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天文学家巴德(1893—1960年),191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汉堡天文台工作10多年之后,1931年移居美国,在那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先后在威尔逊山和帕洛马山天文台工作达28年,这两处天文台的良好设备为他的学术成就提供了条件。
巴德的主要兴趣在恒星和星系方面,但在太阳系天体上也付出了心血。他曾经发现了两颗小行星。一颗是1920年发现的944号小行星“希达尔戈”,是离太阳最远的小行星之一,最远时和土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相当。另一颗是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之一,即1949年发现的1566号小行星“伊卡鲁斯”,最近时可进入到水星轨道内侧。
在研究仙女座大星云M31中央的个别恒星时,他惊奇地发现,那里最亮的星并不是预期的蓝白星,而是年老的红巨星。他于1944年提出存在两种不同星族的概135念,即星族Ⅰ和星族Ⅱ。星族Ⅰ主要是年轻的热星;星族Ⅱ中最亮的恒星是年老的红橙色超巨星;星系的旋臂中主要是星族Ⅰ的恒星,星系中心和球状星团等处的星都属于星族Ⅱ。此外,星族Ⅰ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以气体和尘埃形式为主的星际物质,在那里,恒星可能正在形成;而星族Ⅱ的区域内,已经不存在可供“制造”恒星的“原料”。他发现哈勃和哈马逊所用的造父变星周光关系,只适合于用来测量星族Ⅰ和有关星系的距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因为星族Ⅰ的恒星亮度是星族Ⅱ的两倍,说明它们的距离也是两倍的关系,这样,一些遥远星系的距离就应该比原来设想的要远得多,应该把原来的数值提高一倍左右。就这样,巴德把仙女座大星云M31的距离,从七八十万光年改为220万光年。1952年,当巴德第一次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议上,宣布他的这个发现时,在座的人都被他这种一下子把宇宙尺寸扩大一倍以上的报告,惊得鸦雀无声。同时得到澄清的是关于银河系的大小,它并不比别的星系大很多,它也不比M31大,而是略小于M31。他彻底推翻了长期以来人们过小估计宇宙的错误概念,他重新描绘了宇宙的正确图像,他将永远得到人们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