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四分之一英里”前的“七个中文字词”

 
写在“四分之一英里”前的“七个中文字词”
2016-09-26 14:51:45 /故事大全

美国当代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可谓一个建构图像乌托邦的世界工程师。

先看他的乌托邦理想:大多向往乌托邦的人,都向往一个统一的“世界”,而不愿受到自身所在物理空间的局限。而大多相信乌托邦的人,都相信一个全人类共享的传统,认为一切古老文化资源都可以为今天的任何创造者服务。

在1984年12月,劳森伯格在纽约宣布开启ROCI(Rauschenberg International Culture Exchange)劳森伯格国际文化交流组织。他认为这个组织是用于“拿来、制造和交换关于世界的艺术和事实”。他非常坚定地相信:“个体对个体的,通过艺术的交流蕴含了潜在的和平力量,并且是最非精英化的分享异域经验和常识的方法,吸引我们进入一种对大家都有利的富有创造力的互相理解之中。”他通过这个长达5年的计划创造了125件包括画作、雕塑以及其他形式的作品。在1985到1990年间,劳森伯格ROCI计划的创作和展览走遍了几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他认为“创造力会受到压制”的地方: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中国、日本、古巴、苏联、马来西亚和德国。最后的一次展览是在1991年华盛顿的国家画廊。

再来看他的“工程师”气质。谈劳森伯格的艺术理念,最常被谈起的一个概念是在于打破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从而进行一种“组合”(Combine)。他认为:“需要某种我自己做不出来的东西,我想要运用在令人吃惊的现成物身上的那种惊喜、共同性和慷慨性。如果在最初发现的时候它不是一种惊喜,那么在我的工作结束之后它就是了。物体本身被它的情境改变了,因此它成了一种新事物。”这种继杜尚和达达而来的“现成物”,以及“现成图像”的观念他于50年代初就确认了,并且体现在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中,打破了绘画跟雕塑的界限,把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各种东西,甚至垃圾跟绘画结合起来,而且运用各种技术将现有的图像放置在不同的介质表面。其实他那种把不是惊喜的东西变为惊喜的“工程”有着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材料,一个是技术。因为“组合”截然不同的“物”,改变它们的“情境”,必须关注到“物”本身以及它们跟世界的关系,物的物质性正体现在材料上。而且物跟世界的关系,或说这种关系改造和重组很难脱离“技术”来探讨。1966年,劳森伯格跟比利·克鲁维(Billy Kluver)共同发起了“艺术和技术中的实验”组织。这个非营利组织的目的就在于鼓励艺术家跟工程师之间的合作。

在这样两个前提下,1982年晚秋,乌托邦工程师劳森伯格来到中国安徽省泾县。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置县非常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自古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美誉。唐代时,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而中国艺术史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宣纸,就是“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宣纸,也是劳森伯格来到这里的唯一原因。

在泾县的乌溪旁,有当时已然名闻天下的泾县造纸厂,因为宣纸工艺为国家机密,所以当时被称为“五四二”厂。据说日本人曾经尾随标有“泾县造纸厂”的厂车到达厂址,想要探听造纸的秘密而被拒绝,从此所有厂车就抹去了厂址标志。因为造纸之法机密如此,而且1982年还是一个很少有外国艺术家来中国造访以及采取当地工艺创作的时代。劳森伯格理所当然地被滞留在造纸厂的招待所。

在多方协调沟通之后,创作计划得以进行:劳森伯格在宾馆中给出设计,工人们在厂内配合生产。劳森伯格从来没有进入过工厂车间。他总共停留了10天左右,在21张样品出来后劳森伯格异常欢欣,随后离开了泾县。

当年接受这个任务的崔厂长回忆说,对于劳森伯格的造访他们收到的指示是:“要保持友好,但不要泄露机密。”艺术家带来了纸厂从未碰到的技术挑战,比如做能从平面上凸起来的纸雕塑,比如在一层纸上再罩一层非常薄的纸。最后他们完成了7套49张作品,邮寄给美国洛杉矶的双子星版画社(Gemini.G.E.L.)。劳森伯格支付给泾县造纸厂1万美元,还赠送了一台铲车,由于造纸厂实在用不上铲车,最后又赠送给了邻近的纸箱厂。

劳森伯格的“七个汉字”(7 Characters),是一套共491张,7个系列的纸上拼贴作品,包括“真、变、个人、光、干(四声)、号(二声)、丹心”这七个中文字词。这些作品的基础是一种特制的30层特厚且加了一层绢的宣纸。每个词都用纸浆堆砌而从画面上凸起,加上劳森伯格在上海搜集的明信片的局部,这些局部也分别用很薄的宣纸覆盖。画框下端悬挂出丝绸条带,系有丝绸刺绣的圆章。画的四边在寄回美国后被镶上金箔。画面上有“劳生柏”和“双子星”中文的印章。其中大多数作品在1985年的《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中展出过。

事隔31年,尤伦斯艺术中心即将举行《劳森伯格在中国》大展。展览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个是《四分之一英里画作》,一个是《〈中国夏宫〉研究》。《四分之一英里画作》这件作品长约305米,由190个部分组成,是“组合艺术”(Combines)的巨制,展现了劳森伯格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观念和方式。后一个则是1982年初夏他在中国旅途中的摄影集,呈现了艺术家眼中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由于这次展览,再次挖掘出了劳森伯格制作“七个汉字”作品的经历,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用各种方式持续书写这个关于纸的故事。

艺术家叶永青1985年观看劳森伯格展后深受震撼,他认为自己过去总以为艺术在远方,那次展览后才发现艺术在身边,而且艺术就是“玩”,是与现实的游戏。2005年他偶过泾县,发现当年劳森伯格定制的200刀特造纸仍有剩余,于是买下2000张。至今还持续地在当年的纸上创作。

艺术家邱志杰、张梓倩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学创作大型表演《不足为外人道也》,正是结合了劳森伯格泾县造纸的故事和中国古代桃花源的传说。他们专程前往泾县采风,获取了口述历史、影像以及声音等各种素材,将中国传统和当代生活中可以发现的惊喜,“组合”出一个向劳森伯格致敬的作品。策展人苏珊在听说这次表演中会使用活鸡活狗以表示“鸡犬相闻”时非常开心,她说:“罗伯特喜欢动物,他的海外交流计划的名称ROCI就是他的宠物乌龟的名字。”

文 张宇凌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