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概了解一下胡适其人

 
来大概了解一下胡适其人
2017-04-13 09:30:04 /故事大全

来大概了解一下胡适其人:

我只是知道,讲现代文学绕不开胡适,至于为什么,却一直是笔糊涂账。浏览了一下自己的阅读历史与胡适的交集也仅限于此前读过的三联书店编的《读书与治学》、九州出版社的《人生有何意义》以及刚刚读完的这本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四十自述》,其成名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就一直屯在那里还没打开,至于其它学术作品更是知之甚少,这已是在我无功利泛读五百种书籍之后才积攒一点浅薄背景知识,那我想我可以代表时下社会贩夫走卒对胡适的认知水平,相比胡适在中国近现代史任何人都无法无视的高频出镜,这是不正常的。

为此,我们需要首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胡适其人。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也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童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岁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学农科,后改读文科。25岁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影响。1917年取得博士学位的胡适学成归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成为文科教授。其中1931年至1937年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抗战军兴,1938年至1942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4年应聘哈佛大学讲学;1945年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后又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参与制订该组织宪章,同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傅斯年暂代);1946年至1948年继续任北大校长;1957年至1962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蒋介石为其写挽联,称其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与胡适有关的八卦,还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支持不抵抗政策,乃至"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仍建议以隐忍换备战;1936年"西安事变"怒斥张学良:"陕中之变,举国震惊。介公负国家之重,若遭危害,国家事业至少要倒退二十年。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护送介公出险,束身待罪,或尚可自赎于国人。若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正为敌人所深快,足下当为国家民族之罪人矣。";胡适的次子胡思杜1949年选择留在大陆,北平和平解放后,他进华北人民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学习结束分到唐山铁道学院任教。在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中,他也不得不写了批判文章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香港《大公报》、台湾的《中央日报》、美国的《纽约时报》等都转载了他的文章:《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在文章中他说:"从阶级分析上我明确了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在政治上他是没有什么进步性的",指责胡适"出卖人民利益,助肥四大家族"、"始终在蒙蔽人民"、"某心为美国服务"。又说:"(他的)一系列的反人民的罪状和他的有限的反封建的进步作用相比,后者是太卑微不足道的。"还说:"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来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在决心背叛自己阶级的今日,我感到了在父亲问题上有划分敌我的必要。"胡思杜并没有因为批判了父亲,和父亲划清阶级界限而免遭厄运,1957年他也成为数十万右派分子中的一员并在绝望中自杀,连遗体也不予以保留。

回到本书,实由《我的信仰》、《四十自述》、《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及《作品年表》、《生平年表》等六部分组成,前两部分诙谐地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和自己信仰的养成;接着的两部分分别阐述了所以树白话文为正宗的原因和《申报》创刊的1872年至1922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国语的五十年里新文化运动的始末,将曾国藩、王闿运、金和、严复、林纾、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郑孝胥、章炳麟、章士钊、黄远庸、张东荪、李大钊、李剑农、高一涵、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一干久闻大名的大人物对齐放正在50年中,当然其中在在闪动着胡适自己的影子,如瞎子摸象的新文化运动,其脉络也就显得条缕清晰起来。

虽不知其详,但风闻同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胡适与鲁迅后来并不融洽于了解一些新文化运动的人该不是新闻,但本书中胡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总结五四白话文学的成绩时,高度评价称"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迷惑之下,搜罗写资料,可窥一斑。

1931年鲁迅在《知难行难》一文中写道:"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胡适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