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诺门罕血战大揭秘

 
苏日诺门罕血战大揭秘
2016-12-16 09:43:20 /故事大全

1941年6月,当德军向苏联发动闪击战,希望日本在背后给苏联一刀时,日本为什么没出兵,而是南下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二战的泥淖,从而改变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改变二战的进程?是什么让日本如此惧怕出兵西伯利亚?一切都源于1939年发生在亚洲腹地中蒙边境的冲突——诺门罕之战。

诺门罕战争的导火索

诺门罕战争的中心地带,是以内蒙古诺门罕布尔德为起点至外蒙古的哈拉哈河之间长约60英里,宽约20英里的区域。20世纪30年代后期蒙古国和日本人控制的伪满洲国都想拥有这一地区的主权。

1939年5月初,伪满骑兵部队和日军顾问进入有争议的哈拉哈河以东地区巡逻时,发现蒙古的巡逻兵也出没于此,关东军便加强了这里的兵力进行挑衅,制造摩擦。

其实,早在1936年6月,日本就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加强在满洲的战备,以苏军为第一作战对象。8月,日本制定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自己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

但此时的斯大林也没有睡着。1936年3月苏联与蒙古签订《苏蒙互助协定》,开始向诺门罕地区集结兵力,储运军需。

1939年5月4日,哈拉哈河两岸春意盎然,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的马群越过哈拉哈河放牧。“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骑兵哨所的士兵开枪阻拦,为此,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攻占了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军哨所。关东军将领们在接到伪满兴安北警备军的报告后,欣喜若狂。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

关东军吃了个“窝心拳”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肃反”(始于1934年,止于1938年末)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

1939年5月27日,日军对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一交手,关东军便尝到了苏军的厉害。日军的重装甲车比铁皮罐头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一会儿便被打成零部件状态。苏蒙军一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尔。

关东军摩拳擦掌半天,没想到上来就吃了个窝心拳,小松原中将为轻率出击感到后怕,只好丧事当成喜事办,悄悄地咽下这颗苦果准备再战。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为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为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动了老本。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的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小松原等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日军的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强攻,但坦克攻击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日军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这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式武器的试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无还手之力,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

朱可夫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方法,很容易被消灭。”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

这期间,日军还卑鄙地动用了石井部队(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炭疽等传染病菌,由于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所幸没有大的伤亡,日军虽三令五申不准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在极度干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细菌战的牺牲品。

“肉弹”没顶住炮弹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日军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虽打得热火朝天,但前沿传回消息说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炮兵决战又输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入夜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朱可夫的反击

诺门罕战事持续了近3个月,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时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总攻第二天,苏军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同时,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轰炸将日军所有前沿炮兵阵地、观测所、通讯站完全摧毁。苏第203伞兵旅突袭敌后,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已成瓮中之鳖。

日本战史记载:左翼进攻部队只剩下7名军官和87名士兵,旅团长小林少将右腿被打断,险些让人踩死;右翼进攻部队中了苏军埋伏,森田彻大佐率队冲锋被打成了“筛子”。关东军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歼灭关东军主力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不想在远东引发苏日大战。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整个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9月3日,关东军停止了一切战斗行动。东京肯罢战的原因一方面是前线已无可用之兵,另一方面缘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无疑给日军当头一棒。不久,日本人“南进”派渐占上风,东京重新调整国策。日本从此将目光移向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准备与美、英分羹。

选自《文史博览》2010.8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