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局”与“势”(2)

 
缅甸的“局”与“势”(2)
2015-06-28 05:53:14 /故事大全

从2004年起,以“马六甲困局”为主题的讨论在中国官方和民间引发了热烈反响。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鉴于马六甲航路的水深、宽度和安全系数存在诸多隐患,继续倚重这一路线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作为补救,有必要寻求替代路径。作为此次讨论的直接产物,2009年北京与缅甸政府达成协议,开始修建以皎漂为起点的陆上油气管线。该管线将非洲和中东原油输往中国的总航程缩短了1200~1800公里,并以中缅双边协调模式迂回了“马六甲困局”中为数众多的利益关联方,降低了安全成本。缅甸当局每年将获得原油输送量的1/10和天然气输送量的1/5,当然乐见其成。不仅如此,经营皎漂港还为中国在孟加拉湾立足提供了支点:按照理想化的假设,皎漂港将和同属缅甸的科科群岛(Coco Islands)、扩建中的孟加拉国吉大港以及规划中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一道,成为中国海军建立远海护卫和活动能力的地理凭靠。

但本地区第一大国印度同样重视缅甸的战略地位。2003年以来,新德里便反复鼓吹“东向”战略,意在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发实兑港、以加拉丹河水陆联运系统和油气管线带动东部四邦的经济起飞,乃是“东向”战略的核心步骤。它不仅意在营造一个孟加拉湾次级经济圈,而且是抗衡中国“海丝”布局的重要举措。印度坚持认为,中国正在印度洋推行“珍珠链”(String of Pearls)战略,以获得一连串的海军基地和补给点。而实兑港不仅能对近在咫尺的皎漂港形成“对冲”,而且将和设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印度唯一一个三军联合司令部形成策应,实时追踪中国舰船在孟加拉湾的活动。

身处印度洋边缘的十字路口,东南亚第二大国缅甸本身却为各种麻烦缠绕。6000万人口和可观的油气资源(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达20.21亿桶,预测储量131亿桶,此外尚有预测储量高达2.5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本来应当造就一个富于竞争力的中等强国,最终带来的却是“能源诅咒”(Resource curse)。

作为一个拥有135个民族的复杂共同体,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68%。这部分人口集中在南北向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和与泰国接壤的比劳山脉以西,囊括了主要农业产区。少数民族则分布在西部、北部和东部的7个邦,多为山脉所阻隔。自1948年独立之日起,缅族控制的中央政权便力图压制少数民族的独立倾向,并以军事征服作为手段。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皆有山地作为屏障,政府军往往靡费巨亿仍不能竞其功。

漫长的冲突使整个国家陷入了普遍的“战争疲劳”,也消耗了能源经济的红利。在每年能自油气出口中获得27亿美元外汇的情况下,内比都当局却供养着一支49.2万人的庞大武装力量(规模高居世界第9)、7.2万人的准军事部队和700辆坦克,每年要有24亿美元的预算。换言之,4%的GDP和几乎全部能源出口收入都被军费所吞噬。由于政府缺乏其他创汇项目,也难于从资本市场获取稳定的信贷,国家机器的日常运转甚至要靠借债来贴补。2013年,1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巴黎俱乐部”一度宣布免除缅甸60亿美元的债务,这一数字占其当时外债比例的60%。然而不到两年时间,缅甸外债总额再度回升到103.72亿美元,大部分是从中、日、韩获得的贷款以及国际开发协会(IDA)提供的融资。而2013~2014财年缅方实际偿付的债务还不到1亿美元。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