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帮助他人也许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狂喜过后,沃纳肯开始质疑,是否人类养大的黑猩猩已经习惯了向给自己喂食的人提供帮助。因此,他又安排其他人进行了相同的实验,而这次实验的地点搬到了乌干达恩甘巴岛黑猩猩自然保护区,那里的黑猩猩都是半野生状态的。实验中,两名研究者要在黑猩猩的面前,扮作为一根木棍激烈争吵状,吵赢了的会将木管放在输家够不到的地方,同时输家要做出一副求木棍而不得的可怜样儿。黑猩猩必须决定,要不要隔着笼子栏杆把胜利品——木棍——递给输家。而很多黑猩猩确实会做出递木棍的行为。
“我原本预期,最初黑猩猩可能会提供帮助,但如果没有任何奖励,久而久之它们就不会这么做了。”沃纳肯说,“但结果不是这样。无论怎样,它们都会去帮助伸手抓木棍抓不到的人,”即便得不到任何回报。
也许黑猩猩是以为它们终归会得到回报,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帮助人类。实验最后一步就是看看黑猩猩是否会帮助同类。为此,沃纳肯设计了一套装置。通过该装置,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黑猩猩可以帮助隔壁笼子里的黑猩猩拿到原本够不到的香蕉或者一小块西瓜。操纵装置的黑猩猩无论如何都拿不到水果,但它们还是会把食物送到同类面前。
沃纳肯针对黑猩猩进行的实验证明,人类的利他主义行为是在演化中形成的一种本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幼童会表现出利他主义的行为呢?最近,一些黑猩猩研究表明,黑猩猩只有看到需要帮助的生物表现出灰心丧气的样子时才会提供帮助。人类幼童是否也是类似的“被动型”援助者呢?又或者他们根本无需任何社交暗示,便会向他人提供帮助?沃纳肯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名2岁儿童面前,一个不动声色的实验员在桌子旁边随意摆弄几个牛奶罐子。实验员完全不知道,其中一些罐子马上就要滚下桌沿了。
实验员没有向幼童求助,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有麻烦。但很多参与测试的孩子都会准确地发现实验员需要帮助,然后冲过去帮忙。将罐子递给实验员之前往往还会欣然大叫“你的罐子掉下来了”。“孩子大概在1岁半到2岁半的时候,便开始显现出这种主动的助人行为。”沃纳肯解释说,“你不需要恳求孩子帮助。他们会主动帮你。”主动地帮助行为也许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对“好孩子”研究的批评意见各有不同,其中争议最多的一项研究应该是针对最小的婴儿的。去年夏天,一群新西兰科学家对凯丽·哈姆林那项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好心人/搅局者”研究提出了质疑,他们发表的论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尽管哈姆林雄辩地反驳了批评意见,方法论层面的疑虑却从未远离过婴儿研究者。举例来说,塔西米其实暗暗怀疑,在某些版本的木偶戏中,婴儿选橙色兔子而非绿色兔子,是因为他们就是喜欢橙色,而不是喜欢好人讨厌坏人。(但是,即使交换了衣服的颜色,婴儿对好兔子的偏好仍旧存在。)
另一方面,其他批评者对于这些实验中隐含的发展观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些研究者认为,也许这些婴儿看上去天生就有极强的社交能力,但实际上,社交能力也是从简单的感觉和反射逐渐发展而来,发展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与母亲的互动,以及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社会规范的学习。“我认为婴儿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社交知识。”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心理学家杰里米·卡彭代尔(Jeremy Carpendale)说。幼童的道德观念也不是与生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