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演讲稿:高二年级下期家长会发言稿是一篇经典的家长会演讲稿,你可以先模仿,然后融会贯通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高二年级主任xxx,非常高兴又一次在这里和大家相遇。首先,让我代表xx一中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向到会的各位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正好是母亲节,在此也向各位伟大的母亲道一声“节日快乐”,祝所有母亲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今天的家长会还是分两段,先是由我通过内线广播向全体家长汇报年级工作,然后再由班主任和xx老师跟家长们交流。
首先,我要向家长们汇报的是高二年级的整体情况。高二年级自上期一开学分科后,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稳定、健康、良性发展。稳定,表现在老师和学生人员的稳定,学生1890人,教师108人,理科班18个,文科班12个,选科人数变化极小,仅有个别学生在今学期提出改变选科。健康,表现在整个年级的学习风气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好学、上进是年级的主旋律。良性发展表现在学生的成长方面,自分科以来,同学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奋斗目标更加清晰,努力方向更加明了。我们年级仍然实行月考制,每学期有四次大型考试,同学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学之间既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又能彼此对照、彼此竞争,促使整个年级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这次中段考试情况:六科总分,理科最高654分,是高二(16)班xxx,其次是(15)班的xxx,653分。文科最高634分,是高二(22)班xx,其次是(22)班的xxx,629分。600分以上,理科46人,文科13人。550分以上,理科有182人,文科有131人;500分以上,理科有466人,文科有347人。以上三个分数段是我们这次中段奖励的三个等次。另外,450分以上(平均及格以上),理科有768人,占67%,文科有544人,占72%;300分以下,理科有26人,文科有5人,这部分学生算是年级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心和教育。
结合年级特点,我们今学期的奖励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普通班总分第一名的同学给予等同于特别优秀三等奖的奖励,和增加设立综合科最高分奖。目的就是鼓励普通班的同学冒尖,并引导同学们要重视综合科。这次中段考试中理科综合最高分是287分,是高二(16)班的xxx同学,文科综合最高分是261分,是高二(22)班的xx同学。
第二,存在问题及分析。目前,我们高二年级总体形势是不错的,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是肯定的。但我们还是从高标准、出成绩的角度严格要求,找出差距,争取在高二时期尽可能解决好习惯、方法、心态等方面的不足,让全体同学在上高三的拐点实现完美转身。
1、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没有足够时间的投入,学习、工作等等都无从谈起。但现在还是有不少同学不会珍惜时间,仍然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或其他无聊事务之中,把这么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光白白浪费掉。这类同学可以被看作是“不读书”的代表。
2、学习专注程度不够。不少同学表面上看学习很用功,平时也看不出有什么不良习惯,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得都很乖,但就是不见进步。究其原因,往往就是专注程度不够,有的因为学习没有目标,毫无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因为结交朋友太多、太滥,造成思想比较复杂;有的是跟家长、老师玩“躲猫猫”,暗地里谈情说爱、纠纠缠缠等等。《劝学》里面有这么几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也就是说明做事要专心、用心的道理。这类同学可以被看作是“书不读”的代表。
3、学习方法不科学。也有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真的非常刻苦,所花时间、精力往往比其他同学都多,但就是成绩不见长,心里的确非常郁闷。观察一下这类同学,往往会发现他们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好像对时间的分配、学科的侧重、知识点的把握等等方面,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计划,以致无从实现高效学习。这类同学可以被看作是“读死书”的代表。
4、学习心态不够端正。还有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在考试前夕,心理压力很大,睡眠不好,考试紧张,特别关注各科分数的多少。这些同学通常表现为学习上比较情绪化,时而激进,时而颓废,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学习和心情都呈现一条起伏不定的波浪线。这类同学可以被看作是“苦读书”的代表。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愿意和广大家长共同关注、关心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心态的形成、变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曾经有位教育人士这样说过:好方法提高效率,好习惯成就未来,好心态照亮人生。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首先引导全体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不断给他们算时间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就是说明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的道理,今天距离高考仅有29天了,也就是说,29天过后,我们这些同学就是xx一中的准高三学生了。或许当时刚踏入一中校门时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第一次班会课上描绘梦想的豪言壮语还停留在脑海,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要真正迎接高考了,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