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片荒漠。这里有连绵不断的沙漠,有沙漠上平平无奇的低矮土丘。但正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土丘吸引了考古学家的目光。他们不畏酷署、风沙,日复一日地在这里发掘,最先获得成功的是法国人博塔,他在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一个叫库云吉克的土丘旁,发现了一座古代帝王的避暑行宫和精美的雪花石雕刻。
年一1879年,欧洲人雷雅德在库云吉克附近挖掘出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城的遗址。那庞大的官殿、宽阔的马路、坚固的城墙,让人惊叹。他们共发掘出2万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5万多件各式文物。这些重大发现为进一步了解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打下基础。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体系源于苏美尔。约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式文字。
到了公元前3000年,这种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通常用平头的芦杆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印刻出字迹,笔道呈现楔形。最初,楔形文字被刻成直行,后来逐渐演变成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刻写方式。
苏美尔人已经具备了很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将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1个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全年分成12个月,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计354天,苏美尔人置闰月加以调整。
苏美尔人的数学知识也很丰富。人们对1至5的数字已有了专门的名称,对10这个数也有了特别的符号。在此基础上巴比伦时代的人们广泛使用10进位和60进位法,并把60进位法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时间。而且,古巴比伦人已经掌握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
更特别的是,在苏美尔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圆柱形的印章。印章大多由贵重金属或玉石制成,并刻上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已知的世界文明古国中,在印度河流域也出土过类似的印章。这让人怀疑苏美尔人与古印度人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美尔人的语言含有不少汉语语音,似乎与汉语很相似。
综合上述情况,人们对苏美尔人的来历十分茫然。他们的长相、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与邻近地区迥然不同。难道他们来自南亚印度?或者来自远东的中国?有些学者根据考古发掘断定,苏美尔人来自中亚高加索或亚美尼亚,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直进人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但同时,考古学家也不应忽视苏美尔人的传说,这个传说告诉人们,苏美尔人的祖先是从海外(或者埃及)来到这里。海外究竟是何处?至今还是个谜团。
来揭秘吧注:苏美尔人留下的雕像来看,不具有黄种人特征。倒与其邻居闪族人近似,也近似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因为雕像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自身形象的模仿,中国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都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特征。中国史前一直到殷商时期的各类人塑造都是典型的黄种人。
古地亚的塑像从头型和无须的特点来看,似乎有点像黄种人,但是其眼眶、鼻梁、颧骨和下巴则是典型的白种人特征。
关于苏美尔人遗骨的体质人类学报告,来揭秘吧还没有发现。很期待有人能找到,来揭秘吧从现有的复原图观察,细看之下,很有一些今日中亚民族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