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君子与小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辩论君子与小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017-04-26 11:27:55 /故事大全

君子往往形似小人,小人却往往一副君子相。这论调貌似公允,但也是相当偏颇的。在很多时候,君子总归是君子,小人总归是小人。君子与小人的气象,确实是不一样的。君子所以被称为君子,是因为有了小人这一面镜子,从而照出了君子的君子气象;小人之所以被称为小人,也是因为有了君子这一面镜子,从而照出了小人的小人气象。红尘世界,君子小人共存,并且同呼吸共命运着。

放眼滚滚人流,忙忙碌碌于名利的众生,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我们往往也是依据自己与某些人的亲疏与爱恨标准来审视的,给了自己好处的就是君子,让自己吃亏的人就是小人了。有时呢,则将自己看着顺眼的人归到君子之列,同时将看着不顺眼的人归到小人之列。君子是大人,所谓大人者,是具有超凡脱俗能力可以呼风唤雨的君子,小人得之恩赐就喜乐,小人受之责罚就倒霉,这样的君子,历来就是被小老百姓歌之颂之并爱之怕之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同样以四时的风雨来滋润之,都同样以默默无言的大恩大德来顾之又惜之,正如《圣经》所说:“太阳既照好人,也照坏人”,无分无别无喜无怒的大爱普施于众生,才是上天的君子之德性*。但自从有了人类的阶级社会,自然就有了贫富贵贱,也就有了贫富贵贱之间的守与攻的斗争,于是就有了对不同类型的人的论断,也就有了君子小人的论说。

嬉笑怒骂,随一心一所一欲,真本色*者,可不能将之归入真君子的行列,只能算是心无城府之莽汉。那满脸的崇高进步,那神定气闲的表情,更不能证明他就是表里如一的谦谦君子,只能说明他拥有某种养尊处优的生活,而要做出来这谦逊的姿态来防备外人的嫉恨。上急下跳者,或者尖嘴猴腮外带三角眼之相,也并非是小人的唯一标志,因为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好东西,也算得上是心口如一的人,我们也容易防备此类人的不一良心行可能施加的危害,而且此类人的能量也是极其有限的。

平心而论,红尘社会是不可能有真君子的,只存在相对比较善良的人。而世间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人,是随时随地都在有意或无意的证明自己是君子,他们道貌岸然形同寺庙大雄宝殿里巍巍然端坐的佛像,这类人平常也如同那端坐的佛像一样,是不大言语的,两眼炯炯有神,即使说话也是有节有奏的,这属于天生的德相,如若后天的机缘好,也就成了人间的帝王或宰相。这形与貌皆予人喜乐与灵魂的震撼,可见此类人心性*的修为确实已达到上乘境界,非一般人可望达到一二的。人间得势者,也有像那希特勒之流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上蹿下跳的小人相,但都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善终,算得上有强大智力而没有端庄品性*的小人。

如若以人性*里的机巧与权谋来作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尺度,那些在历史上能够运用大机大巧与远大的权谋,来创造宏大业绩的,就不仅仅是君子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上升到大圣大贤的人生境界;因为这些人能够顺应天地自然的大机大巧,并巧妙地转施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也就能绵绵不绝地造福天下。客观冷静地审视机巧与权谋,这之间是并无好坏善恶之别的,只是运作者利益的范围有大有小。譬如小偷的机巧权谋,只是为了他一个人的肚子不被饿着;tan官污吏的机巧权谋,也只是为了自己一家老小的幸福。如果将这种机巧权谋扩大开来,就是善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说明人性*里面自私自利的因素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能将一己的小私小利推广开来,也就具备了君子与大人的福乐气象。

君子与小人,历来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孔子这样的论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话虽然武断了些,但也有一点道理。其中的“难养”既可以理解为与之难于相处,也可以理解为难于对付其无理的行为。古往今来那些才貌智勇与机缘齐备的女子,她们身上所潜藏的能量,就远远大于天下的得势男子。一是色*相的引一诱,弄得君王神魂颠倒;二是嫉妒心的发动,整治同类的手段与心计,能让所有男性*-阴-谋家,也自叹弗如;三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三种武器一用上,即使世间最残暴的君主,也只能缴械投降了。小人呢,会说我是流一氓我怕谁,世上再怎幺有权有钱有勇力的人,总是怕死的,遇到了不怕死的小人,也只有用安一抚的态度来对待之。“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种小人的能量,也跟历史上那些才貌智勇与机缘齐备的女子同样的巨大,甚至能够摇身一变,就成了开天辟地的真命天子呢。

关于君子,其中最经典的论断,是孔子《论语。季氏》里的这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九思”是在告诫我们:在看的时候要思考怎样才能看得很明白,在听的时候要思考怎样才能听得很清楚,在人际交往中要思考怎样让脸色*始终保持温和,同时,要思考怎样使表情在各种场合保持恭敬,文辞方面要思考怎样作到诚实无欺,立身行一事要思考怎样才能作到踏踏实实,对于自己的疑惑要思考怎样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向先生提问,发怒的时候要考虑到将来的后患,遇见可得之物要思考这个是否是自己应该得的。

这“九思”,从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对于君子心行作了具体的规定,一个人若能真正作到了“九思”,在社会上的立身行一事,也就不会有什幺闪失了,这跟温、良、恭,俭、让的君子标准是一样的。但要全面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心行中,也绝非易事,而后来的理学家将之当成一种空洞的说教,再加上长期的科举是要以朱子《四书集注》作为唯一考试内容的,因此,这些君子之道的言论,也确实变成了一种读书人妆点辞令的材料了。越是到后来就越弄得过头,也就成了假道学借机害人的一种百战百胜的法宝。

同样出自《论语。季氏》的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能畏者,君子也。有所畏,才能使自己的心行有所收敛,不至于胡作非为。还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少年时能戒一戒色*,对于身心的健康发育是大有好处的;中年时血气方刚,戒一戒斗争习气,大致能够避免若干的祸患;老年了,功成名就了,若能戒一戒贪,也可于保持晚节大大有好处的。“九思”、“三戒”与“三畏”相得益彰,人能随时提起有这“九思”、“三畏”、“三戒”的念头,自然就能跟外在环境和谐并存了,无对立观念的生存,才是智慧人生的标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论断,是将君子与小子对比着的。义与利,本来是不矛盾的,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用了人性*里合乎道义的心行取得利,这是无可厚非的,算是君子之行为;如果为了获取一己立身行一事的实际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任何时候都是于情理上说不过去的。

《周易》对于君子的定义,也正好跟孔子的“九思”、“三畏”、“三戒”相得益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以天道的矫健与地道的博厚来比喻君子的气象,天道阳刚,地道-阴-柔,君子刚柔皆备,正好吻合了至柔至刚的水之品性*。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培养自身内在的浩然之气来成就君子的气象,乃至“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舍生取义”、“杀生成仁”,如高山,如大江大河气势雄浑的浩然之气,也就将中华文明行进的路途,激荡得多姿多彩了。每当外敌入侵,这浩然的君子之气就起了大作用,即使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人际与事业的交往中,也是需要这些精神来激励着我们朝着更为刚健圆融的目标迈进的。

世界上不可能只存在君子,也需要小人的存在。而且君子与小人的标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也必定会有相应的改变。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大潮的牵引下,君子的羞怯于言利好像已经行不大通了,经济的杠杆,好像也将传统的义利观念,变戏法一样地玩过来玩过去的。商机的抢占,在很多时候是不需要讲究所谓的君子气节的,至于商品的广告,也大多是在胡乱吹嘘其品质非同一般的,商品广告对消费者的欺骗是随时随地的。在这种形势下,过去诚实守信的作人原则,也遭受着严峻的考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世上不存在彻彻底底的君子,也不存在彻彻底底的小人。正因为世界上还有小人存在,就让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君子的具体形象了,我们大声呼唤良知的回归,也是基于当今社会人类良知的整体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小人,也许就是你,或者就是我呢。当我们的恶习占了上风的时候,就不知不觉的成了小人;而当我们意识清醒的时候,我们也会从一个小人转变成一个君子的。社会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制来约束人的行为,光凭道德的说教是起不了根本作用的,就好比道路交通,如果没有了那些红绿灯,以及具体严明的交通规则来约束驾驶者,那混乱的场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是流一氓我怕谁,这种痞子习气,已经被世人视为正常的现象了,对于此种现象,我们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正好说明我们这个多元社会的人们,已经在有意或无意间培养出了宽容大度的君子气了。个性*张扬的时代里,能够有相对宽容的社会风气,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的所谓小人,也许能够将自身独具的聪明才智运用到社会道义的事业上来,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出相当大的贡献。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