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发觉自己陷入一个伪命题之中,既然说是“心灵鸡汤”,当然有充足的滋养,是营养佳品。但在营养专家眼中,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肉与骨中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并不营养。想要更好的营养,还是应该主吃汤里的鸡肉,把鸡汤当作调味,这才是科学有效的滋补。有五种人喝鸡汤还有反作用:肾功能不全、高血脂症、高血压症、胆道疾病、胃酸过多。心灵营养也是这样,光是喝鸡汤,部分患病的人会产生“临床反应”,结果使“病情”加重;对多数人来说,往往喝了鸡汤,扔了鸡肉,本想加强营养的,结果仍然营养不一良。
大家都耳熟能详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现在许多书上还是这幺写着,毋庸置疑,这半截真理在砥砺意志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天才论”固不可取,但忽视灵感的作用,看法也很偏狭。没有灵感,苹果砸破牛顿的头,他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是因为它生长的季节就在冬季,换另一种花,即使是“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花也会凋零在凛冽的北风中。我们是否在激励自己或别人的时候,再加上爱迪生名言的下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翻阅读者甚众的时尚励志读物,里面充斥“心灵鸡汤”的励志故事,这些很好喝的故事结尾经常有这样的字眼:就是这样一句话改变了他或她的一生。
我信手拈来一则卡耐基的故事。卡耐基9岁时,已经是公认的坏孩子。父亲对刚娶进门的继母介绍卡耐基,说他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她,或者做出令她完全想不到的坏事。继母面带笑容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慎重地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本文作者美国的威廉"贝给德这样狗尾续貂:“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我不否认卡耐基继母的一句话对他获得信心和动力的激发作用,但如果说一句话就改变了卡耐基一生的命运,这完全是小题大做、避重就轻。须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付出多少努力,经历多少挫折,并要经过多少次的反复,才能获得成功。这些励志故事总是将成功简单化,简单得仿佛只需背诵几句名言就可以了。这样的故事除了赚一些眼泪,让人激动得心跳加速那幺几回,更大的作用大概所剩无多。
有关信念,还是曾担任美国纽约州州长的罗杰·罗尔斯说得比较客观。他也是“心灵鸡汤”类故事的主角,多次被作为励志的典型例子。念小学时,罗杰也是顽劣异常的坏孩子,一次当罗尔斯从高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后来真的成为州长。但过程并不是读故事这幺简单,从校长说话那天起,当州长就是他奋斗目标和人生旗帜,在以后的40年间,他一直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在就职演说中,他这幺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不值钱。它有时候就是一个善意的欺骗。但是,如果你一直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信念是一个善意的欺骗,连励志故事的主人公都这幺说,我们为什幺要去夸大信念的作用呢?试想,如果罗杰·罗尔斯不四十年如一日地严格要求自己,呕心沥血,信念再美丽,也只能是海市蜃楼罢了。心灵鸡汤往往缩小当事者所面对的苦难,放大某个细节的作用,以致常常走向极端,让读者误以为成功可以简单复制,无需自己艰苦卓绝的原创。这让我想到江湖郎中,随便拿出一个什幺祖传秘方,就吹嘘能包治百病。
刚读到这样的一则“心灵鸡汤”,大意说14世纪时捕捞鲱鱼成为荷兰人的经济支柱。当时北海边的其他民族也参加竞争,甚至爆发了战争,都无济于事。小渔民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之后,最终发明了一种特制的小刀,一刀除去一条鲱鱼的鱼肠,然后再把盐放到鱼腹里,就解决了鲱鱼腐烂的问题。这种独特的方法让荷兰的鲱鱼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战胜对手,畅销到整个欧洲。文章作者在讲完这则在央视《大国的崛起》中早已讲述的故事后,照例加上一点小感悟:“在看似无路可走的困境中,不甘认输的威廉姆最终用一把特制的小刀,为自己、也为荷兰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另一位作者在讲述同一个故事后也同样点缀一个小感悟:“每当危机降临到头上,人们的表现总是方寸大乱,然后千方百计去寻觅一种能破解危机的利刃,却没想到,那利刃就藏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它的名字叫智慧。”同一个故事你写我也写,感悟表述的语言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以致让一些读者怀疑这几篇文章是在抄袭。其实,这只是心灵鸡汤写作的套路罢了。找一则故事﹙最好是名人的﹚煲一煲炖一炖,再加上一些“感悟牌”的味精,就成了一道端给读者的“鸡汤”,而那些有营养的鸡肉都落在蒙上尘垢的名人传记和他们的实际生平之中。
读这些“心灵鸡汤”,总让我想起人们讽刺算命先生的话:如果命运掐在他枯瘦的手尖,为什幺他不给自己也算一算?那些炮制鸡汤的人,大概自己也是不喝的,要不他们早成了他们故事中那样的成功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