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与全真教

 
永乐宫与全真教
2016-12-14 22:50:31 /故事大全

关于永乐宫的壁画和建筑,国内外学者已多有研究,它的宝贵价值愈益弘扬。但是,永乐宫的创建历史及其与全真教有关的许多问题,直至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深入了解永乐宫,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永乐宫的创建

永乐宫原址在今芮城县西南二十多公里的永乐镇,处中条山峨嵋岭南麓,濒黄河北岸。一九五二年,北京古建筑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察组的同志发现了这一基本保存完好的元代全真教道宫建筑群和壁画艺术宝库。后因三门峡水电站的修建将提高它上游的黄河水位,永乐适居淹没区,国家为了保护这组珍贵的历史文物,决定把它迁建于芮城县城北五华里的龙泉村附近。迁建于一九五九年开始,至一九六四年竣工,历经六年,获得了成功,基本保存了原建规模和艺术风格。一九六一年,永乐宫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对外开放以来,它已成为人们乐往的旅游胜地。

永乐宫全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其建筑于永乐镇,故简称为“永乐宫”。它是在元代全真教道贵盛时期以民间祭祀先祖神仙的祠堂“吕公祠”为基础扩大建成的。

吕公祠祭祀的“吕公”是唐宋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为什么要在这里祭祠吕公呢?据说:“永乐镇东北隅行百步许,曰招贤里,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吕公之故居也。乡人慕其德,因其旧址而庙貌之,岁时享祀,甚谨严。”吕公祠大约在唐末就已建成。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翰林学士承旨知制盗兼X史王鄂撰《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说:“唐末以来,士人即其故居XX傍曰吕公祠,每遇毓秀之辰,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张乐置酒,终日乃罢。”可见,在唐末吕公祠已成为当地群众每逢节日的集会场所。当时,吕公祠的建筑格局狭小简陋,也无道士经营。吕洞宾仅是一个被乡人景仰而神以香火之供的圣贤,还没有成为全真教的鼻祖。到了金朝末年,吕公祠才有扩展,改祠为观,并有道士住持,即所谓“近世土官以隘陋,增修门庑,以祠为观,择道流之高洁者主之。”值得注意的是,易祠为观的活动乃系当地官吏(即“土官”)所为,大约是为了适应在此集会的群众越来越多的情况而进行扩建的。这时,吕公观性质与先前相去不远,尚不能说它就是全真教的据点。因为,全真教在金章宗时就被禁罢。《金史·章宗纪》载: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十一月,“以惑众乱民,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可以想见,金末地方官吏不可能违圣禁、大兴全真教。

大约在公元1228年到1231年间,吕公观曾遭到了一次火灾的破坏。据壬子(1252年)孟夏潘德冲重立金正定五年(1128年)《有唐吕公祠堂记》碑附记说:《有唐吕公祠堂》碑“金之末年为劫火所裂”。“劫火”既焚裂碑石,殿宇必不能有幸独存。永乐镇汉属蒲坂县,唐称永乐县,至宋为镇,金元时为河中府所辖。公元1231年河中府已被元朝占领。故这次“劫火”当为1228年到1231年间的兵燹燃起。而在1240年,宋德方“解褐于纯阳祠下,见其荒残狭隘,无人茸之。”可知劫火之后,景象十分荒凉。

吕公祠发生巨大的历史变迁是以全真教在元代贵盛为起点的。全真教是宋金对峙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新道教,教兴之后,虽经金章宗之禁,“稍微而更炽,五、七十年以来,益不可复动。”这种宗教势力的发展,不能不引起统治者的重视。金章宗禁断不了,新兴的蒙古统治者成吉思汗聪明地变易手法,改禁止为利用,采取了收买政策,“岁已卯(公元1219年)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扎八免,刘仲禄持诏求之”,邀见全真教首领人物丘处机。全真教上层人物看到宋金势衰,不足依靠,于是趁元朝统治者拉拢之际,以身投靠。庚辰年(公元1220年)正月,丘处机不顾年事已高和路途艰辛,率十八侍行弟子就诏而往,为全真教寻找政治上的支柱。壬年(公元1222年)三月,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成吉思汗驻扎营地八鲁湾(分属蒙古的科布多),受到成吉思汗的欢迎。丘处机被“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教在道教中居于正统地位。1224年丘处机东还大都,大力发展全真教,在北方大兴土木,创观造宫,“凡祖师仙迹,一为发扬”。吕公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全真教徒发掘,整修成其“东祖庭”的。

吕洞宾的传说在民间影响很大,“凡谈及神仙者,必曰钟(离权)、吕(洞宾)也”,全真教为能吸引更多的徒众,就把吕洞宾奉为自己的开山鼻祖,并制造了全真教主王重阳师承吕洞宾的神话。永乐镇既为吕洞宾故里,吕公观当然在全真教“祖师仙迹”之列,为其发祥之地。况且,吕公观居于终南山重阳宫和大都长春宫之间,是全真教统治北方的两大据点相联结的关节点,同时,又是一个临水背山,“山河蕴秀,土膏林郁”富有道家理想意境的修炼之地,所以受到全真教徒的极大重视。

把吕公观改建为大纯阳万寿宫,其首兴之功应归宋德方,宋德方,字广道,道号披云真人,莱洲掖城县人(今山东掖县),他是随行丘处机谒见成吉思汗的十八弟子之一。丘处机居大都长春宫时,曾令他“提点教门事”。丘处机死后,他于1232年出游今山西和陕西,进行宗教活动,1234年到1236年,曾修建了太原西山昊天观和平阳长春视。1237年初,他为完成丘处机遗托,以平阳(今临汾)为基地,进行重刊天下《道藏》的活动。同时“假余力建立宫观,自燕齐及秦晋,接汉沔,星分棋布,凡余百区”,大纯阳万寿宫也是这时在他的倡议下兴建的一座道宫。1240年,宋德方自甘棠来永乐召集道侣,议论重修纯阳祠之事,并首先提出“易祠为宫”的主张。当时,吕公观的道士“咸稽首再拜,以主持为请,真人允之。”这样,宋德方开始主持筹划营建大纯阳万寿宫。不久,驻守永乐的驻军元帅张忠和观内道士王志端等将吕公观并地基状况呈献宋德方,驻军部统张兴施水地三十亩,当地群众又贡献“磨窠一区”。宋德方“运智于精微之间,斟酌事势”,开始了兴建工作。但在两三年之内,并没有多大进展,可能只作了些准备活动。1244年,宋德方再来永乐料理兴建之事。这次,他“指授节次,使之渐进”,营建工程才开始有所进展。然而,这年隆冬,吕公观第二次被火烧毁,“野火延之,一夕而尽。”1245年元政府“敕升观为宫”,并晋奉吕洞宾为“天尊”,被修建的纯阳宫因此更具有显赫的宗教地位。由于对南宋战争造成的物质短缺,也由于宋德方虽然主持营建而实际上无暇顾及,致使兴建活动陷于停滞状态,直至1246年底,纯阳宫的景况仍然是“殿宇殊无,垣墙粗立。计尔门徒则虽有度,其材木则未完。不凭有德之师,难结全真之善果。”在这种情况下,宣差河中府长次宫等人从1246年十月至十二月先后六次上疏“敦请潘公(德冲)大师住持永乐镇纯阳宫”经营建筑,潘德冲1245年受当时掌握元朝道教大权的侍行丘处机十八弟子中的清和宗师尹志平和真常宗师李志常委命充河东南北路道门提点,“主领河东永乐纯阳宫之法席,以事建立”,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潘德冲1252年才迟迟来到永乐,“于是辟垣塘,新宫宇”,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活动。

潘德冲,字件和,齐东人(今山东高青县)也是丘处机十八弟子之一。来永乐之前,他是燕京都道承;后兼任诸路道教提点,虽然地位较其他诸子稍低,却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影响。因而,在他主持之下“远近助役源源而来”,“四方之荐力施赌者云会”,“陶甓伐木云集川流。”潘德冲于是“略基址,度远迩,程工能,合事庀徒,百堵皆作,不数念,新宫造成,堂殿廊庑,斋厨厩库,下至寮舍福浴之属,各有位置,莫不焕然一新”。大概在1256年潘德冲去世前,“纯阳官的主要建筑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已基本建成。同一时期,在纯阳宫北三千里传说为吕洞宾得道之处的九峰山修建了纯阳上宫。上宫是1252年真常真人李志常“奉旨祀五岳。”四驻永乐,派其门人刘若水等人修建的;其规模比下宫(即纯阳宫)小得多,通称之为九峰观。纯阳宫和九峰观组成了上下相对的一群建筑。

永乐大纯阳万寿宫的兴建,据中统三年(1262年)王鄂撰《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记载,“是宫之作,肇于德冲,十年于兹,告成厥功”。说明从1252年大规模兴建以来历经十年之久,到1262年,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嗣后,遗留工程历时很久,无极门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才建造起来;壁画的绘制历时更久,三清殿,纯阳殿壁画从泰定年间(公元1324至1328年)开始绘制,到元惠宗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才全部完成;至于重阳殿壁画更晚,可能在1368年完成。因此,从整体来看,大纯阳万寿宫创建的全部完成,差不多和元代相始终,先后费时一百一十多年。

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它的布局,据考察结果来看,主要建筑原来共有五座,即宫门、无极门、三清殿(亦称无极殿)、纯阳殿(亦称混成殿)重阳殿(亦称七真殿或袭明殿)和丘祖殿,它们从前至后都排列在一条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不设东西配殿和周围廊屋,仅纯阳宫两侧有朵殿,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道观格式,具有宫廷大殿的雄壮气魄,可以说是元代全真教贵盛的实物显示。这五座建筑,除宫门是清代建筑之外,其余都是元代建筑,纯阳殿两侧朵殿和丘祖殿解放前已毁。三清殿为四座宫殿的唯一主殿,体积最大,从它开始,每殿前有宽大的月台和笔直的甬道,并依次逐渐缩小各殿之间的月台面积、甬道距离和宫殿本身规模——在空间处理上,显示出各殿之间宾主分明的庄严气氛。宫围有红墙环护,宫墙两侧为外宫,是真祠仙堂和众道食宿院落,整个建筑占地八万六千八百八十平方米。

这座道宫也是一个典型的“寺院经济”单位,宫侧有“下院十余区,市良田竹苇及蔬圃果园舟车碾(石畏),岁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莲花池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