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从质疑“权威”开始的!
只有拥有“独立思维”的人才有能力质疑“权威”。
所以国民教育的第一功能就是培养一大批拥有“独立思维”的人才。
中国现行的国民教育模一式则正好相反,就是尽可能扼杀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扼杀学生“独立思维”的第一杀手就是“标准答案”。
“应试教育”则为各级升学考试设置了整齐划一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
为了顺利升学,学校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培训学生答对“标准答案”,并因此设置了学生难以负荷的“题海训练”和“考试演习”,来磨练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把握程度。
在这种教育模一式下,学生在校学习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尽可能自己的思维和“标准答案”保持高度一致。
一旦思维不能和“标准答案”保持“高度一致”,学生就不能成功地通过各级升学考试,最终就升不上理想的大学,这样他未来的人生就会被排除在“体面社会”之外(特权阶层例外)。
尽管一个国家的“体面社会”并不总是代表“文明进步”层面。但“体面社会”绝对能够使置身其中的人拥有高于普通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对于不具备“普济苍生匡扶正义般天使情怀”的绝大多数普通公民来说,努力挤身入“体面社会”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奋斗目标。如果努力学习的结果是被排除在“体面社会”之外,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所以尽管在校学生并不一定都“认同”“标准答案”,但也要使自己的答题尽可能符合“标准答案”,因为“标准答案”比他自己的“见解”对他未来的人生更重要。
因为唯恐自已的答题不能和“标准答案”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千百次的“标准答案”考试演练中“习惯成自然”;学生的“独立思维”倾向就会受到扼制,并最终完全失去“独立思维”能力。
结果我国现行教育模一式的“最大成果”就是培养了“没有独立思维”的一代。
看看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数以千计的“愤青”和“追星族”;看看那些跟在“主流舆论”后面瞎起哄的庞大青年群体;看看他们对一个说错话的女人的愤怒远远超过极大“放大”地震生命灾难造成过多中小学生过早死亡的“豆腐渣工程”制造者tan官政客的愤怒;再回头看看你身边的部分大学毕业生拥有“迎一合领导”和“超前享受”的能力但没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你就不能不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感到极度的痛心。
正因为“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高分低能”在中国青年群体中就成为普遍现象。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会“考试”的群体;但也是最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标准答案”已经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殆尽。纵观世界科教领域,几乎所有国际大考的数学和科学尖子都在中国,可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几乎都是外国人设计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考试都遥遥领先;可世界上几乎所有与现代文明相关的科技产品几乎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我国的80后90后一直受到主流社会的诟病,因为他们的“派头”和“索取”远远大于他们的“能力”和“贡献”。之所以如此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模一式造的孽。80后90后没有经历文革式文化浩劫和社会动乱,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中国式教育”,有机会十年如一日演练“标准答案”。“标准答案”毁灭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就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与接受系统应式教育的青年学生相反,韩寒是80后的一面旗帜,其独立思维和远见卓识连习惯质疑权威的我们也自叹弗如。他的成功恰恰是他的过早辍学,连高中都没念完,就更不用说上名牌大学了。
与“韩寒现象”异曲同工,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在相当长时间内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多为恢复高考的头几年上大学的那代人。这代人之所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就是因为他们的童年甚至少年时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中国式教育”的缘故。他们的童年或少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学甚至中学都没上几天象样的文化课,得以远离“标准答案”的“洗脑”,在荒废了学业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成年岁月如能有机会把学业补上去就能拥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我的全部初小学课程就是在“考”上高中的头三个月恶补上去的。那代人的教育模一式竟-阴-错阳差地和西方教育模一式暗合:中小学主要以“玩”为主,上大学才开始努力学习。今天的学生则正好相反:中小学“亡命”做功课,到了真正该努力学习的大学时期则把学业当儿戏。
也许有人会问:没有“标准答案”,如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准确公正的评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把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历史习题和试题作一比较。
以“美国南北战争”题材为例:
我国中学生关于此章功课的习题试题多为下列形式:
美国南北战争发生的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的进程?
“葛底斯堡大捷”发生在哪一年?为什幺说此役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宅地法”和“废奴法令”是在哪一年颁布的?解放奴隶有何重大意义?
“约翰.布朗起义”是哪一年发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谁?此书对美国南北战争有何意义?
为什幺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的哪一方是“正义”的?
…………
上述所有的试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总之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主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法给历史人物和事件贴上“政治标签”……
我不明白让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死记硬背历史人物和事件并进行“马克思主义定性*”对学生有什幺现实意义?这样学习历史能达到设置历史功课的目的:让学生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吗?
再来看看美国学生关于南北战争题材的历史习题试题模一式:
美国内战爆发前,“你认为”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主要的价值冲突?你认为哪些价值冲突是战争的诱发因素?
美国内战前期,北军为何一再失利?如果由你来指挥北军,结果是否会更好?如果是请阐明你的战略构想。
美国内战最后的结果是南方战败,南方战败是否是必然的?如果不是请你设计一条南方转败为胜的战略战术。
如果你是林肯总统,你有能力避免这场制造美国伤痕的内战吗?如果有请说明你的施政构想。
《飘》(又译为《乱世佳人》)是以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名着,如果你读过这部小说,请根据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说说美国的民一主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南方军管时期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如果退步了请说说美国人民是如何挽救民一主事业的?
…………
上述所有试题不但没有设置“标准答案”,而且远不止一个答案。就算学生得出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但只要他的理论自成体系,能够为自己的结论自圆其说,教师一样会给他一个适当的分数,而不会象中国老师一样简单地打零分。例如某学生在考《进化论》时,否认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而是由上帝创造的,并给予相对完整系统的论述论证,老师就得给他一个可观的分数。
美国试题不但答案不止一个,最可贵的是给予了学生相当大的想象和自我发挥空间,因此有充足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设置一条扭转战局的战略构想,学生要想不独立思维也不可能。
美国习题还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一由施展空间,有潜力的学生会超出教材之外去搜集资料和拓展阅读面,为以后的综合调研能力打下基础。最后一道习题就推动学生去阅读《飘》这部美国名着,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
美国试题很少用“正义”和“意义”这些名词去给某些人和事“定性*”,尽量使试题不具有“权威”色*彩。就连缔造美国的“抗英独立战争”,美国人在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宣称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
鉴于美国试题没有设置“标准答案”一样能够选拔一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我国的各级考试取消“标准答案”同样无损准确公正地评判学生的资质和潜力。诚然取消“标准答案”后扩大了裁判人的自一由裁量权,在“准确公正”方面不能象“标准答案”那样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如果“标准答案”的第一功能是扼杀“独立思维”强化“奴性*思维”,那幺“标准答案”选拔一出来的合格考生就不是合格的“人才”而是合格的“奴才”。这种选拔方式越是“准确公平”就越是不利于国家民族的文明进步。尺度一旦出了问题,称量方式越准离目标反而越遥远。
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制度的第一步又是取消“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