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世间

 
纸世间
2022-02-13 10:57:51 /故事大全

作者简介:

王敏成,笔名未泱。吉林农安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国有石化企业从事党务、技术、管理工作,新闻单位从事专题新闻、社会新闻编审工作,文联从事编辑工作,政府部门从事文秘工作,现在某行政干部管理学校任教。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有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发表,其中短篇小说《誓将去汝》被《小说选刊》选载,并获吉林省青年作家文学鼓励奖。

小七奶奶是七爷爷的小老婆,就是说七爷爷还有一个大老婆,也就是我们的大七奶奶。从家庭分工上区别,我们也叫大七奶奶为当家七奶奶,叫小七奶奶为纸活七奶奶。叫大七奶奶为当家七奶奶是因为七爷爷家内宅由大七奶奶掌管,叫小七奶奶为纸活七奶奶是因为小七奶奶不但针线活做得好,做纸活的手艺更精湛,四乡八堡没有不知道的。小七奶奶也因为她的一手纸活,让益州镇的人们记住了她。

七爷爷娶两房媳妇并不是因为七爷爷多么富有,而是因为七爷爷的伯伯五太爷没儿没女,和七爷爷的父亲九太爷哥儿两个守着七爷爷这么一根独苗。但大七奶奶的肚子却不争气,与七爷爷结婚15年也没生出个一男半女来。五太爷万般无奈,便想出了给七爷爷再娶一房媳妇的主意。按照益州镇的习俗,五太爷为七爷爷娶的这房媳妇如果生了男孩,应是他们老哥儿俩共同的后嗣,这叫“一支两不绝”。

小七奶奶是五太爷从新京领回来的。给五太爷赶车的车老板在私下里对人说,小七奶奶是五太爷用五个馒头换来的。领回来的当天,街坊邻居还有亲戚朋友都过来看,看小七奶奶这个瘦得皮包骨的十五、六岁的小丫头。族人私下里议论,说五太爷心眼儿小,想延续烟火,还舍不得花钱给自己侄儿娶个像模像样的姑娘,而只是花几个小钱儿买回来个逃荒的。五太爷听了这话就说,懂个屁!吃过苦的孩子是最知道过日子的,经过摔打的女人是最能生养的。这丫头只是饿的,养些天就好了。

果真如五太爷说的那样,养了两个多月,小七奶奶的脸上就有了血色,人也精神了,五太爷便开始张罗为七爷爷纳妾的事。

无论娶亲、嫁女,还是纳妾,这些事都需要向长房汇报的。长房辈分虽小,却是嫡系,全族人必得尊重。长房三奶奶眼毒,一见小七奶奶就觉得小七奶奶气质不俗,像是读书人家的孩子,便收了见面礼,还破例送了一对小金锞子。在这个家族,长房是不会参加纳妾这样的仪式的,这是长房的尊严,破例送了对金锞子已经给足面子了。五太奶、九太奶和小七奶奶走后,长房三奶奶叹了口气,说,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这孩子指不定是哪个旺族败势留下的,给老七做小可是白瞎了这闺女了。

给小七奶奶做了身新衣服,再把辫子挽成髻,请了几桌客人,小七奶奶便住进了七爷爷家的西厢房,成了七爷爷的小老婆,但在大七奶奶的眼里,小七奶奶只是个丫头。办喜事的那天,亲友们都偷眼观察大七奶奶,本以为大七奶奶会嫉妒,会不开心,可看到的却是大七奶奶的满面笑容,那样子不像是七爷爷为她娶了位妹妹,倒像是她娶了儿媳妇——大七奶奶毕竟在这个大家族混了15年,见过些事面,所以临事一点都不乱方寸。

喜事三天。送走了亲友,大七奶奶就把小七奶奶叫到东厢房,问小七奶奶每月初几换衣裳。小七奶奶不懂,大七奶奶就面露愠色,说,就是你每个月初几来红?!小七奶奶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大七奶奶。接下来,大七奶奶便开始给小七奶奶编排事做了:洗衣、缝补、刺绣、做鞋子……一样又一样。

渐渐地,小七奶奶便知道大七奶奶问她那个事儿的原因了。每个月在她身子干净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七爷爷便到她屋里住,住三四天便回东厢房住。小七奶奶并不在意,因为她感到七爷爷有些古怪。洗衣、做针线这样的事小七奶奶都做得好,尤其是花样描得新奇大方,较大七奶奶更胜一筹。婆婆九太奶常常拿小七奶奶剪的花样给族里其他姑娘、媳妇看,送给她们做样子。大七奶奶私下里和几个要好的妯娌和侄媳妇唠家常的时候就说,手巧的人多半花心,花心就是骚。说小七奶奶看上去平平静静,安分守己,那是会掩饰,骚不到脸上,这样的小婊子更骚。

几个月过去了,大七奶奶分派的活儿都没难住小七奶奶,大七奶奶的心就庠庠的,好像没着落似的。大七奶奶就在暗地里琢磨,既然小婊子能干,那就让她多干些好了,累死你个小骚货。于是,大七奶奶就常常笑吟吟地到大娘婆、婶婆、妯娌、小姑的房里逛,装作不经意地问她们有没有什么难干的活,像刺绣、盘花“拴马疙瘩”之类。一旦有,大七奶奶便应承下来,带回家给小七奶奶做。一时合族人都夸大七奶奶心热,和善,爱帮人。小七奶奶则整天没日没夜地做着大七奶奶带回来的那些针线,常常累得头晕眼花。渐渐地,人们就知道那些活计是小七奶奶做的了,于是在夸大七奶奶热心的同时,也夸小七奶奶的活计,就连与大七奶奶交好的几个妯娌都夸赞小七奶奶。结果,小七奶奶的针线活在这个家族内眷里出了名,大七奶奶虽然领了些夸奖,心里却非常不受用。但大七奶奶就是大七奶奶,从她意识到这些的那天开始,就经常叫小七奶奶到她的房里,让小七奶奶在她的房里做活。婆婆、妯娌或小姑们来,大七奶奶便会亲切地、时不时地同小七奶奶唠针线。小七奶奶的针线越是尽善尽美,大七奶奶越是要十分耐心地指导,说:这里,应该这样这样做,那里,应该那样那样做,只有这样这样或那样那样,活看上去才精致板整之类。这以后,大七奶奶便不亲自将她搜罗来的由小七奶奶做好的針线活送回各房,而是让小七奶奶自己送。各房在夸小七奶奶针线的时候,小七奶奶总是要小心谦逊地补上一句:是大姐姐教我的。于是,各房在夸大七奶奶心热、和善的同时,还夸大七奶奶大度。

一天,婆婆不慎把自己的宝贝烟笸箩弄裂了。这只烟笸箩是用纸浆塑的,婆婆本来想让大七奶奶用麻线缝一下,然后再用时样的花布糊裱一番也就算了,但大七奶奶像忽然想起什么,说这只烟笸箩已经用了十来年了,旧得都让人笑话了,不如让小七奶奶把它毁了,重塑一个,而且米坛、面坛去年都生了虫,加上雨水大,潮得变了型,刚好也一并毁了重塑。婆婆觉得大七奶奶说得有道理,而且觉得大七奶奶理家越来越勤快了。

大七奶奶把小七奶奶叫到自己房里,把婆婆那只已经裂了口的烟笸箩给小七奶奶看了,吩咐小七奶奶再把四只面坛、米坛也一并毁了重塑。而且说这些活本来应该由下人来做,但下人笨手笨脚的,做出来的东西粗糙得很,上不得台面。说小七奶奶心灵手巧,做出来的东西肯定别致好看。

小七奶奶说她从来没做过这些东西,也没见过别人做,不知道怎么做。大七奶奶说,凡事都有头一回,在这个家里,还有好多稀奇古怪的活呢,都得一点点问着学着做。最后,大七奶奶板着脸,郑重地告诉小七奶奶,这些都是婆婆吩咐的。

大七奶奶并没有告诉小七奶奶这些器物到底该怎么做,小七奶奶本来想问大七奶奶,但终于没有问。她分明感受到,大七奶奶在有外人在的时候和自己蛮亲近,一旦两人相对,大七奶奶的脸就变得很冷。她知道大七奶奶时时处处在整治她,显自己,但她得忍让。她认为自己忍让久了,大七奶奶就不忍心再欺侮她了。

用纸浆塑器物是益州人的习俗。人们将平日里收集到的纸张用水浸泡后打成浆,沉淀阴干成泥状后塑成盛烟叶的烟笸箩、盛精米白面的纸坛、夏天用的空心有孔的凉枕、冬天套在茶壶外面的茶焐子等各种器物,也有塑小动物当摆设或供孩子们玩的。关于这些,小七奶奶一点都不知道。

小七奶奶本想向大七奶奶问一问这些东西怎么做,但她料定大七奶奶不会详细告诉她。她想去问婆婆,但如果婆婆让她去问大七奶奶呢?万一婆婆问她为什么不去问大七奶奶,她又没法回答。即使婆婆告诉她做法,如果让大七奶奶瞧见,大七奶奶会以为自己在婆婆那里说了她不肯告诉之类的坏话……小七奶奶左右为难,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幸好有位婶婆来串门,而大七奶奶又刚好不在家,小七奶奶便小心地向这位婶婆询问烟笸箩和纸坛子的做法。婶婆拉着小七奶奶的手,认真地端详了一会儿,对九太奶说,这孩子手巧、勤快,人又老实厚道,九嫂可是有后福可享了。然后就把这些纸器物的制作方法详细地说了一便,还亲自带小七奶奶到后厨挑了一个可做烟笸箩楦子的小盆。

小七奶奶按照婶婆说的,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旧的坛坛罐罐打碎,又添了些平日里积攒下来的废旧草纸,将它们重新打成纸浆。大七奶奶曾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过小七奶奶在哪儿学来的。小七奶奶说自己在收拾这些器物里的东西时刚好婶婆过来,问她要做什么,她说自己只是想把这些东西翻成新的,可还没还没来得及向姐姐讨问这些东西到底该怎么做呢,婶婆就告诉了她。

大七奶奶说她整天忙这忙那的,倒忘记告诉她做这些器物的方法了,说你既然知道了,就按婶婆说的做吧。大七奶奶再没说什么,倒是婆婆叮嘱小七奶奶,说纸浆打得细一些,做出来的东西才细腻致密,而且要放些麻线或棉花进去,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更结实耐用。

大七奶奶以为小七奶奶头一次做这些东西,肯定会做得歪瓜裂枣的,这她就懒得管那么多了,站在“旱沿儿”瞧热闹就是了,反正做不好就让小七奶奶重做。在婆婆的烟笸箩快要做好的时候,大七奶奶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小七奶奶说,在做胚的时候是要放些麻线在里面的,如果没放,就要毁了重做,否则做出来的东西不结实。小七奶奶说当初婶婆还真特意说过这事,所以已经加些麻线在里面了,請姐姐放心。大七奶奶忙说,我忘记告诉你这些了,今儿忽然想起来,就赶紧跑来告诉你,怕你再费一回事。你既放了些麻线在里面,我就放心了。话虽是这么说,大七奶奶的脸上却是一副失望的表情。

九太奶的烟笸箩和那些米坛、面坛做好了,上沿儿和底部一律用金粉画着“卍字不到头儿”的金边儿,中间画的或是大朵的牡丹、莲花,或是饱满的石榴、葡萄,用清油漆过,亮亮的,不但周正,而且新奇别致,放在炕上或摆在柜子上很打眼。大七奶奶心生嫉妒的同时,也在心里称奇,暗想,这小婊子到底是什么来头。渐渐地,大七奶奶把一些纸活也揽了回来,而且越来越多。小七奶奶白天忙着做这些东西,晚上还要点上灯忙大七奶奶揽来的那些针线,人就又消瘦不堪了。

半年过去,只见小七奶奶一天天地消瘦,并不见肚子上有什么动静,五太爷、九太爷、五太奶和九太奶他们都有些着急,就请来镇上最有名的先生给小七奶奶把脉。先生说并不打紧,只是身子弱了一些,不会影响怀孕。

长房三奶奶专门为这事过到九太奶这边来坐坐,见小七奶奶的手已经被纸浆泡得红肿皲裂,就对九太奶说,不是侄媳妇我编排婶子的不是,婶子若是想要个干活的下人,随便到镇上雇一个就行了,若想要孙子,这么个要法可是不行的。九太奶虽然明白长房三奶奶的意思,可心里却说,哪个媳妇不干活?为了要孙子,难道还要我这老婆子给做了小的做小不成?九太奶同时在心里抱怨小七奶奶窝囊,没用,连自己的男人也哄不上身,更感叹自己前辈子不知做了什么孽,生了七爷爷这么个憨货。

七爷爷的确是这个家族中有名的憨货。读私塾时,先生让学生每天背两句《三字经》,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只开头这两句,七爷爷记起来就费劲,“性”和“习”,“近”和“远”经常窜地方。有一次先生有事要出门,临走时告诉学生们写“大路上,人行走。或坐车,或骑马”二十遍。七爷爷只记一“车”一“马”两个字,其余忘得一干二净。眼见先生就要回来了,自己却一个字也没有写,七爷爷就急得脑门冒汗。族里淘气的兄弟、侄、孙就找七爷爷的乐,要他去园子里摘瓜果给大家吃,大家替他写那些字。年龄大一些了,先生教他们写文章。七爷爷的文章从来都是别人代写,付出的代价也千奇百怪,这就要看代他写文章的人的需要了。夏天有要七爷爷扇扇子、摘瓜果的,冬天有要求用七爷爷的脖梗子焐手的,还有拉屎要七爷爷在一旁给看狗看猪的。

不要以为七爷爷记性不好,百无一能,七爷爷也有七爷爷的绝活。全家族百十号人每个人的属相、生日,乃至出生的时辰他都记得。更绝的是,七爷爷最擅长盘问亲戚,张三的妹子嫁给了王家庄的李四李四的侄媳妇是小刘庄倪五的妹子倪五的小舅子媳妇应该叫张三儿子什么,这样的问题别人听着都头痛,但七爷爷不但记得住这些关系,而且眨眼工夫就能弄明白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之间的关系。

七爷爷十六岁时娶的长他三岁的大七奶奶,不过,在七爷爷看来,结婚也不过是和族里侄子或兄弟们玩“住家看狗”的一次实战演练而已,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所以,结婚当天发生了新郎与亲友带来的孩子为燃放地上的鞭炮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笑话。

七爷爷做丈夫半年多了还不懂男女之事,大七奶奶没办法,就循循善诱,让七爷爷成了男人。完事后七爷爷就不住地笑,连声说,“嗯,有意思有意思。好玩好玩。”甚至在九太爷九太奶都在的饭桌上想起来还一面一个人笑,一面自言自语,说“有意思有意思”,骇得大七奶奶红了脸,赶紧把他拉到东厢房,嘱咐他,说这种事万万不能对别人说,七爷爷才不再提起。

娶了小七奶奶以后,大七奶奶私下里郑重告诉七爷爷,说她是正室,正室应该管着侧室。睡觉这样的事正室有优先权,什么时候去西厢房一定得听她的。七爷爷就理解了:大七奶奶是长工,小七奶奶是短工。不过,七爷爷所以愿意和大七奶奶在一起,是觉得大七奶奶的身体他更熟悉一些,也更懂他,不像小七奶奶躲躲闪闪,哆哆嗦嗦地不顺当。

本来,九太奶以为大七奶奶和小七奶奶会一起争七爷爷的宠,那样,她们两个照顾七爷爷就会一个比一个周到,不想让大七奶奶占了上风,不出苗的碱甸子偏偏占着种和犁。九太奶也曾經把七爷爷叫到跟前,嘱咐七爷爷要多到小七奶奶房里住,可没几天,七爷爷又回了东厢房。九太奶这个气呀,一个劲地在心里骂小七奶奶不中用,怎奈帮腔上不了台。

小七奶奶也不是不急,她寻思自己若是给七爷爷生个一男半女的,她在这个家里的处境就会好些。七爷爷在她屋里时,小七奶奶也努力对七爷爷好,但毕竟脸皮薄,放不开。七爷爷总琢磨他自己关心的那些没用的事,小七奶奶对他的这些好似乎都没往心里去。一天晚上,小七奶奶好不容易把七爷爷弄上身,刚要到妙处,不想七爷爷渐渐地不动了。小七奶奶正疑惑,只听七爷爷说,“白天听人说郑四婶子的亲家胡掌柜的二女婿孙福贵被胡子绑了票,这孙福贵和长房三嫂的娘家是不是同宗?我得去东屋问问。”说着就下来了。等七爷爷从东屋回来,抱着被,眼泪汪汪的小七奶奶这一夜就再没让七爷爷近过身。

发生这件事以后,小七奶奶常常在心里感叹自己命苦,她不再指望七爷爷什么,只一心一意地做大七奶奶为讨别人好揽回来的针线活和纸活。九太奶就骂小七奶奶榆木疙瘩脑袋不开窍,只知道鼓捣那些坛坛罐罐。

小七奶奶做的纸器物越来越好了。这时,活不用大七奶奶揽,自己就找上门来了。七大娘要做线笸箩,八大娘要做线板子,十一婶子家五嫂要做袜底板,接上手了。一般要做东西的都要多送些草纸来,有空时,小七奶奶就尝试用那些余下来的纸桨捏些人物和动物,但人物都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动物则一律呆头呆脑。大七奶奶照旧扔给小七奶奶一些针线活,而且催要得很紧,嘴上却说,妹子手巧,人缘又好,俗话说“巧人是拙人的奴”,让妹子受累了。

九太奶眼见七爷爷岁数一天天地大了,可小七奶奶的肚子还不见动静,就拉下老脸来对大七奶奶说,你要让老七多到西厢房住,以后老七若是再赖在你屋里,你就把他撵到西厢房去。西厢房里的若是生个一儿半女,你老了的时候也有个上坟燎纸的不是?你进门都十五、六年了,那事儿就让着点,等西厢房肚子里有了就好了。

大七奶奶听了就红了脸说,娘,看您说的,我这都什么年龄了,还计较那事儿!不是我心眼儿小,只怕是西厢房里的不给老七好脸子看。

九太奶听了就问七爷爷,七爷爷说,什么好脸子赖脸子,与我什么相干?我又不吃她的饭。

九太奶一时没了主意,就到长房讨三奶奶的主意。长房三奶奶听了九太奶的一番絮叨笑得岔了气,说,这长房可真是什么心都得操。

九太奶从长房那出来,眉开眼笑,那样子就像得了什么妙方。

九太奶偷偷叫人给自己的大闺女捎口信,要大闺女回来一趟。

九太奶的大闺女回来时大七奶奶刚好不在家,娘儿俩就在上房嘀咕了一阵子。等大七奶奶回来,九太奶的大闺女就对大七奶奶说,这次回来是专门求妹子帮忙的,说婆家那边活多,婆婆对针线活又极挑捡,自己实在忙不过来,就回来请大妹子过去。大七奶奶说她的活计还不及小七奶奶一半,不如让小七奶奶过去。九太奶的大闺女刚想说那边的活不是装老的就是陪嫁的,需用一个全命人,但忽然想起大七奶奶不生孩子,就咽了回去,然后装作很私密的样子对大七奶奶说,她?她哪行!你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身份呢?大七奶奶听了这话,就觉得很受用,于是两个人就亲亲密密地又唠了好些私嗑。

九太奶的大闺女在临走的上一天晚上一个人来到西厢房悄悄对小七奶奶说,东厢房里的我可接走了。明儿起,老七可就归你一个人了,这回可就看你的了。老七正经事不着调,你得想招儿拢住他。两个人被窝里的那点事儿别窝窝囊囊地放不开,自己男人面前野一点浪一点怎么都不为过。只要你给咱们这支子人生个带把儿的,续上烟火,往后有你好日子过。

小七奶奶站在炕边的地上低着头红着脸摆弄着自己的衣角嚅嚅着。九太奶的大闺女是个急性人,一见小七奶奶这副样子火就上来了,厉声说,我说的话你明白不明白?!小七奶奶打了个激灵,接着就一个劲地点头。九太奶的大闺女就摔了门,扔下句:真是个窝囊废!就回上房了。

大七奶奶被接走后,九太奶就对七爷爷说,东厢房的不在家,你以后要天天到西厢房睡。凡事顺着点那小的,你比她大。九太奶不敢对儿子说出实情,因为一旦说了实情,七爷爷就可能告诉给大七奶奶,那样大家都难堪。七爷爷心实,这样的事干了不止一回了,儿子啥样九太奶这当妈的心里最有数。

七爷爷听了九太奶的话就点头,说自己不会和女流之辈一般见识的,不会打架。九太奶听了就叹气,然后无奈地摆手,说快去吧快去吧。

小七奶奶想尽办法与七爷爷恩爱,但终究还是遮遮掩掩,笨手笨脚,或词不达意,倒是七爷爷慢慢明白了小七奶奶的心思,就把大七奶奶教过的花样使了出来,让小七奶奶真正体会到做女人的好,渐渐地,小七奶奶也就放得开了。

有时两个人完事后,小七奶奶就伏在七爷爷的胸脯上说话,说我是你的女人,你要护着我,护一辈子。七爷爷就很男人地说那是自然。地里有租子,饿不着你。族上人多,外人谁也不敢欺负你,你啥也不用怕。小七奶奶就亲了亲七爷爷的脸,流了些眼泪,七爷爷抿了抿嘴,感觉咸咸的。这时七爷爷也觉得小七奶奶好,但怎么个好法他说不清,反正和大七奶奶不一样。

为了把事一次办磁实,过了两个月,九太奶又授意自己的二闺女从大闺女家把大七奶奶接了去。这时大七奶奶就明白两个大姑姐接她的用意了,虽有些难为情,却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就一任她们安排了。

小七奶奶肚子里终于有了好消息。一天吃早饭,小七奶奶吃着吃着就捂着嘴往外跑,刚跑到堂屋就“哇”的一声吐了,乐得九太奶扔下饭碗就跑去长房三奶奶那里报告这个好消息。回来就嘱咐七爷爷,说西厢房里的想吃什么你就给她弄,娘给你拿钱。到了晚上七爷爷就问小七奶奶,小七奶奶说只想青海棠吃。谁想七爷爷听完就爬到长房三奶奶家的园子里去偷,被长房三奶奶家里的人当外人抓个正着。长房三奶奶闻声赶到时,家人已经认出了七爷爷,正在为七爷爷松绑。长房三奶奶看着火把下的七爷爷,又气又笑又骂:你个憨货,明天我叫人把树锯了送过去。黑灯瞎火的,若是摔个好歹,你这爹还当不当!

小七奶奶知道七爷爷为她偷海棠的事后,看着七爷爷那副憨相,爱也不是气也不是,一个劲地用小拳头捶七爷爷的肩,接着又是一串眼泪。七爷爷见了,就喜欢得不行,两个人就滚到炕上去了……

有些事七爷爷懂。没事的时候他和小七奶奶掰着手指算日子,算孩子什么属相,哪个月生。如果是哪一天哪一时辰,孩子的八字占什么,这些七爷爷都明白。什么“财帛耗散”呀,什么“聪明乖巧”呀,“奸狡计谋”、“多疑改悔”呀,这些还真让小七奶奶对他刮目相看了。

七爺爷说孩子属狗,小七奶奶没事时就用纸浆认真地塑了两只小狗。奇怪的是,这次小七奶奶塑的小狗不再呆头呆脑了,刷上黄褐色的染料栩栩如生,动感十足。七爷爷就很少出门和族里的侄子们玩了,一心在家里看小七奶奶塑这些东西。七爷爷让小七奶奶再塑几匹马,几头牛,最好能拴两挂车。小七奶奶就又塑些马和牛。这些马和牛个个雄勃勃的,十分传神。

大七奶奶听说小七奶奶怀上了孩子,就说自己在外面快半年了,家里面本来活就多,如今小七奶奶肚子里怀了孩子,不能让小七奶奶累着,所以得回家照顾着些。两位大姑姐这时如释重负,就把大七奶奶送了回来。

大七奶奶回到家,见了小七奶奶就笑吟吟地走过去,拉着小七奶奶的手说,我不在家这几个月,妹子你可是有功了。小七奶奶听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那感觉就像吃着碗夹生饭。好在大七奶奶再没往下说就回了东厢房。

傍晚,九太奶又把七爷爷叫到跟前,叮嘱七爷爷从今天起,要七爷爷回东厢房住,再不准碰小七奶奶。七爷爷就抱怨九太奶一会儿一个令。九太奶没办法,只好告诉七爷爷原因。七爷爷虽然点头,可嘴里却说,咋这么多说道!

晚上,七爷爷想弄大七奶奶,大七奶奶故意给七爷爷个后背,而且还用被裹紧了身子。本来大七奶奶是想惹一惹七爷爷,调调七爷爷的胃口,好好拴一拴七爷爷,不想七爷爷见大七奶奶不响应,一点都没在意,翻过身去,不一会儿就鼾声如雷了。大七奶奶气得“唿”地撩起被子,一个人呆坐了很久,最后对着呼呼大睡的七爷爷骂了句,你个没心没肺的东西,也睡了。

小七奶奶塑的器物、动物、人物好得出了名了,以至族里人和亲戚们拿了些草纸来向大七奶奶讨要这些器物。大七奶奶就说,你们倒会求人,就知道我面子矮,不会拒绝。也是,你们若是直接去要,西厢房那闷葫芦还真没准不给你们好脸子呢。也有外人要出钱买的,大七奶奶就说,你这可是瞧不起我们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还在乎钱吗?大七奶奶就不要钱,卖个人情也就算了,这些人就送大七奶奶些点心呀,缎子鞋面呀什么的。只是小七奶奶身子一天天重了,每天既要弄这些纸器物,又要做大七奶奶交待的针线,身子就有些吃不消了。

在这个家族里,长房三奶奶是最具侠义心肠的。长房三奶奶知道小七奶奶和大七奶奶之间的事后,就装作没事串门儿,过九太奶这边来察看。三奶奶先到东厢房,和大七奶奶放开了说些玩笑话后,一起来到九太奶的上屋。九太奶问长房三奶奶,说你三嫂今天怎么得闲?长房三奶奶说哪里是闲,是因为忙才过来的。说自己的娘家妈年纪大了,没事就惦记着安排自己百年之后的事。说自己这辈子儿女多,洗洗涮涮,不知污了多少净水,老妈怕死后喝脏水,所以前儿让自己的大姐过来商量给她老人家扎个纸牛,预备着老了的时候用……早就听说咱们家西厢房里的妹子有这手绝活儿,就想明天把妹子接过去,帮着我们姐儿俩裱糊裱糊。虽然我们弄的是纸扎的活,不是纸塑的活,但想这些手艺应该是相通的,就这么着,今儿就来请九婶子的示下来了。九婶子尽管放心,不让你儿媳妇做什么重活的,就是在一旁给掌握着点儿。等过些天完事了,就把你儿媳妇连同肚子里的崽子都给你好模好样地送回来。

九太奶巴不得长房三奶奶把小七奶奶接过去,免得小七奶奶在家里受气挨累,就满口答应。其实,长房三奶奶的心思九太奶早就猜出来了,一时内心里对长房三奶奶充满感激。

傍晚,九太奶过到西厢房这边来,跟小七奶奶说了长房三奶奶要接她过去的事。小七奶奶听了就犯了愁。九太奶就追问,心里骂小七奶奶愚,十杠子轧不出个屁来,若不是下身管用,就真的没啥用项。

在九太奶的再三追问下,小七奶奶才把犯愁的原因说出来。小七奶奶说长房三奶奶家的人个个都是有身份的,也最讲究体面,可自己连身儿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过那边去。

九太奶就上下打量一回小七奶奶,这才想起从小七奶奶过门儿,还真的没再做过一身新衣裳。九太奶就埋怨小七奶奶说,你也是的,在大家里过日子,脸皮薄就捞不着。你自己不为自己想着,难道总让我这当婆婆的为你撑口袋?一样的儿媳妇,我就是一句话不说,还要落个偏呀向的呢。说完就出去了。

不一会儿,大七奶奶拿了件半新的衣服过来,冷着脸对小七奶奶说,这些年来,我身上也没添什么东西,这身衣服我没怎么舍得上身,你改了穿吧。咱们家,钱都在婆婆手里,你委曲了也怪不得我的。再者,自家门里过日子,穿得妖里妖气像个官太太似的那哪里还像个过庄稼院日子的人!转而又说,妹子你真不错,我不在家你出息了,攀上长房三嫂这个高枝儿了。说完扔下衣服就走了。

小七奶奶熬了一夜,又是掐边儿,又是收袖,总算把衣服改得合了身。

第二天一早,长房三奶奶就派两个儿媳妇把小七奶奶接了过去。两个媳妇陪着小七奶奶刚进长房三奶奶的院,长房三奶奶就迎了出来。待进了上屋坐下,两个媳妇都出去了,小七奶奶就问长房三奶奶纸活在哪里做。三奶奶就笑,说你个傻人,我跟你直说了吧,哪里有什么活,那点活我家大姐自己早做完了,别人伸手帮忙她还信不着呢。我接你过来,是想让你过几天清闲日子。整天在你们那边,吃不好,睡不好,别别扭扭的,怕坏了你的胎气。小七奶奶听了就一个劲地点头,眼里汪了好多泪,心里热热的。

长房三奶奶看了看小七奶奶的衣服,觉得有些眼熟,接着马上就明白过来了,知道那是用大七奶奶的旧衣服改的,但三奶奶权当不知道,说,以后你在这边,吃跟着我,想吃什么就跟嫂子我说。住和我家大姐一起。大姐信佛,是个居士,有文化。你跟她住,和她聊,会明白很多道理,以后再经历什么事就看得开,放得下了。小七奶奶就说难得嫂子为我想得这么周到。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三奶奶一见赶紧止住她,说,你若是这样,我还不如不了呢。说完就带小七奶奶去西跨院看她娘家大姐。

小七奶奶被长房三奶奶领进屋时,三奶奶的姐姐正手拈一根线香,用线香挑着书页,翻看桌上的一卷经书。经书已经泛黄,下面还铺着一方帕子。三奶奶向自己的姐姐介绍说,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九婶家的七妹妹。三奶奶有意隐去了那个“小”字。三奶奶的姐姐就放下香,合了经书,微笑着说,你不说我也猜到了。接下来就拉着小七奶奶的手,要小七奶奶炕上坐,问多大了,娘家还有什么人。小七奶奶说十八了,但说到娘家时,摇摇头哽住了。三奶奶的姐姐就感到自己问得有些唐突,这时三奶奶赶紧把话题岔开,指着地上扎好的一头小牛对小七奶奶说,妹子你看咱家大姐这手艺怎么样?

小七奶奶这才发现地上立着一头扎好的纸牛,旁边还有一个牛童。牛和牛童皆憨态可掬,恬静自然,且浑然一体,全然不会引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倒让人联想到牛的主人定是一位无疾而终、和善慈详的老太太,而且老太太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着恬静安逸、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这感受是小七奶奶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小七奶奶问,大姐的纸牛怎么做得这么好。三奶奶的大姐就微笑着平静地说,世间百技,只要我们用心去悟,技技皆可通神。接着又说,按说,作为佛门居士,我本不该过问这些纸牛纸马的事,怎奈我母亲非常关心自己去后之事,我也就随顺母亲,尽些孝道。

三奶奶的大姐是小七奶奶见过的最美的美人,平静安详,美丽却不妩媚,脱俗却又亲切,让小七奶奶有一种在自己亲姐姐、甚至是自己生身母亲身边的感觉。

小七奶奶在长房三奶奶这边住了下来,一日三餐都跟着三奶奶吃。三奶奶顿顿都让后厨多做几个菜,每顿饭三奶奶还要逼着她多吃半碗。闲时,小七奶奶除到其他侄媳妇屋里坐坐,就喜欢和三奶奶的姐姐在一起。三奶奶的姐姐总让小七奶奶感到这世间的一切是那样的亲切详和。从三奶奶的姐姐那里,小七奶奶懂得了“四谛”、“五蕴”、“六度”,以及什么是念佛之“念”等好多学问。三奶奶的姐姐也非常喜欢小七奶奶,说小七奶奶有慧根。

大七奶奶时不时地也做做样子,过来探视小七奶奶,问需要什么,她好从那边带过来。见小七奶奶养得又白又胖,大七奶奶就在心里恨恨地说,我就不信你小婊子就不回那边去了!不过,大七奶奶真切地感觉到小七奶奶的身上有一种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她说不清,但她肯定,小七奶奶身上有些东西让她莫名其妙地心生敬畏。

小七奶奶临盆的日子快到了,长房三奶奶就不再留小七奶奶了。临回去的头一天晚上,三奶奶的姐姐和小七奶奶聊到很晚。她告诉小七奶奶,世事沧桑,不过是镜花水月。不管经历什么,或荣或辱,或苦或乐,或顺或逆,都是生活,都丝毫不影响一个人去领悟人生。就如猜谜,只要去悟,无论什么样的谜面,都会引领你找到谜底……聊过了,三奶奶的姐姐就让小七奶奶先睡下,她自己则冥坐一夜。

三奶奶一大早就过到西跨院这边来,交给小七奶奶一张100块银元的票子。小七奶奶执意不要,三奶奶就急了,说快收下,我一大早过来,就是怕过会儿都起来了,人多眼杂的让什么人看见。别以为这是我们这边伙里的,这是我自己的私房钱,我在娘家有20垧地呢,是我爹留给我的,所以这钱你放心收下,将来自己用着方便。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小七奶奶等孩子满月就到外面换成硬货,兵荒马乱的,黄的白的都比纸的靠得住。

小七奶奶回到家里的第二天就生了,是一对男孩。七爷爷办事就是磁实,小七奶奶生孩子时,七爷爷握着家里的一块老怀表守在门口,听到孩子的哭声就跑回屋查康熙字典给孩子起名,过一阵子又一个孩子出生他却不知道。别人说起来时,七爷爷就脸红脖子粗地犟,说不碍事,肯定是挨着的两个不同的时辰就是了。接下去就不顾别人,自己一心一意地翻字典。七爷爷说他记得学里先生过去教过两个字,一个是三个“土”摞在一起,一个是三个“水”摞在一起,忘记怎么念了,他得找出来,这两个字正适合他的两个不同时辰出生的双胞胎儿子。大七奶奶背地里狠狠地对七爷爷说,瞧把你们美的!

大七奶奶说,用两个不认识的字给孩子取名别人没法叫,不如取个顺溜点的名儿,孩子好养。就按辈分起了两个名字,大的叫福祥,小的叫福瑞。小七奶奶为了“随顺”大七奶奶,说就用姐姐起的名吧。大七奶奶本以为小七奶奶会在起名的事上同她争,没想到小七奶奶就这样轻易地依了她,这反倒让她觉得没什么滋味了。

孩子生下三天,九太奶请长房三奶奶过来吃喜面。三奶奶当着大家的面送九太奶20块银元,算是随个份子,又偷偷地给九太奶10块银元,叮嘱说,小七儿这孩子命苦,这是自己个人的一点心意,平时九婶子就用这个钱给小七儿买点吃的用的吧。九太奶就替小七奶奶谢长房三奶奶,说他三嫂你这心啊!三奶奶又各送大七奶奶和小七奶奶每人一匹上等的缎子,还特意说,如今你们都当妈了,將来还要一起当婆婆,得穿得讲究些。大七奶奶自然知道三奶奶的用意,小七奶奶更懂得长房三奶奶的良苦用心。

过了几天,有传闻说镇上闹鼠疫了,而且族里人都说长房三奶奶染上了,是腺鼠疫。说是柜子下面发现了一只死老鼠,三奶奶的大儿媳妇知道不好,就不让别人靠近,自己找了把长杆木铣准备把死老鼠弄走,刚好被三奶奶撞见。三奶奶说你们年纪轻轻,染上了孩子就没妈了,自己孙子也有了,也算圆满了,就夺了铣,到灶上弄了些带火的灰一点点往死老鼠那儿铺,最后把死老鼠弄走了,但三奶奶自己还是染上了病。有人猜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没烧死,蹦到三奶奶身上咬了三奶奶染上的。小七奶奶听到这消息不顾一切地哭着跑到三奶奶这边来,说三嫂我要跟你走。三奶奶知道自己这病不好,早就自己把房门从里面拴上了,对窗外悲痛欲绝的小七奶奶说,别说傻话,好好活着,孩子要有个疼他们的妈。小七奶奶就更哭得厉害。三奶奶就骂小七奶奶没出息,白费了大姐的苦心教诲,哭没了奶,两个孩子吃什么。几个侄媳妇都哭着上来劝,拉。小七奶奶说她回去就给三奶奶塑老牛。三奶奶说小七儿你还在坐月子,若是作下个什么病根儿,你还让不让我闭眼!再者,老牛得自己的闺女做。小七奶奶就连哭带喊地说,三嫂,你就是我娘!

小七奶奶回到家不顾身子虚弱,拼命地弄纸浆。她想给三奶奶做个大的,可是纸浆不够,就把以前做的,包括那几头小牛在内的动物、器物、人物全都砸了,打成纸浆,扯了旧衣服包灰做楦子,一面哭,一面没日没夜地塑。为了让塑上去的纸浆干得快,白天就到毒日头下做。足足用了四天四夜,纸牛和牛童终于都塑好了,活的一样,只是牛和牛童的眼神和表情一律悲悲切切,牛像叫街的牛,牛童像没娘的孩儿,连不懂的人都说,小七奶奶这是用上心了。

长房三奶奶过世后,小七奶奶再没做过纸活。

孩子快一周岁了,大七奶奶提出按祖辈的规矩,孩子应该归她抚养,叫她妈,叫小七奶奶姨。说孩子跟着小七奶奶名不正言不顺,将来找媳妇都难。小七奶奶就蒙了,自己的骨肉却不能叫自己妈,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一时心如刀剐一般。大七奶奶私下里还说小七奶奶命硬,刚攀上长房三奶奶这个高枝儿,就把人给妨死了,所以孩子不能跟小七奶奶。小七奶奶本指望七爷爷能给主持个公道,不想七爷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我不管,孩子归谁都是我儿子。在这件事上,小七奶奶真不知道该不该“随顺”大七奶奶,只是抱着两个孩子没日没夜地哭。九太奶和九太爷也不肯给拿个主意,两下就这么僵持着。

忽然有一天,镇上又有传闻,说一户人家挖井,挖出了两只铜盆大的蛤蟆,一黄一黑。挖井的人被惊呆了,这时两只蛤蟆说话了。黄的说,休笑我蛤蟆黄,穷人要长洋。黑的说,休笑我蛤蟆黑,富人要吃亏。一时间,全镇人无论贫富,都慌恐不安。

小七奶奶听了这传闻就想,自己算是穷人还是富人呢?若不是三奶奶给了自己100块银元,自己没有一分私房钱。这回自己有了,是不是预示着自己又要吃亏,受委曲呢?

孩子归谁,叫谁妈的事还没个结果,土改工作队就来了。地被分了,接着就挖浮财。九太爷、九太奶抗拒革命,致使七爷爷的腰被枪托子砸得弯不下,九太爷、九太奶和大七奶奶这才把银元、绸缎交出来,包括长房三奶奶随份子的20块银元和嘱咐九太奶给小七奶奶买些吃的用的那10块银元——九太奶奶一块都没舍得花。小七奶奶那儿什么都没交,镇上的人也知道她那儿不会有什么浮财,就放过了小七奶奶。

土改工作队里的一个老光棍窜进小七奶奶的西厢房,说小七奶奶也是浮财,应该分给他,理由是他连一个老婆都娶不上,七爷爷凭什么娶俩。

小七奶奶听了气红了脸,从炕上抓过剪刀对着自己的脖子,一边骂一边喊叫,说再不走开她就死给工作队看,那个家伙就赶紧溜了。

没几天,七爷爷家的房子也被分了,一家人被塞进了一个仓房里。仓房的主人原是给七爷爷家耪青的。

事情并没结束。又过了几天,工作队的人来到七爷爷家住的仓房,对全家人说,一夫一妻是新社会的政策,不管大的小的,反正得走一个。七爷爷挨了枪托子后,再什么事都不敢吱声了。九太爷和九太奶看了看地上站着的两个儿媳妇,最后咬咬呀,让小七奶奶离开了这个家。

带着一个装满柴草灰的麻袋,加上一卷做楦子用的破布和几只旧盆碗,没有一滴眼泪,小七奶奶离开了这个家,住进了镇子上一户买卖家的破仓库。

为了生活,小七奶奶又开始做她的纸塑了。晚上做,白天拿到镇上卖。小七奶奶惦记自己的两个儿子,就偷偷地,每个月托靠得住的一个侄媳妇往家里捎1块银元,说是卖那些纸塑的器物、人物、动物赚的。只有小七奶奶自己知道,这些银元是长房三奶奶送她的那100块银元里的,被她藏在灰里,用麻袋带出来的。

从那年起,每次游街、批斗、办学习班什么的必有七爷爷。小七奶奶知道七爷爷的腰受过伤,就惦记着偷偷去看七爷爷。一次,小七奶奶去看七爷爷时,七爷爷正和几个同样的人拴在一起站在雪地里剥麻杆。七爷爷见小七奶奶来了,眼前一亮,说,我给你说个事儿:你记不记得前年伍家四姑夫家那个不着调的表弟了?分浮财他分到了宾州吴大姥爷家的小三姥姥,你说这辈分都差到哪去啦!小七奶奶听了转身就走了。这时,小七奶奶并不生七爷爷的气,她觉得七爷爷没心没肺到这程度,她真的可以放心了。

在一次又一次运动中,小七奶奶也曾被揪出来挨过斗,理由是,她是封建残余。挨斗时的小七奶奶和平时一样非常听话,让怎么着就怎么着,只是批斗会开完回到住的地方就把门拴得死死的,而且身边就总要备一把剪刀。益州镇的人还算厚道,再后来就不再批斗小七奶奶了,理由是,她虽做过封建残余,但她同时也是受害者,算是阶级姐妹。

两个孩子渐渐大了,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常常一起去看小七奶奶。小七奶奶从孩子嘴里知道了些家里的消息,公公、婆婆相继去世了。七爷爷上坟时告诉两个儿子将来七爷爷、大七奶奶、小七奶奶死后埋在哪,怎么埋。七爷爷说,按规矩,小七奶奶在最外面,然后是大七奶奶,最里面的是七爷爷。小七奶奶听了就告诉两个孩子,说,你们若是娘肠子里爬出来的,认我这个娘,就别让我进祖茔,我不去挡那个西北风。说着当场就把耳朵上的一对小银耳环摘下来分给两个儿子留作纪念,并说自己下辈子绝不托生女人。

两个孩子读了几年书,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就入社干活了。起初是“半拉子”,然后是“七厘股子”、“八厘股子”,最后“顶整的”。由于益州镇土地肥沃,人又勤劳,所以到年终几乎所有的人家都能把“留粮”领回去,而且还能分一点现金。两个孩子领得平生的第一份工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小七奶奶买吃的。他们买了4瓶水果罐头和几包点心去看小七奶奶。小七奶奶看着地上站着的两个“生牤子”一样结实的儿子,深感安慰地笑了,笑得很甜,也很平静。她留下一瓶海棠罐头,其余的坚持让两个孩子带回去给七爷爷和大七奶奶。

七爷爷打开两个儿子买回来的罐头也有些激动,说,“这么多年了,今天总算见‘回头钱儿啦!”他拿来一只小碗,倒出些汁来推给炕上盘腿坐着的大七奶奶,说,“你也算行了——借人家的树歇阴凉,你就对付着喝点儿汤吧。”听了七爷爷的话,大七奶奶的心仿佛被揪了一下,觉得浑身像披了冰一样冷。她没有动七爷爷推给她的小碗,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慢慢将脸转向窗外,继而泪流满面。从这一天起,一直到死,大七奶奶再沒有说过一句话。

两个孩子成家后都要接小七奶奶回去,但都被小七奶奶平静地拒绝了。小七奶奶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一个人住,习惯了。

小七奶奶一直都靠做纸塑维持生活。后来塑的东西,尤其是动物、人物,皆平易安详,从容淡定,且有金石之声,让人无端地生出一种归属感来。

小七奶奶是在益州镇提倡火化那年先于七爷爷和大七奶奶去世的。临死前,小七奶奶为自己塑了一个白色的纸坛,告诉她的两个儿子她死后骨灰就放在这个纸坛里。两个儿子说,现在政府只是提倡,并不是非火化不可。小七奶奶对两个儿子说,听娘的,随顺政府。大儿子说应该是响应。小七奶奶说那就响应吧。

一天,小七奶奶对来看她的孙子说,奶奶要走了。孙子不明白,就问奶奶你去哪?小七奶奶就说,去该去的地方。孙子回家把这些话告诉了小七奶奶的儿子,儿子心里就预感到了什么,赶紧跑过去看,只见小七奶奶穿戴整齐,静静地躺在土炕上,殁了。

小七奶奶的两个儿子遵照小七奶奶嘱咐过的,响应政府号召,遗体火化后把骨灰装进小七奶奶为自己做的那只纸坛中,又把纸坛放进他们另外为自己生身母亲做的一口松木棺材里,还把小七奶奶塑的那些器物、人物、动物选一些出来放进棺材作陪葬。两个儿子按照小七奶奶的意愿,请人在松花江边选了块地安葬了小七奶奶,没埋入祖茔。本来还想为小七奶奶立块碑,怎奈全族人谁都不知道小奶奶姓什么叫什么,于是只好作罢。

1995年夏,松花江发洪水,小七奶奶的两个儿子就叫上人,准备把小七奶奶的坟迁入祖茔,可把坟挖开后,十多个男丁下去抬,棺材却纹丝不动。最后没办法,只好又重新埋上。1997年夏,松花江又发洪水,这次小七奶奶的两个儿子决意要将小七奶奶的坟迁入祖茔,但当他们带人赶到那里时,坟已经不见了。附近的渔民说,早上,他们见小七奶奶的坟被洪水裂开,里面的纸塑器物等挟金石之声倾泄入江,其中有只白坛子,样子很像画上画的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在水面上盘桓许久,最后不知去向。

责任编辑/董晓晓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小惠的心事
下一篇:麻三瘸子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