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要改姓的原因

 
古代人为什么要改姓的原因
2015-04-11 16:28:58 /故事大全

阅读古籍,常常会因古人姓名字号的复杂多变而感到烦难。若能多了解一点古人改姓的种种因由,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小有裨益的。

古来姓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间离合演化,甚为复杂。来揭秘吧稍稍总结了一下,改姓多由以下情况造成:

一、变氏:

从姓氏的演化考察,先秦时姓已固定,永远不变,而氏的使用还不是固定的,一家一人之氏常起变化。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原叫公孙鞅,因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后因战功封商(今陕西商县)十五邑,号商君,故又称商鞅。

又如鲁国大夫展禽,封邑于柳下,谥惠,所以又叫柳下惠。《左传》载晋国的范宣子的祖先“自虞而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这是先秦变氏的很出名的一个例子。

二、赐姓:

相传夏朝帝孔甲有两条龙,有一个人善于养龙,帝孔甲就赐他姓“御龙”。以后历代帝王纷纷效法,用赐姓来表彰忠臣勇士,或示爱宠妃臣仆。如周穆王盛姬早卒,赐其族为痛氏。汉高祖刘邦因项伯效忠汉室,鸿门宴有救命之功,因赐项氏姓刘。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功勋卓著,曾被南明隆武政权赐姓朱,因而闽台人民称郑成功是“国姓爷”。封建帝王出于开疆拓土、羁縻番邦的政治需要,也经常向异族首领赐以帝王之姓或他姓。

如汉武帝赐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赐姓金,因其时休屠王曾以金人祭天之故。唐代党项羌(古族名)原姓拓跋氏,唐帝赐姓李氏;宋代党项羌立国为西夏,宋帝赐姓赵氏。

帝王赐姓一般用以褒扬,但也有因犯上,“龙颜大怒”,贬斥臣仆而赐姓的,这种赐姓就跟“赐死”一样,是一种处罚。如齐武帝萧赜原与巴东萧子响同姓,永明八年萧子响因罪伏诛,齐武帝恶其叛逆,“赐姓为蛸氏”。

刘宋时的刘诞,因反抗朝廷被宋武帝所杀,刘诞及其家族因而“贬姓留氏”。武则天篡位成功后,将中宗皇后王氏改姓为蟒,高宗宠幸肖良娣改姓为枭,又将起兵反对过她的李姓诸王改姓为虺,突厥可汗默啜改姓为斩啜。为了笼络人心,武则天还向辅佐她的臣子集体赐姓为武。这大概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赐姓了。

三、避讳:

避讳比较复杂,这里只简单谈谈避讳改姓的问题。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尊严,不准人们使用与他名字相同的字,凡相同者必须回避更改,此即所谓“避圣讳”。如籍氏避楚霸王项羽(名籍)讳,改为席氏。庆氏避汉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这种改法,甚至连天上的神仙也难幸免,月宫嫦娥原叫恒娥(恒是姓),因汉文帝叫刘恒,于是恒娥仙子也就只好改为嫦娥仙子了。避讳改姓,这是造成古人一人两姓的重要原因,给我们今天阅读古书带来了困难,应当留心此点。

四、避事:

因避事而改姓,这在历史上也并不少见,有避仇、避难、避嘲、避耻四种情况。如韩信倒霉的时候,他的儿子逃往南粤,取韩字之半,改姓韦。司马迁故乡陕西韩城县有姓同的,据传是在司马迁下狱时,同族人纷纷改姓避祸,有的在司马旁加一竖改姓同,有的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

今广东筦县有姓香的,原来他们的祖先是北方的查姓,因避仇逃至广东,将查姓下边一横移至上边,改姓为香。唐代李抱王本姓安,因耻与安禄山同姓,改姓为李。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