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大臣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杀大臣
2017-04-26 11:27:41 /故事大全

皇帝杀大臣,仿佛老子打儿子,是经常发生的稀松事情。论者曰,皇帝不是东西,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或曰,大臣拎不清,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居功自傲,目下无尘。一味谴责皇帝和完全归罪大臣,都是形而上学。应该辩证地看问题。

革命初期,百废待兴,需要治国的能人,这个时候,皇帝是谦逊的,礼贤下士,从善如流。大臣也能够以国家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一团一结,琴瑟和谐,这是皇帝和大臣的蜜月期。

蜜月总是短暂的。漫长的过日子阶段便难免枯燥乏味,甚至吵架斗嘴。皇帝有些骄傲了。大臣有点懈怠了。于是,互相看不惯。大臣提意见的时候,便有了一些意气用事,甚至牢骚满腹。皇帝批评大臣的时候,也多了一份埋怨和不理解。当初三顾茅庐时候的虔诚和耐心都丢到脑后了。以前,大臣提出反对的意见都是建设性*的,都是为了皇帝好。现在,大臣提不同意见便是和皇帝过不去,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于是,罢黜、杀戮。

聪明点的大臣,如范蠡,激流勇退,和西施私奔了,去享受二人世界了。不聪明的韩信因为太恋战了,最终死在刘邦的手下。韩信和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是哥们。刘邦坐天下的时候,则是君臣。韩信还停留在哥们义气的时代,吃亏总是难免的。韩信手握军权,也是对于刘邦的一个潜在的威胁。诸葛亮便没有这样的危险。

诸葛亮是公务员出生,是应聘来给刘备做CEO的,诸葛亮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没有到七十岁,做事情便不逾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门清。还有,这是关键的一条,当时刘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诸葛亮这样的能手。刘备的国力还没有强盛到可以折腾的地步。还没有暴殄天物,滥杀无辜的奢侈。或者说,兔子还没有死,猎犬还有用场。鸟儿还在天空飞翔,良弓自然也还来不及收藏。现在的公安局长就非常聪明,不解道中央的严打指示,是不轻易出手铲除黑帮的。即使行动了,也会留点尾巴的。因为,他们知道,犯罪分子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海内晏清,夜不闭户,局长就该下岗了。

魏征和李世民成为漫长中国历上仅有的君臣一团一结的佳话,那不是唐太宗的品质好,而是魏征的出身好。魏征没有军功,他只是一个文臣。秀才造反,天方夜谭。太宗没有后顾之忧。魏征也没有骄傲的资本。这样说话办事就少了戒备,就比较容易推心置腹。太宗给了魏征的建议权。可是,魏征并不具备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条件。魏征的话,只有通过太宗的嘴,才能发挥效力。魏征是太宗的二脑,不是主脑。因此,魏征这才有了一口安稳的饭吃。俗话说,功高震主,死有余辜。

长孙无忌被杀,是因为他的权力太重了,重到可以和高宗分庭抗礼的地步。开国之大臣,前朝之遗老,皇帝的国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功行赏,无以复加,这样的人,就是一杯定时炸弹,不除掉,皇帝是睡不安稳的。水漫则溢。长孙的错误(失误)是在没有及时放水。眼看着就要冲决堤坝了。太宗无奈,只有疏散百姓,炸坝泄一洪。

杀大臣,这是一种不一良传统,被后世继承发扬光大了。现在,公司副总,部门主管也常常被杀(解聘),是这种传统的应用普及,已经走出政治层面,面向经济领域了。有义无反顾的大臣。也有一意孤行的皇帝。当然,也有知道变通的大臣,他们不思进取了,他们喝茶聊天了,他们桑拿泡妞了。这样的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养病”。更加专业的,叫“自污”。叫法不一,目的相同:以求自保。

来源:博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