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互联网时代正渐行渐远,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汹涌而至。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拥有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而疯狂生长的移动应用(App)正占据新的风口。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主要应用商店的App已累计超过400万个,但面临淘汰的“僵尸应用”高达八成左右。
死亡App社交类占35%
“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艾媒咨询分析师罗远妹告诉记者,85%的用户会在一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根据艾媒咨询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应用商店频率排名依次为:即时通讯与社交、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网络购物、手机游戏与图书阅读,分别占比63%、56%、49%、46%、38%与34%。由于手机App生命周期与用户粘性相关,可以看出即时通讯和社交App生命周期较长,其次是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网络购物、手机游戏与图书阅读。但从死亡率上讲,罗远妹认为社交类的App竞争最为残酷,“在100家死亡的App里,社交类占了35%,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别”。
僵尸应用占比超八成
国外应用分析商Adjust,从另一个角度描绘出了App的高死亡率。其最新报告书统计了“僵尸应用”的数量,将每3天在应用商店前300名中出现两天的应用视作“非僵尸应用”,用户可以在应用分类中自然搜索并发现,而那些已经无法见光的“僵尸应用”,实质上已是名存实亡。据报告显示,在App Store中,中国“僵尸应用”占比高达81.3%,为全球最高。而实际上,由于国内的应用商店普遍审查不严,很多垃圾App充斥其中,造成了国内应用市场在统计上有着超过400万个的量级,因此中国“僵尸应用”占比恐怕不止于81.3%。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到,游戏类应用由于基数庞大,“僵尸”率非常高,Adjust提供的数据高达79%。据了解,游戏类App的数量在国内应用市场上占比超过六成。
低门槛抬高死亡率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火爆的驱动力在于:企业若想在手机端对接用户,需借助App这样的载体,使品牌与消费者连接更紧密。多数.com时代出身的互联网企业,会将其PC端业务平行移植到移动端;而部分来自传统行业的公司,则顺应潮流开发自己的App,如银行、消费服务型企业等。因为进入门槛低,草根创业者们更是对App市场趋之若鹜。2013年至今,现象级App不断涌现,魔漫相机、鬼魂探测器、脸萌和围住神经猫等红极一时。最近图片社交“足记”爆红,20多家投资机构排队上门欲谈投资合作。低门槛带动了App创业的火爆,同时也抬高了整个市场的死亡率。App创业的门槛到底有多低?
据了解,几百万数量级的App市场中,几乎30%的App靠自助生成软件生存。死亡率如此之高,营收难也是App开发者们绕不过的坎。国内App盈利主要依赖移动广告。罗远妹告诉记者,收费模式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向用户收费,包括收费下载等;另一种是广告模式,即点击付费,例如用户每点击一次商家嵌入到App里的广告,商家要付给App开发商2~4元,如果一个用户成功转换为商家的客户,App开发商能收到7元。但由于中国用户喜欢使用免费软件,两种模式走得都较为艰难。
赢家通吃多数玩家垫底
易观智库首席分析师李智指出,国内应用平台“二八效应”严重,20%的应用拿走了80%的收入,绝大部分应用是没有这个盈利能力的。从目前App市场格局来看,赢家总是通吃,绝大多数玩家只能垫底。易观智库从去年8月份开始推出App前200名的排行榜,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前200的应用基本上没有太多变动,只是排名上有所浮动。2014年,5000万量级的超级App们继续攻城略地,BAT系(百度、阿里、腾讯)App几乎包揽了移动应用排行榜前十,其中微信、QQ、淘宝和百度牢牢霸占榜单前四,每月活跃度均超过5亿。
另一部分超级App则通过在其所在行业与垂直领域的深耕以获取海量用户,进而跻身一线App行列,其中包括陌陌、墨迹天气、美柚、美图、今日头条、唱吧、正点闹钟等。App“最美应用”从2013年3月7日开始,每天为用户推荐一款优质应用。CEO马力表示,在这个市场,入市容易,脱颖而出很难,整个应用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未来市场方向,马力认为,App应用只是壳,内容和服务才是实质。
App到底得了啥子病
定位失当
论坛病 很多创办人都是BBS时代过来的,从一开始就没整清楚社交和社区的区别在哪里。
小众病 现在的市场大家都讲小而美,但小而美绝对不是简单的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