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敖包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习惯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奇谈怪事 > 猎奇 >
 
蒙古​敖包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习惯
2016-12-13 12:45:03 /故事大全
敖包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敖包节这一天,蒙古族人会举办一系列活动来庆祝敖包节。也向神明表示感谢。敖包是蒙古神物,就连远远望见都要下马跪拜。接下来就来介绍下敖包节的传统吧。

敖包节来源于藏族。藏族人民常在石头上刻上六字真言,放在山野,过往行人朝这里扔石块,或堆成石台,渐渐高大起来,上面插上经幡、弓箭等物,就形成了“敖包”。祭“敖包”,就是祭山川草木,祈祷丰收、平安。蒙古族人民对“敖包”很尊重,每逢路过,远远望见就下马跪拜。

祭拜敖包

敖包节祭“敖包”,有的是一旗单独举行,有的联合几旗共同举行。“敖包”一般都是棋界。祭期是阴历七月十三日。这时候,正是草原上的黄金季节,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牧民们忙完了接羔,就在这时举行一次盛大的聚会欢庆丰收,远近蒙古族人民都骑着马,穿着新衣,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图为选手驰骋马场、比拼骑马技术

敖包节祭祀时,“敖包”上放佛像,喇嘛念经,杀猪宰羊,仪式隆重。大家围着“敖包”,从右往左转,并高呼口号。宗教仪式完毕,大家才举行酒会、跳舞、赛马、摔跤等欢乐的活动。这种祭敖包的形式,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那达慕大会。

5月18日,喀纳斯景区蒙古族图瓦人欢聚在一起,以特有的方式庆祝一年一度的敖包节,共同分享欢乐,互祝平安,祈祷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人们还向敖包献上醇香的奶酒,将五彩的布条系在树枝上,许下心愿。

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点燃驱魔除鬼的松枝、在敖包上系上载满心愿与祝福的“夹勒玛”。大家围坐一起喝“百家奶酒”、吃“百家肉”,并进行赛马、歌舞表演等活动……

图为蒙古族图瓦人舞蹈表演

“敖包”为蒙古语,汉语意思是“堆”,敖包多以石头堆积,也有用土块或木块堆积,敖包中心立有一根由蓝、白、黄、红、绿组成的五色彩旗,是蒙古族同胞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喀纳斯景区是蒙古族图瓦人在中国唯一的聚集地,这里的蒙古族图瓦人被誉为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被誉为“云间部落”、“林中百姓”。

传说

关于祭敖包的由来,已无据可考。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意义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蒙古族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祭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