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优美的短篇散文、情感散文,给您的生活带来快乐。小编为大家推荐云梯天街的记忆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当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唐元和十五年,大唐诗人白居易赴任忠州刺史,途经西界沱,曾览云梯街,盛赞天街,遂留下此诗。
云梯天街,我曾多次造访。几次行来,感慨至深,愚人虽笔拙,但有几个故事,如不与君分享,就寝馈不安。
那天烈日当空,与上海陈晨、湖南申瑞瑾、余海燕、四川李前英等知名作家立于下盐店,二次仰观天宇,“西界沱”巨大牌坊矗立眼前;平视前方长江奔腾而至,宛如巨龙在此转身,形成一个硕大回水湾,即为沱也。郦道元《水经注》里称之“界坛”。南北朝时,西沱隶属施州(今鄂西恩施),与临州(今忠县)交界,因地处“施州之西界”,又遇江南岸这一回水湾,故名“西界沱”。近观,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波江浩淼,江山如画。与忠县盆景石宝寨隔江相望的一座中华历史文化名镇西沱,于此孕育。正是:
遥观石宝寨谁能一脚跨三县;畅游通天街看我双手揽九星。
位置特殊,烟火繁盛。早在北宋时(公元1102年),已是“川盐销楚”大道始点,云梯街与长江沿岸其他城镇迥然不同,它是依山取势,垂直于长江。依山崖如蛇行由江边,一直延伸至方斗山脚下的独门嘴山巅,长两公里多,共有百余个台阶,千余步青石梯,落差三四百米,曲曲弯弯,连成一体像一个登天云梯,遂被誉为“云梯天街”。
史载,是商业造就了云梯街。为抢夺生意地盘,招致往来商旅,最初从江边龙眼桥建房开起下盐店等,你修店铺,我建客栈,他造会馆。如此因山取势,一层层上延,到独门嘴止,遂成罕见的神来之笔——云梯天街,亦成长江奇观。江中仰望,宛如云梯,直上九天;逢年过节,街上悬挂红灯笼,从上到下犹如火龙下山,入江遨游,龙眼桥是龙眼,独门嘴是龙尾,被中外专家赞誉为建筑之经典,美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街”。14年前,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列其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年前,被重庆市评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不是娘夸女儿乖,只因女儿姿色俏。联曰:建筑奇观妙趣西沱尽显人间万象;文学基地诗心云梯且邀竹下七贤。
云梯天街古色古香,两旁土家民居极富巴渝特色。随台拖厢,顺坡拖檐,错落有致。屋顶龙蟠兽踞,屋檐飞云卷雾,雕梁画栋。一楼一底的木板房,临街建成店铺,屋后建成吊脚楼,灰瓦白墙,建筑学家称之是“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奇特建筑明珠”。云梯街鼎盛于明清时期。清乾隆《石砫厅志》载:“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都邑也。”清代两广总督陶澍游后写下《典试舟泊西界沱寄题秦良玉旧楼》诗:忠州女子天下奇,父是秀才夫吐司……何须更论冼夫人,多少麟台愧颜色。
《巴水经》等古籍,都有记载。1940年,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凭一张以西界沱云梯街底部一帧黑白照片,创作一幅著名油画《西沱风景》。67年后在浙江以1386万元成交价拍卖。1985年5月,著名诗人、七旬老翁邹荻帆参加湖北省作协“黄鹤楼诗会”后,自渝乘“扬子江号”船顺江而下,5日下午3点半停靠石宝寨,因久慕云梯天街,又遇上赶集,乘空约上曾卓、绿原等诸位诗人文友,过江至此,写下著名的《西沱镇即景》现代诗一首,刊发于《当代》杂志,称赞西沱云梯街是“土汉两族和好的结晶,在崇山峻岭的江滨,塑造了这座山镇”。
前年深春,走进云梯街,仿佛走进一个1900余年前的梦境。两旁吊脚楼,层层叠叠,蜿蜒起伏。街上常有戴老花镜的老媪,坐在长廊下,亦或石梯上,一边缝制土家鞋垫,一边惬意微笑,让人徜徉其间,心灵立马得到宁静的洗涤。间或,有位老翁,下垂白须,眼神明亮,取下长竹烟竿,拿着二胡,轻快地拉起《北京的金山上》《赛马》《二泉映月》等歌曲来,在这古老的街上聆听二胡演奏,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愉快,成琳、雨馨、程华、家聪等重庆作家还与之一起合影,留下美好的回忆。
随着人流,继踵接武,来到中下段,只见一支运盐力夫队伍,身背麻袋,手拿木杵,足穿草鞋,腿裹绑布,一步一杵地向上攀登表演,他们歇着气叼着烟,有的还喝出山寨背二歌来:
山寨背二哥,打一杵来唱首歌,太阳接哥上小山,月亮送哥下大河,背起三步两打杵,衣服勒穿汗成河,红杉阿妹擦肩过,勾腰驼背心里乐。……
父亲曾讲他背过盐巴,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当年的父亲也就这般情景吧。汗水打湿了衣服,青石留下了足迹。生活是一本书,有甜必有苦,有酸有辣,有幸有福。看到表演,即得一联:背盐上云梯何惧飘霜又飞暑;坐舟跨龙桥当称破浪并乘风。
沧海桑田,高峡平湖。汉砖陶瓷,龙眼双桥,乃至云梯街近三分之一被三峡水库淹没,今春一路采风的傅天琳、李钢、欧阳斌、王明凯、成都凸凹、赵瑜等知名诗人、作家没有目睹风采,只好梦中想象罢了。
去年季春,夜宿下盐店国家《民族文学》创作基地,吊脚楼,青瓦房,木板古铜色,江风由缝而入,虽系暮春,已有热浪扑来。睡前,或听锣鼓演奏,或观歌舞表演,或听老人们讲镇上的故事。我对那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听得入神。
街边的南城寺,传说建于唐代,而在明末非常红火。曾经拥有僧人数百,香火繁盛时,煮粥大锅可容四五人。
据传,明朝天启年间,秦良玉率石柱白杆兵北上抗击后金军,在今沈阳城南附近与金军激战。当时白杆兵数量太少,与金军力量悬殊太大,正有灭顶之灾时,突然一名面目狰狞的将军骑着一匹泥灰色战马冲向金军,杀得金军落花流水、片甲不存。事后,秦良玉询问此将军姓名,他答“南城围将军!”便无踪无影。深感救命之恩的秦良玉对此念念不忘,凯归石柱后,她立即找此将军,但这“南城围将军”是何意?正在疑惑间,南城寺住持僧派人前来报告,说一个月前,说南城寺韦陀塑像和一匹野马连续几天大汗淋漓,不知何故。秦良玉赴寺一观,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那位英勇非常的将军是西沱南城寺韦陀将军啊!从此南城寺名声大起,很快与石峰寺、三教寺、白岩寺齐名,成为石柱四大名寺之一。正是:云梯垂挂擎天石柱名环宇;西沱相思白杆奇兵誉神州。
如说南城寺韦陀救良玉是一个神奇传说,那么云梯街上一生坎坷、真人真事的熊福田则让人肃然起敬。
熊的祖籍江西,生于1886年。他6岁丧父,1912年留学日本,临行前,他挥毫题写七绝一首:自古男儿志四方,我将为国赴东洋。他年学就归来日,赤县山河发毫芒。
留学期间,他加入同盟会,与同学吴玉章等人相好,深受孙中山先生赏识。他归国回川后在省司法界、教育界、政界先后任职。次子熊丸先生曾留学美英法国,有三国医学博士学位,医术高明,担任蒋介石的家庭医生40余年,授衔中将。熊福田一生多波折,但为民办事,一身清廉,他曾作诗云:“一尘不染留清白,万年随缘任雌黄。”这是他两任县长的真实写照。1957年“反右”被下放务农,1960年被安排于县医院当中医师。但他却是我党的挚友、民国大律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幸被捕的四川省委书记张秀熟等23名共产党人将受到极刑。吴玉章出面聘请熊担任辩护律师。迫于白色恐怖,许多律师不敢代理。而他胸怀大义、同情革命,身为国民党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受命。到南溪绵竹调查,阅案卷见被告,耗时三月多。1929年5月24日开庭审理,在法庭上,熊福田与控方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说他们不仅仅无罪,而且是国家难得的有用之才。他说:此案诸人“均系为国家社会问题,而非个人私利”“本案纯系社会政治刺激而成”;法院办案应保持司法独立精神,依法办理,秉公办案;我熊福田今天为共产党出庭辩护,是忠于律师职守,遵从职业道德。他那饱满的爱国热情、博学的法学知识、雄辩的演讲口才,一场精彩、义正辞严的辩护使旁听观众群情振奋。免费辩护让张秀熟等人被判无罪或轻罪,无一人牺牲,保护了我党宝贵的革命力量。应给他数百块银元作报酬,党组织也无力支付。熊却纯尽义务,分文不取。为表敬意,地下党特赠他一块刻有“于法有光”四个大字的银盾。解放前夕,熊丸专程回家接父去台湾,但熊福田毅然拒绝:“人各有志,好自为之。”
解放后,因种种原因,他曾一度受到不公待遇。但他作为我党的忠实朋友,始终坚持用祖传中医治病救人。1985年,当谈到熊先生的晚年遭遇时,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张秀熟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久久不止,一再说:“我们这些共产党人对不起这位朋友!”
如今,在云梯街上熊福田故居里,可以看到他东游日本留学、熊丸一家和宋美龄一家合影的照片;穿过故居,在屋后一片林子里,有一个小坟墓,这便是不为利锁名缰之熊先生的长眠之地,“岁月悠悠,于斯有怀”,不知不觉间,怀瑾握瑜的熊先生总是让人油然起敬。2016年市文联副主席杨矿,敬怀熊先生,编写了电影剧本《民国大律师》,赞颂党的挚友。有感得联曰:书载名镇云梯古街卧金虎;雾开长江龙眼金桥飞玉蛟。
熊律师的故事长伴故里,让我们记住乡愁。但在云梯街尾的独门嘴生记客栈门前黄桷树下,有一个老夫娇妻的婚姻故事值得一讲。
曾有“万县一棵树,遮阴到石柱”的说法,又说“一树跨三县”。此树后的客栈为云梯街顶第一客栈,解放前,万县、忠县、石柱县均在此设机构调停矛盾。此不足奇,奇的是一个姻缘故事。年过八十的老谭二胡拉得好,却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年轻时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系船运社一职工,人长得帅,心高气傲,他瞧不起一般的姑娘;有钱有势的良家淑女认为他是游手好闲,又看不上他。天长日久,高不成低不就,他就成了老光棍。日月跳丸,转眼半百人。他母亲非常担心,找不到儿媳,谭家绝后。千托人、万托人帮他找个媳妇儿,可在当地,打起灯笼找,也无合适人选。
一个远房亲在忠县给他介绍一个十分贫穷女子,一日二八方龄的姑娘随父母从石宝寨,乘过河船来到云梯街。此时老谭因事在万州,他闻讯乘船回家,一看姑娘生得秀气,肤色白晳,脸嘴端正,他们一家人身上穿着补疤衣服,有的地方疤上重疤。连忙说,这可要不得!那亲戚说,怎么要不得,你嫌她穷?老谭立即解释不是不是!我这么老,哪能配得上她呢!看到女方十分寒碜,他就买船票,带他们到万州去,给每人扯了一套涤卡布衣料。老谭心想不管这门亲事成不成,都要接济一下。姑娘家一看,谭某虽是大龄帅哥,但不嫌穷,慷慨大方,机灵能干,一家人暗喜。当夜宿万州一宾馆,翼日返西沱,谭某对姑娘说:你们回去吧,你这么年轻,我们很不般配。她父母看着她,就等她表态。姑娘羞于启齿,低头不语,可是父母喊她一道回家她又不答应。见她没有明确拒绝,老谭就撵她走,她却始终不肯离去。就成了老夫娇妻。那年老谭他50岁,她才16岁。
云梯街的最后一个老光棍娶亲了,谭家喜笑颜开,她18岁那年喜得一子。
后来,企业垮了,老谭失业,前些年家境渐差,妻子外出打工,以此鸡鸣之助。夫妻年龄差距太大,前年谭老主动提出离婚,让她去过幸福生活。她知道那样做对不起谭家,不那样做自己又不满意,陷入两难中。老谭说我们好好开花好好谢,心甘情愿让她走,开初她不同意。又隔几年,她才答应分手,却发现无结婚证,就先补办结婚证,再办离婚证。现在她还时不时给他寄零用钱,感谢老谭这个大好人。谭老现今耳聪目明,背不弯驼,声音宏亮。他回忆起婚姻往事,笑逐颜开。有道是:半路夫妻,真挚情感,快来快去好质量;大度宽容,作嫁衣裳,能合能分见精神。
平民革民军司令秦伯卿截获国民党船运大米40吨分给穷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女杰、特级教师刘中慧都是发生在云梯街的事和人……
听着故事,已是半夜,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翌日,晨曦初露,在江边码头夜宿之轮船如梦初醒,吼出了长长的汽笛声,将船夫、商贩、客商、旅客唤醒;顿时,轮船汽笛声、力夫吆喝声、商旅叫买声、每食甘寝的少女们捣衣嘻闹声,携着江涛声唤醒了云梯街,迎向了康养祥和的新一天。归途,偶得小诗一首:昂首入云端,摆尾戏江天。万里长江第一街,云梯挂眼帘。起步巴盐道,飞越湘鄂边。文化穿越两千年,渝东后花园。身披云与霞,盯着双龙眼。华夏历史一名镇,骑龙上青天。
云梯天街的记忆对你有帮助吗?还需要优秀散文的话,欢迎进入散文栏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