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谷良:如何应对商学院大洗牌?

 
汤谷良:如何应对商学院大洗牌?
2016-11-18 16:04:13 /故事大全

  商学院发展需要转型,必须由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向以质量和服务取胜转变,向生源多元化转变。商学院发展还要接地气,课程开发、师资安排等都要接中国地气,尤其课程教学要创新,不能墨守陈规,特别需要导入互联网思维。

  恐怕没有人会否认,现在国内商学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商学院的招生已经受到“禁读令”及市场经济环境等各种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这对商学院的冲击是正面的,尤其对EMBA、MBA项目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接受《经理人》采访时直言,“未来商学院一定会大洗牌,将两极分化,优胜劣汰。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为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将如何克艰化阻?

  第一招:转型

  为应对市场环境的剧变,汤谷良说:“我们商学院提出的口号是转型。”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由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原先各商学院的招生都在追求数量规模,考核指标是完成多少招生名额,但现在不少商学院的实际招生数量达不到预期,未来也难以再创“辉煌”。因此,在确保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向质量导向转变是必然趋势。汤谷良说:“我们原来开设了一个项目,目的是弥补EMBA生源可能出现不足的问题,但实践证明它并不成功。尽管当初设想得很好,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尽管转型是一个与市场对接的摸索过程,但现在必须转型。”比如,香港科大EMBA一年就招六七十人,做得非常好,而内地商学院欲招400~600人,现在还难以实现。

  其次,向以质量和服务取胜转型。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商学院对学生的服务水平,是夯实商学院品牌的基础,也是商学院的取胜之道。汤谷良认为,商学院不能因为招生不理想,就做不当的成本控制,比如不请好老师等。商学院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准来控制成本,否则将走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我们不管招收了多少人,都坚持教学质量监管不放松。比如,学生旷课必须补修,否则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

  最后,向生源多元化转型。以前在生源上集中于一些大型民企和国企,现在显然行不通,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国企生源剧减。所以商学院在生源招收上要转向创新型企业,包括各领域的民营企业等,这样更现实。

  第二招:培育竞争力

  从源头上讲,尤其在招生规模压缩的状况下,汤谷良说:“商学院必须培育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断提升品牌软实力。”

  第一,办精品,所有项目都以质量取胜,而不是规模取胜。汤谷良认为,必须保持这样的发展战略,以持续强化自身优势。“从商学院整体布局来说,主要依靠MBA、EMBA、MPAcc等专业教育,而不是依靠学术教育。所以,我们将继续压缩本科招生,现在本科招生已经降到300人以内;继续减少学术硕士的招生数量;MBA、EMBA、MPAcc招生数量维持现有水平,并继续提升质量。我们2015年MBA招生近200人,达到了预期目标,MPAcc招生超过了预期,两者招生合计近300人。”

  第二,接地气。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师资安排等都要接中国地气。汤谷良说:“要淡化商学院的专业设置,我不赞成泾渭分明地划分各专业,因为需要培育更多的是综合性人才。”同时在师资体系建设方面,对教师的考核,既要考核其教学能力,也要考核其科研能力。“我认为现在很多商学院和老师在这方面并没有准备好。”师资配置要多样化,人力资本配置要与商学院的发展战略相匹配。有些商学院只引进“海龟”,不要“土鳖”。事实上,“海龟”和“土鳖”都需要,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教师都需要。“我们商学院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轮换,让课程教学向综合化转型。比如原来主讲会计学的教授,换成讲授商业模式,原来主讲战略课的教授换成讲授互联网金融,反响非常好。”

  第三,持续推进商学院品牌建设,并把品牌建设提升到相应高度。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不断强化自身的国际化品牌优势。汤谷良说:“我们去年取得了欧洲的EQUIS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12所获此认证的高校,也是获此认证的中国大陆首个财经类高校;明年争取通过美国的AACSB认证,若能如期通过,我们将成为国内同时获得两大国际认证的第9所商学院。这是我们国际化实力的重要体现,使我们商学院的品牌竞争力明显提高,也对学生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四,培育商学院优质的企业文化。对商学院这样的知识型组织而言,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因为未来商学院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之争。汤谷良要打造的企业文化包含几个核心要素:一是组织和个体的激情,二是包含道德和能力在内的信任感,三是能让每个人都愿意参与的文化氛围,四是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五,持续强化第二课堂的学习。汤谷良说:“我们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活动,让他们从中获得学习和锻炼机会,提升竞技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所有学生搭建终身增值平台,包括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和校友交流平台,让他们毕业后仍可享受商学院的后续服务。

  第三招:创新

  为破解各商学院发展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汤谷良还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课程教学创新和做好教学案例等。

  课程教学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尤其需要导入互联网思维。汤谷良认为,以前那种封闭化独享优质授课资源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运用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时互动,这直接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同时,走在市场前沿,精准地开设创新课程。他说:“我们是国内首个开设影视传媒管理EMBA项目的商学院,至今我们的EMBA影视班开了4年,市场反应相当好。因为这个项目开设比较早,所以国家相关政策对我们的招生影响并不大。”

  鼓励教师做最新案例用于教学。汤谷良说:“我们每年投入几十万元用于案例研究,鼓励教师做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国际化的案例。如果商学院没有案例,就不叫商学院。”他心中的好案例有四个基本标准:一是现实性,最好是中国本土案例;二是最好是教师自己采集的,因为这样教师对案例的一手背景就能自己掌握;三是开放性,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只能叫作业题;四是能提升为理论,可以复制,能给人启迪和举一反三的作用,因为现在很多商学院的案例就是讲故事,张家长李家短,好听但不管用。

  汤谷良还认为,为利于EMBA、MBA项目招生,一些商学院采取的降价策略是非常错误的营销手段,因为实际上读得起EMBA、MBA的人对价格因素并不敏感。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