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后人如今在哪里,或许已经无法准确的考证。清朝灭亡后叶赫那拉氏后人多转为汉姓的叶姓及那姓。著名的叶赫那拉氏后人有:叶嘉莹(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广芩(著名作家,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叶觉明(陶瓷专家)、那英(著名歌唱家)、那威(中国五子棋之父、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叶仰曦(著名画家兼昆曲艺术家)等等。
喜欢纳兰词,就有必要研究一下纳兰性德的家族(叶赫那拉氏)历史。
叶赫故地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400年前威震明朝的叶赫部落就曾经活动在这里。如今,叶赫数万人口之中已经没有一个叶赫那拉氏后人了,他们为什么会在这片土地上消失呢?
明代海西女真有四大部落,即:乌拉、哈达、辉发、叶赫,他们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而叶赫是四大部落中最强大的,在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征战中十分威猛,努尔哈赤也曾经惧怕叶赫,其他的三个部落甚至明代朝廷、蒙古人都十分支持叶赫,但是叶赫最终还是失败了。努尔哈赤终于在明代万历47年(公元1619年)将叶赫灭亡,时为叶赫东、西两城的部落首领金台石(纳兰性德的曾祖)、布扬古叔侄二人,在城破后被绞死。叶赫部落所属各城寨部众群龙无首,投降了已经建立后金(即后来的大清国)政权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将叶赫灭掉后,对叶赫部的臣民仍然是比较宽容的。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在《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记载“金台石死焉,卒以旧恩,存其世祀”,意思就是太祖高皇帝终因有旧恩,保留了叶赫那拉的后世祭祀权,没有加以灭族。那么什么是“旧恩”呢?原来在过去,叶赫部为了笼络努尔哈赤,将首领金台石的妹妹孟古格格(即后来的孝慈高皇后,皇太极之母)许配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虽然灭了叶赫,杀了他的大舅哥,最终还是念旧恩没有将叶赫灭族。
努尔哈赤没有将叶赫灭族,但是仍然加以防范。据《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记载:“为了防止叶赫东山再起,不许他们留居原地,德尔格勒(金台石之子)、布尔杭古(布扬古的弟弟)等叶赫贵族和其他群众都被迁徙到建州(今天的辽宁新宾)。虽然声称:‘不论叶赫国中的善人、恶人,都一家不动。父子、兄弟不分离,亲戚不离散,原封不动地带来了。不动女人穿的衣服,不夺男人带的弓箭,各家的财物,由各主收拾保存’,但是不准他们聚居,而是分别编入满洲各旗,如德尔格勒隶满洲正黄旗,布尔杭古隶满洲正红旗等,以淡化他们的叶赫部落意识,使他们完全融入到建州女真之中。”后来叶赫部投降的这些人大多从龙入关去了。因此说,叶赫部灭亡以后,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没有人居住了。有纳兰性德《满庭芳》为证: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这首词是康熙21年(1682年),纳兰性德扈从康熙皇帝东巡时路过先祖经营的叶赫部有感而发写下的。纳兰的心情这里就不说了,只说这篇作品有一句话——“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说明当时的叶赫城没有人烟,以至于连鸡叫声都听不见了。这时候距离灭亡时已经足足63年了(1619年—1682年),因此这座城至少空了63年没人居住。而在此行,康熙皇帝也做了一首诗,题目是《经叶赫废城》:“断垒新生草,空城尚野花,翠华今日幸,谷口动鸣笳。”“断垒”、“空城”说明当时的颓败,不要以为“鸣笳”是当地百姓列队欢迎的声音,声音是皇帝带来的仪仗队发出的。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743年(乾隆八年),时距叶赫灭亡已经124年之久的某一天,乾隆皇帝又东巡途经叶赫故地,凭吊古战场作了一篇名为《望叶赫旧墟》的七律作品:“寒盟由彼义何甘,甲士当时祗十三。自是天心歆日角,几曾虎旅藉犀函。折冲底用称韩信,决策无须听耿翕。创业艰辛千古独,垂衣敢恃面临南。”乾隆在诗序中写着这样一段话:“敬惟我太祖高皇帝以十三戍甲奋迹于此,复仇服众,遂成王业。谨赋其事,以示来许。”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乾隆皇帝和纳兰性德两个人的作品的思想格调是完全不同的。
若干年后,叶赫故地又重新有人居住了,但是并不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那么,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据《梨树县志》记载:“今住境内的满族居民,皆为清朝入主中原后,由各地迁来。一为拨民实边而来。清朝入主中原,大部满族人民随龙入关。康熙年间,为保护满族发祥地,从山东、辽宁等地拨入一部分满族人,沿柳条边南侧定居,谓之‘实边’。今叶赫满族镇的李姓、张姓满族人,即为实边拨民。二为退役旗军返籍定居。清兵入关作战,满族旗兵随旗入关,退役后回原籍定居。今叶赫满族镇境内的费姓、傅姓满族人,即为退役回籍定居的满族旗军的后裔。三为定居的边台台丁、驿站站丁及其眷属。边台、驿站废除后,原在边台、驿站驻守的台丁、站丁及其眷属在驻地定居下来。今住在叶赫满族镇境内的荣姓满族人,其先人即为叶赫驿站站丁。四为解甲归田的满族官员。今住孟家岭镇二道沟村的何姓满族人,其先祖即为居住在长白山的满族人,后编入正黄旗,充任后金首领努尔哈赤的近卫军。其后代苏拉常生,曾任吉林将军的部下的佐领,立有战功,解甲后赐田定居。五为当地驻军。光绪17年(1891年),吉林将军派驻叶赫、赫尔苏边门扎兰马队。马队撤消后,驻军在驻地定居下来。今住叶赫满族镇和孟家岭镇境内的关姓、赵姓、富姓、景姓的满族人,即为清代驻军的后裔。六为自行迁入。乾隆年间围场解禁后,从辽宁的金州、复州、海城等地迁入的满族人。”以上是今天叶赫故地的人的构成。他们是叶赫人,但不是叶赫那拉氏后人。
叶赫那拉氏后人究竟在哪里,已经无法准确的考证。因为从龙入关的原因,在北京的可能性较大。清朝灭亡后叶赫那拉氏后人多转为汉姓的叶姓及那姓。著名的叶赫那拉氏后人有:叶嘉莹(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广芩(著名作家,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叶觉明(陶瓷专家)、那英(著名歌唱家)、那威(中国五子棋之父、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叶仰曦(著名画家兼昆曲艺术家)。
叶赫部铁马金戈、刀光剑影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叶赫人民正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