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史“趣事”

 
中国铁路史“趣事”
2016-12-16 09:41:49 /故事大全

读关于中国铁路史的资料,发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它为一般教科书所不取,也为一般研究者所不顾,却是中国铁路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进步和成就结伴而行的。如果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脸面固然光堂,却有点不像中国的铁路史。

“会吼叫之钢铁怪物”被拆除了

中国修铁路的开始,应该从同治初年算起。英美等国洋人两次郑重建议,但均遭拒绝。

英美两国,苦口婆心劝这个国家修铁路,当然不是学雷锋,更不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洋人与华人一样,活雷锋比较少见。他们是看好了这个潜力极大而未开发的市场,目的是赚钱。世界的现代化本来就离不开全球市场化。

美国人和英国人都认定铁路是利国利民之道,所以认为这事是大清帝国定能欣然接受的。他们这样做,还真是有点讨好的意思。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清帝国竟然不需要铁路,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让洋人百思不得其解:送上门的好事,怎么会拒绝呢?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所凭借的都是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此时美国人的经验是:他们把轮船、铁路等现代化设施的模型附上说明书送给日本,日本人马上热烈欢迎,一边鞠躬一边“哈衣”,从此积极引入西方文明,从器物到制度,于是有了明治维新,蕞尔小国迅速富强。同样是东方人,清国与日本不一样吗?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大清国官员没有听懂他们的意思,不明白火车的益处。

那就再试试吧!同治四年,为了让大清国了解铁路的先进性,美国人干脆不远万里运来一辆火车,并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一段铁路。这铁路不长,只有几百米,但作为示范表演已经够了。到了表演的那一天,达官贵人来看热闹的倒是不少,可惜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太大,那是牛和驴的叫声所无可比拟的,让文武官员都不自觉地捂起了耳朵。

大清的官员们被吓坏了,火车的命运自然好不了。朝廷指示:会吼叫之钢铁怪物岂宜存于吾天朝上国?即令拆除!没几天,步军统领衙门就派人把它拆除了。

美国人丧气而归,轮到英国人来碰运气了

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至吴淞之间修了一条铁路。火车在铁路上行驶,吓坏了一些人,也吸引了一些人。中国人是不迷信规章制度的。管理者一再声明:不准任何人到铁轨上去。但人们还是偏要挤上去看个究竟。洋人急得来回跑,大声吆喝,挥舞旗子,百姓不敢靠近了,但官兵却不怕,因为根据中国经验,百姓不敢靠近,官兵还不敢吗?章程是控制老百姓的,怎能管到官兵头上?可惜,这个铁家伙真的不认人,一个官兵被轧死了。真是岂有此理!国威何在?皇家脸面何在?不过,这次没有喊“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口号,只是铁路奉命停止运营。

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来投资修铁路,目的是赚钱。现在强行停运,成本如何回收?这时的朝廷已经学会了讲道理,所以派李鸿章等去谈判,花28万两银子把铁路买了下来。

买下来自己运营,或许是划算的。可是,帝国一般不算经济账。因为民众是如此之多,土地是如此之广,特产是如此之丰富,尽管朝廷的日常花费甚巨,但摊到每个百姓身上,却打不起定盘星。所以,对朝廷来说,钱似乎不成问题,即使割地赔款,也并不怎么心疼。

铁路买下来了,却并未使用。后来的做法是:花银子雇人拆了。它的葬身之处,是台湾附近的海中。

这一回,轮到英国人目瞪口呆了,从此不嘲笑美国人。

骡马拉着的列车

第一条投入使用的铁路是国人自己修的。据《清史稿·交通志》记载,光绪三年,“有商人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八十里,是为中国自筑铁路之始”。

这条铁路的故事就更有趣了。就在花钱买了铁路然后拆掉的第二年,光绪二年,为满足“开平矿物局”的运煤需要,李鸿章奏请建一条铁路。看来,李鸿章也有做出错误判断的时候。他显然没有充分估计修铁路的难度,结果是因满朝文武反对而作罢。四年之后,李鸿章再次奏请。这次他把一切阻力都考虑到了,所以为了能够通过,真是煞费苦心。如何使铁路这个外来之物合于中国国情呢?奏折特别声明:只要火车,不要火车头,套上毛驴和骡马拉火车。

这个方案是中国化的,土洋结合,所以被批准了。光绪七年,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可惜,它算是“火车”吗?一群骡马拉着列车,在铁道上缓缓前行,因为马粪很快掩埋了铁路,所以要安排许多人背着粪筐捡马粪。

这就是著名的唐胥铁路,全长只有几十华里。

又过了若干年,中国人终于接受了蒸汽机车,铁路上的毛驴失业了。但官府规定,火车仍然不要动力大的,所以,唐胥铁路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牵引力只有100多吨,每小时行驶5公里,比毛驴快不了多少。

据说这样的火车很好,优点是既采西人火车之长,又保持了中国的毛驴速度,人步行就能追上,宜于控制。

唐胥铁路,真是中国现代化的象征。

铁路还是有用的

又过了若干年,朝廷终于宣布:火车适合中国国情。

李鸿章公然坐镇“中国铁路公司”,建成了从唐山到天津的铁路。

光绪六年(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他分析当时国情,把铁路在各方面的重要性都说得清清楚楚,但能够打动最高当局的,主要还是铁路在国防事业中的作用。

刘铭传的奏折被批转各地大臣传阅讨论,虽有不同意见,却使朝廷对铁路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想的只是洋鬼子会乘铁路迅速占据全国,现在知道自己的军队也可以坐火车快速集结抗敌。所以,铁路还是有用的!

因此,几年后就开始在全国修铁路了。当时的大臣们齐声颂扬太后“仁泽天下,爱民如子”。今天的史学家亦云,太后锐意改革,从善如流。

选自《帝国黄昏》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致命光束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