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提琴之王”的音符

 
成就“提琴之王”的音符
2016-12-30 11:15:10 /故事大全

25李书不会弹琴,可他每天都跟琴打交道,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实现了他成为“提琴之王”的梦想。

28岁那年,出身农民的李书当上了江苏泰兴市溪桥镇镇办乐器厂的厂长,专门给上海提琴厂加工弓杆、琴头等零部件。为了更好地发展,他想方设法和上海提琴厂搞起了联营,借助对方的技术、资金、市场,乐器厂才渐渐能独立生产出整套提琴产品。要知道,小提琴的制作难度非常大、工序相当繁杂,一把琴做出来得经过180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都会影响小提琴的质量,自己的小企业终于能生产出整套的提琴产品,李书感到很自豪。

1993年,李书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参加一个国际乐器节。就是这一次出国,他发现了一个十分震惊的现象:他们厂的小提琴定价是28元,而国外同样材料做成的小提琴,却能卖到一千多元。不用说,这是制作工艺的差距,导致了价格的悬殊。而在这之前,李书还一直以为自己厂生产的小提琴有多么了得!知道山外有山,他花了一千三百多元,买了一把韩国琴带回厂,和职工一起研究它的工序。

目光投向了国外,李书对各部门的考核也非比寻常:他规定各部门每个月必须上交一定数额的罚款,同时对质量过关的给予翻倍的奖金。管理人员因为有“罚款”的考核任务,要不断在工作中挑毛病,是真正的“鸡蛋里挑骨头”。工人担心受罚,都会努力做到最好,尽管如此,管理人员依然能找出各种各样的毛病。按照制度,产品一旦找出毛病,工人一天的活就白干了。

那一年,李书好不容易拿到了加拿大一份大订单。可产品发出去不久,却出现了变形、开裂的问题。经过检验,是在材料处理上出了问题。这次失败,李书赔给了对方二十多万元,相当于他们当时厂里半年的收入。想赚大钱的李书,遭遇到了他办厂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挫折最易让人开悟。李书没有白白交学费,二十多万元为他换回一个心底明亮:厂里的职工大多都是些没受过什么培训的农民,他们虽然有精湛的手上功夫,却因为没看过好东西,而无法做出好东西来。要想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得请高人指点。

于是,李书决定去找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郑荃。

李书和郑教授联系上后,说自己想到教授的工作室去看看,教授爽快地答应了。亲眼看到郑教授精刻细雕的小提琴后,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请到郑教授当技术总顾问。为此,他隔一段时间就到北京拜访郑教授。直到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才鼓起勇气发出邀请,请郑教授到自己的企业去看看。

郑教授欣然前往。一家小企业一年生产几十万把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却因为一把琴只能赚一元钱,投入与获利完全不匹配。这样的现状令郑教授心绪难平,他破例答应了李书邀请他担任技术总顾问的要求。从此,因为有了郑教授坐镇,厂里提琴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

2002年年初,一家美国公司传来一份订单,要订购95把琴,但95把琴要的是95种样式。这是一笔赔钱买卖:六十多个模具要新开发,很多新品种得边摸索边做,而且,一个品种只做一把琴,对于搞流水化生产的企业很不划算,所有人都觉得这份订单不能接。李书却力排众议:“做生意哪能宗宗不亏本?用亏本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满意,等于在为自己的未来开辟财路。”

在李书的坚持下,厂里如期赶完了这宗亏本的订单。后来,这家美国公司果然主动与李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而且,每年的订货量都在增加——到现在,李书创建的江苏凤灵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制造企业,小提琴的生产量占到了世界30%的份额,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提琴王国”。

不是将弓放在小提琴上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小提琴的发音跟制作时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大的关系,每一个零部件都可能对音符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仔细想来,李书所走的每一步,都像是他做琴的一道道工序;李书所做的每件事,都像是他琴弦上的一个个音符——而他成功的旋律和人生的美妙正是源自他的每一步、每件事!

(故事大全网)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