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2017-04-14 08:26:23 /故事大全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1894年9月,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如今,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但是人们仍然会记得当年甲午海战的那种惨烈场面。而且人们也仍然会在思考,当时号称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到底败在何处。对于这些问题,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着自己的答案,而有一本书名字叫做《龙旗飘扬的舰队》。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就用现代意识来审视历史。对中外海军进行了比较研究。而同时,对于海军的发展策略,对于清朝政府,对于清流政治,也进行了自己的分析。

今年是甲午战争116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这两次战争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极为重大,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两次战争。

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几十年里,当两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中国人当中的一部分先行者已经看到中国面临了数千年所未有的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思考,那么魏源曾经说过要“师夷之长计以制夷”。就是要学习外国人的技术来制外国人。

李鸿章曾经最早倡导,说“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所以就有了后来绵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这个洋务运动它的军事上的重点,就是仿效西方,建立现代化的海军,以保卫国家的海防。这是当时的中国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所做出的一个回应。

那么当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亡国灭种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也遇到了同样的挑战。中日两国对于西方的回应几乎是同步的。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日本把效仿西方,脱亚人欧,就是它要离开亚洲进入欧洲这样的一个理想和政治改革列为国策。通过明治维新,消除了藩封割据,完成了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又把海外扩张,以朝鲜为跳板,踏上大陆,继而征服世界,作为其具体的步骤。这样,中日两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了碰撞。中国政治家很早就看出日本的崛起会对中国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威胁。在民族兴亡的竞争中,日本将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假设敌。在1874年的时候,李鸿章就曾经指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视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为了防御日本侵略,他几乎要重视海防建设,组建北洋海军,十分明确地提出:“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御日本起见。”

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在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当时中国一部分的官员发布过高昂的抗战言论。中国官兵曾有过英勇的抵抗。但是从全局上看,当时中国官方对于战争的战略指导和军事运用,乏善可陈,就没有什么是准备得好的。所以首战即败,每战皆败。无论是西式装备的海军,还是相对落后的陆军,战争爆发之后,军事一败涂地。仅仅半年,就在战争中全面崩溃。交战双方,日本是虎视眈眈,有备而来,时刻在寻找时机,战略上日本是主动的。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作为日本强行干预,挑起中日战争这样的一个契机也许是偶然的。但是训练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同中国来决战,最终通过朝鲜作为一个跳板踏上大陆,继而称霸世界却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指导思想。

反过来,无论当时中国花多少钱,买装备,或者不买装备,造颐和园或者不造颐和园,中国在战略上都是被动的、消极的,日本是在寻求崛起,并且清楚地知道,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崛起的本钱就是实力。中国呢,中国是在防止坠落,它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防止自己从世界中心地位的坠落。有一些人认为通过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中国可以免于坠落,而更多的中国人当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面临着坠落的地位。

当时清政府雇佣的一个英国雇员,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赫德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比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这就是当时清政府雇佣的一个英国人对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那种改革的状况,社会的状况,所做出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更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血色荷花
下一篇:妈祖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