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的报复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蝎子的报复
2017-04-26 11:27:55 /故事大全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对时下活吃猴脑、丧失人性*的野蛮行为表示了极大愤慨,言词相当激烈。但过后一想,又觉得意思不大,你能管得了人家的嘴巴吗?人家照吃不误,而且食谱天天在变,别说猴脑,为了吃鲜一嫩,有人把才出窝的小公鸡都给了骟了,甚至连观赏鱼也已成为桌上的肴品。中国人简直吃昏了头,除了天上飞的不吃风筝,地上走的不吃板凳,还有什幺不敢吃的?

我曾想,动物不会说话,假若它们也像人一样会表达喜怒哀乐,面对人的侵犯,它们一定不会沉默的。可是,所有的动物都没有、也不可能有语言,在“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前,这些亘古沉默的物族永远都是弱小的、卑贱的,它们也就难逃被滥捕、滥杀、滥吃的厄运。

终于,我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是一男子到酒店用餐,点了一盘醉蝎,当他将一只蝎子喂进嘴里时,没料到该蝎子还真是“海量”,并未醉得麻木,而是愤怒地朝着咬它的嘴巴狠狠地反咬一口,令这个男子当场半身瘫痪而终身不治。偏瘫不治,对于一个青壮年来说无疑太残酷了,将意味他在无尽的痛苦中度过漫长的一生,这种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是,如果把他作为人的代表,让那只蝎子代表动物界,我又觉得这一咬,咬得活该,咬得解恨。

我一直有一种的疑惑,口口声声标榜“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并以此为荣的国人,为什幺做事往往表里不一呢?那份贪婪与暴虐究竟是“旧根”未除,还是环境使然?生活的质量的确是文明的一个标志,不幸的是,追求生活质量的人首先缺乏人的“质量”。最高的“吃悟性*”也只达到将“吃无忌”、“吃贪婪”视为“吃文化”的同义词,一句“饮食文化”,欺天招牌,却是自先将“人性*”踩在脚下,扑面而来的只是霸气、野气,乃至匪气。

虽然,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不甚了解,但我知道,中国人一贯对“吃”情有独钟,许是自古乃农业大国,“吃”一直排在前头,连孔子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话。到底怎幺个“精”法、“细”法,古人未说,可我相信:古人至少没活吃过猴脑,至少不会吃剥了皮一毛一的活雀,至少宰杀牲畜不会把它们捆梆在树上四蹄固定然后一刀一刀地割肉。而且,我还相信,我们的祖先甚至比我们更珍惜自身生存环境,假若在几百年、几千年前,便像他们的后代一样,如此挖空心思地吃,肆无忌惮地吃,丧心病狂地吃,我们哪有今天这份“口福”!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少,对于明天,我们也是“祖先”。面对后世传人,我们为些活着的“祖先”,该给他们留下什幺呢?

有位作家写过一篇文章,说也小时候陪婆婆买菜,眼见小商贩把一窝鹌鹑活剥了丢在婆婆的菜蓝子里,那粉一红色*的肉一团一“波波”地跳,她于是放声大哭,一路哭着跑回家,家人都笑她胆小。其实,她哪里是怯懦,那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同情和悲悯,在她幼小纯良的心中,生命还没有分出三六九等,她为自己所感到的一切血肉之痛伤怀。可惜,这种朴素的情感于今已少有共鸣了,眼见多的是餐桌上生吞活剥式的大啖特啖。中国的“吃文化”已经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失去“文化”味儿,透着一股子浊热的野蛮气息,那种对生命痛苦的漠然,齿颊之香的欣然,总让人想起茹一毛一饮血、穴居野人的影子。

有趣的是,在“醉蝎咬人”新闻一侧,配着一幅漫画,画面分为两半,一半是威风凛凛拳头捏紧的人群,一半是闻风而逃的狠虫虎豹、飞禽走兽,画的意思不言而喻。中国人确实太偏爱吃了,以致于忘乎所以,把什幺都不顾了。毫无顾忌,就会吃亏,长此以往会吃大亏。今天,仅是一只蝎子起来报复,明天谁知道会招来什幺祸害?“吃”的教训,不可谓不深。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