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填鸭与教育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论填鸭与教育
2017-04-26 11:27:55 /故事大全

近来刚刚读完一本比较实用的辅导书——《中国文学史》。平心而论,这本书的确能够起到开阔视野、培养文学素养的作用,书中的理论和观点也具有先锋性*,对我国教育专家们长期大声疾呼并倡导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意义。但在细细品味之下,我却越来越觉得与其说此书的编着是为了拓展中学生的文学知识面,倒不如说是为了完成一种知识的灌装式输入,以应付关系到被灌装者“身家性*命”的大考、小考。

随意翻阅此书,便能在每一节、每一章的开头看到诸如此类的辅导内容:“本节涉及屈原的众多作品,并讲述了他可歌可泣而又坎坷的政治生涯。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要求熟练掌握,同时还应了解新诗体——楚辞的产生。在近年中、高考中多以填空形式出现。”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以上两句话的潜台词即是“了解屈原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考试”,而非感悟其博大的胸襟!伟大的诗人连同其伟大的作品一齐成了一种获得高分的工具、一个“上有考题下有对策”的考点;而知识和文化的输入一旦带有目的性*或“功利性*”,它们也就沦为教育制度强行“贩卖”给学生的“商品”了。

教育本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终身性*行为,而学习又是教育的附属行为及过程。但是当代中国扭曲的教育制度将灌输变成了学、将考试变成了“习”,又将考试与高等院校同考分划上了等号,那些楔进头脑中的知识又如何修身、怎幺养性*?这种浓缩的辅导对于正常学生来说,也许并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灌输与填鸭,并用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把那些原本挺好的东西一股脑地塞一进学生的头脑,等待着在考场上一股脑地复制到充满格格框框的考卷上。

我知道,凭小小的我、凭我写出的一点无关痛痒的文字,是绝对不可能撼动“填鸭教育”这棵根深叶不茂的大树的。可是我真的不忍看到鲜活的东西在应试教育的加工下变成标本、不忍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把“李杜”的作品背得滚瓜烂熟却对作品的含义一问三不知、不忍看到教育的作用是培养一批批在书本与考卷之间跑运输的知识蚂蚁。

也许,我不应该将填鸭式教育说得那幺罪孽深重,因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由填鸭产生的分依然是学生的“命一根”。是的,除了将脑袋的每一个缝隙都塞满可能会用到的枯燥概念、除了在临赴考场前魔魔怔怔地背熟一切“重要考点”的答案,我的同龄人还有什幺办法?还能怎幺做?他(她)们的无奈及悲哀还在延续,还有数不胜数的人在像养鸡场的鸭一样,脖子被机器夹一住,食物直接打进胃里——咀嚼与品味,不是“鸭”的权利。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