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辞官

 
陶渊明为何辞官
2016-12-16 09:38:44 /故事大全

陶渊明本来是想当官的,还当过好几回官,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一次辞掉彭泽县令的时候,那已经是他第四次当官了。

他当官的动机,不是出于什么济世安邦的远大理想,主要是想挣些俸禄,让家里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如果说还有点什么精神追求的话,也不过是光宗耀祖之类的面子上的满足。对自己的这种动机,他从不隐瞒,每次做官之前,都会坦白地说,是因为家贫而去的。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权力、地位的向往与羡慕。他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位官至太尉、被封为长沙郡公的曾祖陶侃,认为那才是陶家的光荣。

什么样的人能当官

陶渊明为什么没把官儿当下去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明白,怎么样才能把官当好、当大、当持久,也就是说先理解什么样的人能当官,再看一看陶渊明是否是那样的人。

就从那位令他骄傲的大官曾祖陶侃谈起吧。

陶侃是贫苦庶民出身,虽然身负文韬武略,却只是在县上做了一个管理渔政的小吏。有一次,他的朋友范逵被地方推荐为孝廉,要到首都去做官了。陶侃的妈妈就让儿子把范逵请到家里,陶家一贫如洗,陶妈妈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卖了,换回些酒肉招待客人;又把铺床的稻草席铡碎了,给客人的马当草料;把家里的廊柱砍了,当柴烧,给客人取暖。临了,还让陶侃一直把客人送到县界。范逵十分感动,他当官后,保举陶侃到庐江太守手下担任督邮,兼枞阳县令,陶侃的仕途由此开始。

陶侃这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当州刺史时,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出室内,晚上再搬回来,以锻炼自己的体力和意志。他十分讨厌下棋、掷骰子之类的娱乐活动,如果他的部下因为喝酒或赌博而耽误公事的话,他会把酒具或赌具一道扔到江里去,还加以鞭笞。作为一名官员,他也得陪同僚或上级喝喝酒、吃吃饭,但每次只喝很少一点儿就止住了,别人劝酒,他就说自己年少时曾因喝酒误事,所以,父母给他定下了不许过度饮酒的规矩,为了尊重父母,就不能再多喝了。

陶侃是位精明而强悍的人,在东晋朝廷纷争不断的时代,他执掌兵权41年,为维护东晋皇室的安定,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能和多次排挤他的贵戚庾亮成为好朋友。他很有政治原则,有一次,军中悍将郭默因为私仇杀了江州刺史刘胤,丞相王导想做和事佬,就任命郭默为江州刺史。身为太尉的陶侃大怒,一面发兵征讨郭默,一面写信给王导指责他:“杀了刺史就能当刺史,那杀了丞相是不是就能当丞相?”王导只好复信搪塞说:“我是想暂时把他稳住,等朝廷调集好军队再去制裁,这不就是‘遵养时晦’以成大事的方法吗?”陶侃接到信后嗤之以鼻:“什么‘遵养时晦’?明明是‘遵养时贼’。”同时,急攻武昌,活捉了郭默,将其父子及同党四十多人就地正法。

陶渊明不是当官的料

陶侃仕途顺畅,得益于他:

1.会巴结人,巴结有用的人。

2.能克制自己,恪守一个官员应遵守的岗位职责。

3.有坚定的政治原则和果断的魄力,该下手杀人时,绝不手软。

这三条陶渊明一条都不具备。

第一,他不仅不会巴结人,甚至连基本的下级对待上级的礼仪都不愿意遵守。说起来,他入仕的条件要比陶侃好,远有陶侃的威名护着,近有在朝廷当官的叔叔做后台,他当彭泽县令就是他叔叔推荐的。但他仅仅因为不愿意接待来检查工作的督邮,就辞官而去了。其实这种接待只是官场里的例行公事,他的佐吏只不过建议他要着正式的官服去参见督邮大人而已,他就受不了了。可能因为这位督邮是他认识的一个同乡,没什么学问,他平时就瞧不起人家,现在竟然要以下级的身份向其鞠躬施礼,他放不下这个架子,所以,撂下句“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乡里小人折腰”的硬话,就拍屁股走人了。

第二,他从不克制自己,尤其在饮酒这件事上,他毫无节制。他当彭泽县令时,竟然要把政府分给他养家糊口的公田全部种上酿酒的高粱,只是在妻子的反复坚持下,才勉强种了三分之一的水稻。他60岁时,家里生活已经十分贫困,有时甚至吃不饱饭,有位当太守的朋友颜延之来看望他,送了他两万钱,但他居然把这两万钱一次性地全部送到酒店,存在那里当酒钱,每次去喝再逐次扣除。在他临终前为自己所写的《挽歌》里,他对死亡倒不太在意,说什么“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唯一的遗憾,就是酒没喝够:“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可想而知,这种超级酒鬼若是遇见其曾祖陶侃那样的严肃官员,还不得先打上一顿板子。

第三,他不愿像陶侃那样和政治强者结成死党,更没有杀伐决断的狠劲儿。他倒是写过一些歌颂侠客的诗歌,但那不过是文人的夸张。在他所有的从政经历中,从来没有整人、杀人的记录。他不是能下得了狠手的人,甚至有些婆婆妈妈。特别可笑的是,他非常恋家,连出公差的旅途辛苦和寂寞都不能忍受。他做过两次参军,这是一个相当于参谋的职务,在这个岗位上,有几次从江州到当时东晋的首都建康去送公文,每次他都留下了抱怨旅途劳苦的诗。在他看来,人生最大的欢乐就是吃着家常饭,在家里逗逗可爱的孩子,所谓“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他恋家,舍不得孩子与田园,不愿去做那种为忙公事四处漂泊的官。

说到底,陶渊明没把官儿长久地当下去,几乎全是出于这么简单的个人主观原因,而不是有些人所曲解的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之类的社会原因。

陶渊明41岁时辞去彭泽县令,此后,官儿是彻底不想当了。此后有数次,朝廷征召他去做官,他都不曾去。大概是因为40岁以后,他也彻底了解自己的个性,绝不会再去做违背自己个性的事。

选自《国家历史》

2010.9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陶渊明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