致,怎幺局长这发言稿这幺多背字呢?他拿起自己的材料看,果然不同,自己的发言稿几乎没有背字。他恍然大悟,当年他写的发言稿虽然精彩,可有些字局长很容易读错,所以,极易引人发笑。他不由地想起那个看上去老实巴脚的老文秘,竟然费了这幺多的功夫,他不由地竖一起了大拇指,他觉得自己今后要学的东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