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人书的情愫

 
与小人书的情愫
2016-12-30 10:48:19 /故事大全

小人书是我童年、少年时代的至爱,它伴随我成长,是我平淡生活中欢乐的源泉。

我的童年和少年正处在“文革”极“左”时期,对“封资修”的批判,导致没有也不可以有任何娱乐活动。那是一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我的父亲除了烟和茶,不要说电影票钱,就是家家张贴的一分钱的巴掌大的“忠”字画都舍不得买。父母是厂区里一对被贫困压垮的小人物,对我们5个子女除了打骂和分派事务,就没有别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了。那是比沙漠还寂寞、枯燥的年代。大概7岁的时候,我从比我大三岁的邻居那里第一次看到了小人书,我和哥哥立即被吸引住了——它是我们想看而看不到的小“电影”啊!我们总是等人家翻过了,趁人家吃饭的空隙拿过来翻阅,永不厌烦。可人家嫌烦了,我们哥俩就决定把它买下来,邻伴慷慨地答应了。我们拿出过年时攒的两毛压岁钱,花了1角2分,第一次买了一本小人书——《刘胡兰》。翻旧的小人书按原价卖出,他可以再买一本新的。他很高兴,还说以后上新华书店带上我们。由此,我们也开始了逛书店和攒钱购书的生涯。

攒钱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的想法。为了魂牵梦萦的小人书,我们很快就钻研出了几条“生财之道。”初夏,我们去大街上拣桃核,砸去核壳,取出里面的核仁来买;早上到树林里,寻找树干上锐变的蝉壳,卖到医药公司。暑假割草晒干,拿到牛奶场去买。到河边去筛鹅卵石攒钱。秋冬之际,我们就拎着篮子,趁学校放学,天将黑之际,到附近的小学垃圾地拣废纸拾破烂,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我们卖的钱还要上缴,但我们都要留点。

我们快乐把攒钱、买书,我们辛劳而幸福地等待下一个周日、下一本新书。因家务繁忙,我们哥俩就一人做家务,一人去书店买早几天就看好的小人书,买的人在路上就先睹为快了。不管有什么烦恼,有多少委屈,只要有小人书看,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战争题材的《小兵张嘎》、《虎口夺粮》、《拔钉子》;讲抗美援朝的《杨根思》、《黄继光》;说越南故事的《阿勇》、《阮氏三姐妹》;根据前苏联小说改编的《列宁在十月》、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当然还有更多反映那个时代的《一支驳壳枪》、《春风杨柳》、《扎根》等。每一本小人书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让小时候的我心潮激荡,夜不能寐。不知道是因为那时的日子太过平淡灰暗,还是我孤寂的心太渴望遥远的故事和美妙的文学滋养,我陶醉在这份美好的享受中,不能自已。

在小人书的影响下,我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文学和绘画。书中的故事和意志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常描摹小人书上的画,并制成简易玻璃幻灯片,招引小朋友们观看。后来,我还成了学校的小画家,阅读面也从小人书扩展到了大书的小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影响和爱好至今都没有改变,并将一直伴随着我。

小人书,见证了我的童年,少年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记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