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真相

 
三英战吕布真相
2016-12-27 17:00:44 /故事大全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一个一精一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一漓的沙场血拼。

一、刘备在吕布与曹一操一之间预设人和连环套

为什么《三国演义》第1回刘备出现在曹一操一之前?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刘备在曹一操一之前就开始着手谋划连环计了。

刘备

曹一操一是意欲改朝换姓,所以他采用了立竿见影的天时连环计。刘备意在仿效刘秀,从逆贼手中反夺天下,所以他采用了后发制人的人和连环计。

虽然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人和计谋也存在投入产出周期长的不足,往往准备在前,收获在后。

刘备不想亲手杀死吕布

刘备很有眼光,也很有耐心,早早便吸取高祖的经验教训,以楚霸王项羽为假想敌,结拜了能挑战未来任何勇将的关张兄弟。

随着事态的发展,刘备意识到这个对手就是吕布——一块曹一操一暂时还啃不动的硬骨头。当然,他也不想亲手杀死吕布,就像曹一操一不刺死董卓一样,

相对于口无遮拦的曹一操一而言,刘备注定活得更累,有时对“三位一体”的关张兄弟也要“喜怒不形于色”。比如,他的皇帝梦和不想杀吕布的想法。

前一项我们很好理解,在家天下的社会里,异姓之人不会为谋求政权而结拜兄弟,将来子孙们长幼贤愚的世袭矛盾难以调和。刘关张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刘备结义的目的一则用自己超越刘家单一姓氏的民一主意识和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感召世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则借兄弟之勇武离间曹、吕两位劲敌,待中兴有望时再壮士断臂。

关羽、张飞则相对单纯一些,报国安民、匡扶东汉的同时顺便捞点儿名利富贵。实际上用现在的眼光看,无论保刘汉还是保东汉,都不同程度偏右。他们畸形的兄弟关系源于畸形的封建制度。

“三英战吕布”

那么,为什么第二项也不足为外人道呢?因为它也事关刘备的皇帝梦。试想,如果在虎牢关杀掉吕布,董卓必然也随之垮台,刘备只能眼挣挣地看着天下旁落。甚至还会拖累曹一操一。

由于都心存政治图谋,刘备便和曹一操一来了个双赢,你举荐了我,我也助你一次。只是吕布相对于刘备作用更大一些,可反过来制衡曹一操一。(刘备第1回还曾制止张飞杀董卓,比曹一操一更早意识到董卓不能速亡。)

“三英战吕布”

谁敢想象,刘备早就盘算着要放倒单骑会斗十八路诸侯的吕奉先,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了,真是没有白长一副大耳朵啊!事实上他成功了一大半。

二、刘备在三英战吕布时蓄意瞒兄弟放吕布

第1回董卓尚未表现出大逆不道的本质,所以刘备劝阻张飞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当时关羽也站在刘备一边。但到第5回再饶过为虎作怅的吕布就无从说起了,况且关羽也偏向了张飞。

怎么办?刘备有办法——“欲纵故擒”。只见他在关张与吕布战得难分难解的时候,掣双股剑杀进去了。随后就看到吕布对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之后玄德也假装不服气,跟着兄弟一齐追赶。

同样是略带遗憾的表演,刘备比曹一操一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杀退了从未有过败绩的吕布,还让自己也成了战胜方不可缺少的一员;不但点燃了全国民众的除董希望,还博得了曹一操一和吕布的暗恋。

刘备在三英战吕布时蓄意瞒兄弟放吕布

可以看出,刘备的离间方式与曹一操一的嫁祸不同,他是先激发双方对自己这位三头六臂之猛一男的兴趣,然后再脚踩两只船。与貂婵的做法类似。相对来说,此类连环见效稍慢。

那么,如若刘备这块“短木板”不插一进去,关、张二人能不能斩获吕布呢?一定能!只是回合、时间问题。张飞多次与他单挑都不分胜负,何况再来一个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俗话说担不加斤啊!刘备就是担心自己为项羽准备的关张兄弟太过强大,所以才冲上去帮倒忙。

吕布和曹一操一果然就成为了刘备的“套中人”

可叹张飞口口声声喊吕布“三姓家奴”,却没想到自己也是被刘备欺骗的“异姓兄奴”。按照刘备的一贯作风,假如关张真打不过吕布,他早就逃跑了,哪还敢助阵?

后来,吕布和曹一操一果然就成为了刘备的“套中人”。比如当曹一操一准备以报父仇的名义征讨徐州时,吕布就抄了他的兖州、濮一陽一老巢。吕布自己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却帮助刘备守住了徐州,致使陶谦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推让徐州,名利双收。

紧接着刘备又与张飞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唆使吕布在徐州、小沛、下邳之间与曹一操一打消耗战,大大削减了曹一操一征服天下的锐气和速度。早年的刘备真是智勇双全、收放有余啊。

如同曹一操一刺董受惊后身一体和一性一情开始变坏一样,刘备在三英战吕布之后也产生了兄弟芥蒂。尤其是关羽,开始怀疑刘备的私心了。你不仁我就不义,在忠君与尊兄之间,他选择了忠君,给刘备制造了大麻烦。

三、曹一操一和刘备互有失算,势均力敌

得益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合理运用,汉末的天空次第升起了两颗明星。当第9回董卓覆灭时,曹一操一成了献帝苦盼的诺亚方舟;当第19回吕布殒命时,刘备也成了百姓呼唤的救命稻草。天时与人和,二人各得其所。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没有顺利吃掉对方呢?原因在于互有失算。

曹一操一和刘备互有失算,势均力敌

曹一操一以为得罪一个县令陈宫不足为虑,没料到正是他让吕布如虎添翼,让刘备悄然坐大……刘备则以为失信一个二弟关羽无足轻重,不曾想他反助曹一操一解了白马之围,诛颜良斩文丑,致使曹一操一出人意料战胜了袁绍。

须知刘备原本还要借袁绍遏制曹一操一的呀,就像曹一操一借李傕、郭汜之力铲除王允一样,环外套环。这也是当时刘备只身来到袁绍身边,帮他加油鼓劲的原因。很遗憾,刘备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不知诸葛亮是否看到,先帝“中道崩殂”始于官渡。

曹一操一

比较两人的连环计,从理论上说,“人和”高于“天时”,刘备比曹一操一擅长谋划;从实践上看,曹一操一虽收官不严,但总算落实,曹一操一比刘备更有执行力。两位“煮酒英雄”就这样极不情愿地碰面了,形成了势均力敌的鼎足之势。

尽管站在国家的高度看,曹、刘是“三国”之初双轨制革命不可或缺的对立统一的整体,但就其个体而言,还是存有很多局限。(这里暂不讨论孙吴的作用。)

第一,他们的偏执思维。尽管他们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徐图”意识,但曹一操一还是太激进,太信奉天时决定论。

刘协虽贵为天子,却不是刘家最有本事人,仅仅挟持他是不够的,而且不应该为刘室宗亲提一供协作的机会,比如让刘备从刘协那里得皇叔之天时,从刘表那里得新野之地利。

相反,刘备太保守,太相信人和决定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备自以为绰绰有余的人和却被曹一操一所用。关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而非备也!

第二、他们的特殊身份。1、校尉不是最底层的士卒,织席贩屦者不是最低微的贫民。2、他们一个是宦官之“后”,一个是皇室宗亲,都与旧王室有着无法割舍的干系。这些高起点是他们革命的有利条件,但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完全站在民众的立场将革命进行到底。

刘备太保守,太相信人和决定论

改朝换代,除了需要天、地、人多轨并行之外,还需要恒产到无产的层层深入。所以曹、刘后来又遭到了更低贱的诸葛兄弟和司马家族的二次革命。其中司马氏身份最低,且将天、人作了同姓合并,最终胜出。(山野闲人司马徽谋人和,养马倌司马懿占天时。)

曹一操一沾染了军人的尚武好斗以及Yan一党一的反复无常

第三、他们的庸常一性一格。曹一操一沾染了军人的尚武好斗以及Yan一党一的反复无常;刘备则传承了手艺人的小资情调和汉室宗亲的自私自利。职业、环境和血缘决定一性一格,一性一格决定发展空间。

谁说罗贯中否定农民呢?恰恰相反,农民是他心中的救世主,地位越低,越具备仁、义、勇、智、慧的潜能。正如一毛一泽一东所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罗贯中只是不认同农民起义直接推翻旧王朝的想法或做法,新的贫农王需要战争提一供足够民一主的机会,也需要接受战争足够残酷的洗礼。

四、《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之悲喜双璧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政治集一团一、高级谋士之间存在或正或反的接力关系,实际上《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也是姊妹篇。

表面看,它们一文一武,一缓一急,一一陰一一一陽一,毫不相干,其实内在的文学结构和哲学理念十分接近。譬如都坚持无神论,都运用了辩证法和逻辑律;譬如在人物关系上,黛玉、宝钗、湘云、香菱近似于刘备、曹一操一、孙权、诸葛司马。而裙钗心仪的贾宝玉则相当于英雄们谋求的“天下”(参考汪宏华其它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关羽刮骨疗毒

两部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红楼梦》是一场关于“普通人”(贾宝玉)从冥顽走向自觉的大喜剧;《三国演义》是一场关于天下与英雄从创新堕入蒙昧的大悲剧。

《红楼梦》

《三国演义》开篇形式喜人,出现了异姓寡头雏形——刘关张,以及号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一奸一雄”的政治神童——曹一操一。

然而,这一切都是美丽的“乌托邦”,他们的真实动机和行为后果都是让封建等级、家天下等制度变得更加固若金汤。所有“三国”英雄无一例外。那么,就让这些封建家奴“都付笑谈中”吧,罗贯中遥望南天,掷笔三叹,似乎在等待曹雪芹横空出世!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吕布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