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不光是掬一捧眼泪-经典散文、优美诗歌、情感日志、中外文学名著在线阅读、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基地。欢迎大家来随便看看!
这世界是个流行泛滥的世界,什幺都讲究流行,前天还在流行“超女”,昨日“情歌王子”已经唱遍神州,今天终于轮到流行《感动中国》了。我一直以为流行《感动中国》是件好事情,至少比流行“超女,王子”有意义。一个乡村教师背地里挖媒,资助濒临辍学的孩子读书,这样的报道是会让我涕泪交流的。一个公安局长为民除害,彰显人间正义,这样的内容看过之后,我是会感动得一塌糊涂的。一个乡村赤脚医生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这样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情更是让我泣不成声了。“动”也感了,“泪”也落了,可是感动完了,怎幺办呢?总不能一味“感动”,举国上下掬一捧泪水就此了事吧!
我以为,感动不是收集眼泪,感动不是抓一把鼻涕,感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书念,是为了“人”受到法律的更好保护,是为了让“人”生有所养,死有所庇护。也就是说感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好孩子读书的问题,求医问药的问题,法律维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凭你怎样的感动,如何的泪眼迷一离,终究是徒劳。
那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在“教育”、“法律”、“医疗”这些硬件上动动心思,而不是一味感动,不见行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都足矣令世界瞩目了,而我们贫困地区的孩子,城市下岗工人的孩子,还上不起学,读不起书,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情。我见过巍峨气派的教育官员的办公大楼,也看过美轮美奂的校园房舍,同样我也见过许多摇曳在风雨中,破败不堪低矮的读书学堂,这种强烈对比反差,令人倍感教育的贫富不均。
小学生辍学,一半原因是家庭贫困,另一半原因则是学费不断增长的结果。我常常听到埋怨的论调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似乎成了教育乱收费的挡箭牌!遮羞布!君不见,教育界官员的小车换了又换,君不见,教育界官员可以饮人头马,啖鲍鱼。难道我们的官员,不能少吃一点,少喝一点,小车少坐一点,“燃油费”把这些钱省下来,帮帮辍学的孩子们吗?难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是说说而已?经不起实践检验?难道“感动”之后,我们只会掬一捧同情的泪水?
公安局长拍案而起,打黒除恶,想必源于黒恶势力的猖獗,已到了非局长拍案而不能遏止的地步。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亡羊补牢》的短文,文字虽短,寓意却深刻。牧羊人丢失了羊,本来也算常态,如果他及时堵住漏洞,防患于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惨重损失。同理,如果我们的执法单位,平时能够防微杜渐,依法行政,为民除害,就不会积小恶为大恶,继而养虎为患,非局长拍案不可了。问题是有些事情,上面明白,下面也清楚,如果不弄出点大动静,如果不死几个人,就无人问津,跳蚤不咬谁,谁都可以置之不理。这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现象,不仅需要我们感动,更需要执法部门深思了,你光感动,顶屁用!
赤脚医生救死扶伤的报道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社会太需要这样的白衣天使了。“小病一头牛,大病一栋楼”的顺口溜,决不是危言耸听。这里,我不想说哈尔滨的天价药费,更不想提活人被送进殡仪馆,医疗和教育一样,你说药费昂贵,马上会有人讲,国家医疗费用投入如何如何。医疗费用投入怎样,且不去说了,每个医院门口竖一立的所谓‘医药代表止步’的牌子究竟是怎幺一回事?能不能止住“代表的步”?为什幺药品一旦流入医院的药房,那价格就驴打滚似的往上翻?是什幺抬高了药品的价格?这问题我一个小百姓都能猜出几分,相关部门难道不知道,不清楚,呵呵,打死我也不信。
胡扯了这许多,也许有些人看了是会着急上火的!不过,容许我再罗索一句,感动不光是捧一把眼泪,而是要在感动之后,解决相关部门的不吱声,不作为,须知,这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啊!
来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