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与苏秦 奔走四方的策士们(3)

 
张仪与苏秦 奔走四方的策士们(3)
2015-12-25 13:17:29 /故事大全

“从苏秦给燕昭王写的信中可以看到,他信守承诺,知恩图报。司马迁也因此对苏秦有‘燕之尾生’的感慨(尾生:古代传说中为守约而甘心淹死的人)。”何晋说,从这个角度而言,苏秦是真正的“士”。

苏秦,字季子,有兄弟三人,另两个是苏代和苏厉。《史记》上说苏秦是苏代的哥哥,而学者考证,苏代当是兄。

《史记》说苏秦“毕业”之后,“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尽管苏秦磨破了嘴皮子,秦惠王仍然八风不动,只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大堆秦国的难处,然后就“端茶送客”了。(《史记》把苏秦见秦惠王放在“大困而归”之后,这里没有取这种说法)苏秦回家之后,全家人都没给他好脸色,认为他“释本而事口舌”,苏秦觉得颜面有损,他闭门不出找出《阴符经》(今传本皆为伪书,或谓大约是谋略学之类的著作)。凭着“引锥自刺其股”的顽强信念,学业有成,自信能“说当世之君”,于是踏上他第二次的“求职之路”。

这里要说明一点,如果按《史记》的记载,下面就是苏秦见秦惠王“始将连横”不成,转而游说六国,促成合纵,最后佩六国相印的故事。这是小说、戏曲所遵循演绎的,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但这一段故事实在错漏百出,包括为后人所称道的“合纵八篇”,也是后人伪造。司马迁本想纠正“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现象,而“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独令蒙恶名”。但正如唐兰先生所说:“他(司马迁)尽管怀着好意,但没有见到关于苏秦的第一手的史料,因而把公元前3世纪初的苏秦事迹,推到公元前4世纪末,把张仪、苏秦的时叙改为苏秦、张仪,五国伐秦错成六国合纵,还推早了四五十年,时序既差,事迹中既有弄错的,又有假造的。”这实在也怪不得司马迁。因为唐兰所指的“第一手的史料”,是1973年才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面有27章,其中16章为佚书,而苏秦的谈话和书信就有14章。据《战国纵横家书》及学者的研究,“苏秦的一生,主要是为燕昭王作反间”,而不是《史记》上说的,苏秦死于燕王哙之时,早于昭王之立,所以下面不采用《史记》的记载。

公元前314年,燕王哙仿效先贤而让位给子之,结果造成内乱,齐宣王乘机大举攻燕,燕国几近覆灭。直到公元前311年,才由燕昭王收拾起这个烂摊子。燕昭王用郭隗“千金买骨”之策,招徕人才,苏秦就是这时带着他的梦想和抱负来到燕国,并逐步得到燕王信任的。公元前301年,那位爱听众人吹竽的齐宣王已死,齐湣王即位。苏秦向昭王提出反间齐国的计策,具体内容就是使齐王疲于对外战争,“西劳于宋,南罢(疲)于楚”,以便燕国对其复仇。大概在公元前300年,苏秦第一次赴齐,开始了他的“间谍”工作。

齐湣王在政期间,东征西讨,罢孟尝君而立韩为相。公元前288年,秦昭王使穰侯魏冉来齐,约湣王与秦同时称帝,湣王犹豫不定。苏秦此时第二次来齐,力主齐国攻宋。湣王被苏秦说服,决定攻打被秦保护的宋国,并取消帝号。此后,齐、秦的关系完全恶化。

齐湣王一不做二不休,又想联合燕与三晋共同伐秦,同时继续攻宋以吞灭宋国。于是苏秦又以齐国使臣的身份,为组织五国伐秦联军而奔走。先赴燕,燕昭王一口应允,与苏秦唱了个漂亮的双簧。随即南下三晋,明为组织五国攻秦,暗中却联络魏、赵,准备联合反齐。五国攻秦只成了摆摆样子。此后苏秦更大展其纵横家的权谋,使齐王与三晋实力最强的赵国实权者奉阳君李兑交恶,令齐国四面树敌。

齐湣王第三次伐宋彻底灭掉了宋国,而燕昭王也乘齐国北方空虚派乐毅率五国之师伐齐。苏秦的反间计则被齐王发现,最终被车裂而死!

“苏秦在战国中后期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当时齐、秦作为东西二帝,几乎是势均力敌。但由于燕昭王使苏秦反间齐国,最后乐毅伐齐,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实力,客观上有利于秦国最终的统一大业。至于他的具体谋略,是由他当时的身份所定,也难以苛求。”有研究者称。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苏秦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尴尬的加息
下一篇:小器大作
 
搜索
 
 
广告
 
最近发表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