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门前消失的小溪-如果您是一个散文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我们的
门前消失的小溪
农村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没有人知道它的水源来自哪里,可能是上游小水库的渗漏,也可能是泥塘下的泉眼,总之从我记事时起,它便一直哗哗地流,哗哗地流了不知多少年,只记得小桥处的石板被冲出了一尺多深的壕沟,它几乎承载了我对少年玩耍时代的全部。
春天,刚一解冻,嫩绿的草芽在水分的滋润下便不顾及余寒蜂拥而出。这时我们便把自家的鹅、鸭子赶到溪边的草地上,让它们在草地上争相唊吃嫩草芽。再晚一点儿,柳树、杨树发芽,上树折柳枝拧柳笛更是我们那个时代最大的乐趣,只记得最长的柳笛有我们的个头那幺长,短的有拇指那幺短。再用柳条编一个草帽戴上。每个小孩的笛声不一样,草帽也各自不同,但有一样似乎都一样,那就是快乐。
夏天,炎热无比,小溪经过的水塘成了我们天然的避暑地。游游泳,捉蝉(知了)占据了我们上学前后的时间。午休的时间,向家长谎称去学校午休便溜出来游泳。说是游泳,其实有爬水的(两手着底,一般是不会游泳的小孩儿)、有狗刨的,不讲究什幺方式,图得就是凉快。为此,也没少挨老师的惩罚,后来放学时,老师总是在胳膊上用粉笔写上字,下午上课后再检查,如果谁的字没了,便被认定去游泳了,是要被教鞭打得。刚开始,我们都不敢再去,可是后来有的学生用豆油在写的字上擦过去游泳没被老师发现,于是都纷纷效仿。一段时间过后,不知谁向老师告了密,老师又换了其他方法,但什幺方法总归挡不住溪水的诱惑,老师年年总是要为溪水发愁的。晚上,生起火堆,摇晃树木,知了便不顾一切地向火堆飞去,每晚能捉半水桶知了,掐头去尾,糊上盐巴,烧着吃、炸着吃都行的。
秋天一到,那时农村的学校放秋假,不像现在放暑假。秋天的小溪水清,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鱼虾和泥鳅游来游去,用鱼翔浅底来形容并不为过。去小溪边捉泥鳅、逮鱼虾,常常弄得满身泥巴,免不了挨父母的数落。泥塘里沤麻的老农不时也能逮上几条上好的泥鳅,扔在岸上活蹦乱跳的,吸引着我们那羡慕的目光。待到炊烟升起时,街里便飘荡着泥鳅汤的香味,不比现在的海鲜汤差的。
冬天很冷,冒着西北风在水塘上溜冰,往往是手、耳被冻得发紫,但却丝毫不影响溜冰的热情。没有现在的冰鞋、冰靴,用布鞋、板凳甚至算盘都用上了,跌倒了爬起来,磕破头有时也不敢吭气儿,忍着疼,照样滑。因寒风中的笑声掩盖了学校上课铃的钟声而挨老师批评的场景,似乎就在昨天发生似的。
后来,我上中学、大学、参加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然而每次回去,总不忘去溪边看看、想想,然而,随着房屋越来越坚固,面积越来越大,树越来越少,水也越来越小。最终,我的担心仍未能留住那日渐断流的小溪和水塘,它还是在我的视野中消失了,儿时的乐园犹如一只记忆的小船搁浅在干涸的溪岸,定格在记忆深处。现在写出来也许我们能共同回忆。
汤阴县法院屈克勇
2008-11-23于汤阴
以上就是门前消失的小溪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