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2)

 
【人物】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2)
2015-05-26 14:13:47 /故事大全

接下来的面试就容易些了。老太太再发问:“你读过大学吗?”

“读过。”

“哪所大学毕业的?”

“复旦大学。”

老太太略一沉吟,又说:“复旦大学?没怎么听说过。”

幸亏我对母校的历史有所了解,否则如今在中国名列前茅的大学被她如此一说,岂不冤枉?原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复旦确实名气不大,它的蜕变是1952年院校调整之后的事了。

她看看我的窘相,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说:“我可是读了东北大学文法科的。”

我苦笑一声,心里想:那是自然的,东北大学不就是你老公创办的吗?

“好吧,大学不怎么的。那么英文懂吗?剑桥大学怎么说?牛津大学怎么说?写下来。”她把餐桌上的纸笔推到我面前。

呵呵,这可难不倒我。当我把写好的纸片送到她面前,她端详着,嘴角露出笑容,说:“你被录取了!”

悲 情

跟老太太的卧室相通的一个小房间就是我的卧房,只要老太太床头的铃声一响,我就必须立刻起身,搀扶她或是上厕所,或是擦身,或是喝水。平时她的起居饮食倒十分简单,早餐总是牛奶、面包。中午和晚上就更简单,因为牙口不好,永远都是猪骨头熬的浓汤放在冰箱里冻着,需要时挖几勺,放些菠菜、西洋菜等绿叶蔬菜加热熬烂,这样就着面包吃。所以那个掌勺的郑太太基本没事做,成天关在自己的卧室里读日语小说。

只是苦了我。老太太晚上睡不着觉,我白天上课再累,这时也只好强打精神坐在床边陪她聊天。

老太太最喜欢听我说大陆的老百姓至今还牢记张将军,牢记张夫人。说到“西安事变”,她笑了,话匣子打开了。

于凤至字翔舟,父亲于光斗早年开烧酒作坊,发迹后富甲一方,任吉林怀德县商会会长,曾经慷慨资助过被官兵追杀的草寇张作霖。张作霖入主奉天以后,向于光斗面谢,在于府中见到美丽贤淑的长女于凤至,占了卦帖,说有“凤命”,便力主为张学良订下终身。两人于1916年完婚,其时,张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年长3岁。张学良参与父亲的军机大事,四处征战,她以长媳身份留守大帅府,协调张作霖几个夫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内务。待到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她毅然挺身而出,与五位夫人一道隐忍悲痛,秘不发丧,巧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周旋,使张学良得以秘密潜回沈阳奔丧,并于无声中完成东北军政大权的移交。之后,她又全力支持张学良“易帜”,实现中国统一,并在张学良诱杀杨宇霆、常荫槐等亲日派元老的策划中,起到他人不能取代的作用。换言之,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建树,即顺利完成东北易帜,结束最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于凤至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这个世界在男人眼里,也许都是权势和金钱,而在女人眼里,只有一个字:情。从老太太的讲述中,我能感受到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对张学良这个男人的情义。

有几天,她的神情显得十分焦躁,总是叮嘱我去门外的邮箱查看有没有来信。郑太太告诉我,原来在我到来的前两个月,即1987年7月,于凤至从报纸上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宣布解禁,已经有一些国民党老兵前往大陆探亲,她顿时眼前一亮:被蒋介石幽禁了50年的张学良应该可以彻底获得自由了吧?于是,她立刻托人写信寄到台湾。信中,她向张学良倾诉了40多年的分离相思之苦,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这是两人于1963年离婚后的第一次通信,深情款款,不能自已;嘱愿切切,只盼归鸿。

9月底的一天,我在邮箱里见到一封从台湾投发来的信,笔力十分苍劲。应该就是了!我兴奋地跑回房,将信交给了正坐在餐桌旁的于凤至。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