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应酬“吃大户”

 
古代官场应酬“吃大户”
2016-12-16 09:36:47 /故事大全

清朝官员张集馨在福建当汀漳龙道台时,闽浙总督颜伯焘被革职,带着家眷、兵役、随从等三千多人浩浩荡荡打道回乡,途经漳城。当地为了招待这位前上司,既备酒席,又请戏班,还送上“程敬”(以路费名又送出的礼金),总共花去一万两银公款。要知道,此人已经不是官员了,居然还受到如此优待,要是那些在位的官员如果下一次基层,基层官员该拿出多少钱来。

最典型的就是钦差出巡过境,相对于朝廷派来的特派员,其在皇帝面前一言就能决定一个地方官的进退,所以,无论你在地方多么位高权重,都成了小人物。钦差一来,小人物就是大放血的时候了。张集馨就此记过一笔账:钦差到省之前,首府先填好借支单,到布政使衙门借接待费二万两银,事毕之后再将经费分摊给各州县,大约每次的摊派总额为三五万两银。钦差出于代表朝廷的身份不肯接收礼金,于是,地方官还要派人直接送到京城钦差的私宅,向来如此。

即便是过往的要员,地方官也是不少出血的。还是那位张集馨,记录了一份详尽的日常应酬情况。当时,他担任陕西督粮道一职,由于督粮道这个差事很肥,陕西的官场接待经费也由他来负责。从他的文集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他做了哪些行政工作,篇篇都是官员往来,官场规则的文字。下面就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张大人记录的迎送要员情景:遇有要员到境,督粮道便跟随将军、巡抚等上司到官厅迎接;送至公馆休息,然后张灯结彩,请戏班、备酒席。每次都要请两班戏,酒席备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备燕窝,中席亦备海参。

陕西西安由于气候原因,活鱼很难得,一尾大活鱼值四五千文钱(约三两银),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都是贵重难得的东西,亦必设法求购,否则,客人就会认为这个督粮道太抠门。这样的聚会一直要折腾到深夜两三点钟才散。散后,主人将喝得摇晃的客人送出登轿,逐次揖送,还要派下人持着主人名帖,到各公馆道乏,问候辛苦。次日,客人起身,又送出城外,并馈赠盘缠,盘缠之多少,依客人官职尊卑而定。每次宴会,连戏价、赏金、酒席杂支,一般都要二百余两银,当然,这还没有包括送给客人们的路费。

张大人在其书中写道,一年当中,大宴会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春秋年节,还要请省城的大小文武官员看戏喝酒。但是如果十天半月,没有过往的客人,他就必须主动邀请人家,被邀请的人包括两司、盐道等等,不如此,则不足以联络感情。这样算下来,张大人一年的开销一般都在五万两银上下,这还不包括送给同僚、朋友的经济援助金。

名目繁多的迎来送往,已成为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一大陋规,虽然很多官场中人很无奈,但不得不承认,通过送礼,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官员之所以要送礼,就是因为有人喜欢收礼。

明朝有个官员就特别喜欢收礼,他叫鄢懋卿,生性奢侈,甚至用彩锦装饰厕所,用白银装饰便溺器皿。这样的生活当然不是基本工资可以支撑的,所以,他必须收礼,有时候还对下级官员进行敲诈。如果有哪个官员没有孝敬他一大笔银子,就会遭到报复。他外出视察时,经常与妻子同行,专制成五彩舆,让十二个女子抬着。鄢懋卿一路作威作福,沿途官员纷纷竭力逢迎。一次视察山东时,山东历城县令薛礼勤,因不肯屈从,竟被他借故砍了脑袋。

选自《千年官场中的升迁厚黑学》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官场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