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第一為何幾乎毀了福斯帝國?

 
追求第一為何幾乎毀了福斯帝國?
2016-12-05 09:38:12 /故事大全

作者:尤子彥 
 

一個軟體程式、一個謊言,為什麼能在全球掀起不亞於希臘債務危機的風暴,甚至動搖德國國本?

 

「‬這次,我們完完全全搞砸了。」

 

九月十八日,美國環保署(EPA)揭露,德國最大汽車集團福斯(Volkswagon),柴油引擎空污檢驗長期造假。

 

簡單的說,福斯在行車電腦內建精密演算程式,當軟體發現,認證測試的實驗室正設定測試,程式就會讓柴油引擎,啟動所有的污染物控制和過濾設備,讓廢污數據合乎法定標準。但,在實際道路行駛時,為追求動力表現,排污系統不會一○○%運作,這將讓其車輛造成嚴重空氣污染,污染氣體,甚至超標四十倍。

 

這個造假的騙局,如同利刃,刺向福斯集團的心臟,成為創立七十八年來,最嚴重的經營風暴。

 

接下來一週,這個在全球雇用六十萬名員工,旗下有奧迪、保時捷品牌的企業帝國,如同洩了氣的球,股價連兩天最大跌幅達三八%,市值兩日蒸發逾新台幣九千七百七十六億元,幾乎是雷諾(Renault)和寶獅(PSA Group)兩大車廠的市值總和。

 

EPA同步勒令福斯,須召回過去六年在美售出的約五十萬輛車,並祭出最高一百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九百億元)的天價罰款,這超過福斯全集團去年約一百四十億美元的營業利益。

 

如果說,汽車產業是德國的經濟大動脈,那麼,福斯就是扮演心臟功能。ING首席經濟學家布爾澤斯基(Carsten Brzeski)說,這個醜聞,將衝擊占德國七分之一就業人口的汽車業,「突然之間對德國經濟構成的威脅,大過於希臘債務危機帶來的威脅。」

 

「我們公司不誠實,」福斯美國執行長霍恩(Michael Horn)在記者會上‬說。

 

這是很嚴肅的告白,重創的不只是德國車的好聲譽,也讓日耳曼民族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蒙塵。

 

但,為什麼幾乎是世界第一車廠的福斯,要冒險作弊?

 

對外,像一隻汽車業巨獸

想靠柴油車、連續購併,攻世界第一 

時間,回到二○○七年。金融海嘯爆發前夕。

 

二○○七年,時任福斯集團董事長,也是金龜車設計者斐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的外孫皮耶(Ferdinand Piech),喊出二○一八年將挑戰成為全球最大汽車集團的明確成長目標。

 

翻開福斯的年報,第一頁映入眼簾的,便是「二○一八」四個斗大數字,隨時提醒經營團隊和投資人,以超越豐田集團為要務。

 

在皮耶的雄心壯志帶領下,福斯陸續收購英國奢華品牌賓利(Bentley)、義大利超跑品牌藍寶堅尼(Lamborghini);且為追求數量成長,賓利與藍寶堅尼更撈過界,相繼推出頂級品牌前所未見的運動休旅車(LSUV)產品。

 

一場金融海嘯,沒有讓皮耶縮手,反而趁底特律三大車廠風雨飄搖之際,朝世界第一目標滿舵前進,全面啟動連續購併大計,除MAN、Scania等商用重車龍頭,包括義大利重車精品Ducati,也在收購清單,建構總計十二大品牌的新帝國(見第六十五頁圖),為追求財務成長而成長的產品線擴張計畫,讓瑞士信貸銀行曾評述:「福斯是高級車款越來越多的一頭全球汽車業巨獸!」

 

這次被揪出作弊的柴油引擎,是福斯攻占柴油車市場的拳頭商品。過去十年來,福斯以此標榜號稱「潔淨柴油」的TD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引擎,訴求高效能、低污染,打頭陣與日系油電車相抗衡,每四輛福斯出廠新車,就有一輛是搭載此柴油動力系統。

 

其實,要符合美國的環保法規並非做不到,歐洲其他也推柴油車的品牌如賓士、BMW,都有加裝多套排污控制裝置,但勢必增加新車成本,福斯則在消費者心目中,營造實現兼顧平價與效能柴油車的救世主形象,於是主打這套招牌引擎,成為其進入美國等市場的利器。

 

「世界第一」的攻頂誘惑,加上柴油引擎助攻,讓福斯集團上下莫不以擴張市占率為首要目標。這是皮耶翻轉福斯集團的傳奇延續。《經濟學人》在二○一二年撰寫福斯時,主軸是談一九九三年接手的皮耶,如何透過大膽逆勢擴張,讓這家「呆人、呆事多,成本又超支,品牌、品質更一敗塗地」的企業,轉敗為勝的故事。

 

文末一段話最有意思:「儘管成功,卻很少聽到有人像推崇『豐田精神』一樣,去推『福斯精神』。其實,福斯很瞧不起豐田那麼專注生產線、成本控制。(時任)執行長溫特康(Martin Winterkorn)認為,福斯的企業文化,是永遠創新、敢於冒險⋯⋯。」

 

冒險,以達到目標,成為一種氛圍。但過了頭,卻成為把福斯推向紅線禁區的第一個動力。

 

「當老闆只在意成交與否,你就只會有一種想法看事情,而不會想到道德。」「最後每個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就是沒有違法。」出獄後四處演講告解的安隆前財務長法斯陶(Andrew Fastow),曾如此點出企業過度重視財務績效的盲點。

 

如果沒有組織氛圍的授意促成,福斯的工程師絕對不敢妄下作弊的決定,釀出此完美風暴。

 

對內,搞權力鬥爭

老董不滿執行長「不夠飢渴」 

組織內鬥,更加速形成風暴。

 

今年四月間,高齡七十八歲、享福斯帝國教皇般大權,在德國企業界呼風喚雨的皮耶,公開抨擊時任執行長,也曾是他一手拉拔的愛將溫特康,本以為藉此可令其下馬,卻因而惹惱工會代表與官股,皮耶反被逼下台並逐出董事會,震驚德國產業界,溫特康則因禍得福升任董事長。

 

雙方反目導火線是:皮耶想繼續吃下鈴木(Suzuki),也想把愛快羅密歐(Alfa Romeo)收歸旗下,所以對溫特康不夠飢渴的成長策略感到不耐,尤其是,去年福斯在美國市場銷售出現負成長。

 

根據《經濟學人》所述:福斯的成功,來自強硬的領導人。董事長皮耶是策略家,執行長溫特康是執行者。

 

長時間內鬥,讓主事者更在乎表面上的財務成績,願意去冒風險,因為這是其獲得董事會繼續支持的關鍵。

 

如果說,內鬥加上追求第一的目標,讓福斯開始找尋捷徑。那麼,一條法規,則讓福斯相信,謊言不會被揭穿,而膽敢一試。

 

如同不少企業衰敗的原因一樣,關鍵常和核心能耐有關。豐田汽車層出不窮的召回事件,成本導向的精實作業被認為是元兇;擁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雷曼兄弟破產成因,導火線竟是最拿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次福斯寫出的「說謊程式」,也需要對柴油引擎調教技術,高度掌握才能做到。

 

舞弊,兩年前就被抓包

美團隊發現,測試數據差20倍 

福斯確實有可能不被發現。

 

因為一條法規:美國的「數位千禧年版權法案」(DMCA)。這條法規明訂,將以法律保護原廠諸如行車電腦軟體等智慧財產權,甚至禁止包括美國政府或車主,檢視自己車輛內建軟體,與行車電腦軟體的運作細節。也就是說,除非福斯承認,否則其他人只能對軟體是否有問題,產生質疑。

 

事實上,早在兩年多前,一支由工程師卡德(Daniel Carder)率領的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五人研究團隊,即提出質疑,指出福斯柴油車上路測試的排污表現,和實驗室受測數據,呈現十倍至二十倍的巨大差距。二○一三年五月,EPA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相繼證實該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我們確實公開發表這項數據,福斯也確實質疑我們。」今年四十五歲的卡德對媒體表示。

 

這次,若非美國監理單位揚言,拒發二○一六年該品牌在美柴油車的上市許可,福斯自己才坦承在行車電腦軟體動了手腳,這場弊案恐怕很難被證實。

 

真實的商場,容許風險,但行之差錯,毀掉的卻會是百年基業。

 

如果福斯不衝,不會在今年這麼接近全球第一大車廠的目標。今年七月,福斯才喜孜孜的宣布,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累計已達五百零四萬輛,超越對手豐田集團的五百零二萬輛,全球第一的目標可望提前達陣。

 

也就是說,如果這次的弊案沒被發現,皮耶翻轉福斯的傳奇,將又被推往高峰。他不僅拯救了這個代表德國精神的國民品牌,甚至讓它改寫了近百年來,由美、日車廠輪執車壇牛耳的歷史。

 

一位國內車輛測試認證機構技術部門主管的論述卻提醒了我們:這個風險,福斯絕對不該冒。因為,汽車是安全性要求極高的產品,雖然為順利通過法規認證,車商送檢車輛時會做不同程度的人為調校,但對汽車廠來說,品牌信譽是第一生命,像福斯這樣,願意冒著被抓包風險造假的例子,太極端。

 

福斯沒認清,在它的產業裡,如果品牌信譽就是生命,他們可以對策略大膽,但對消費者的信任感,連一%的風險,都不該冒。

 

難怪,德國當地一家報紙評,這是「汽車製造業史上代價最昂貴的愚蠢行為。」嚴重到讓汽車產業進入另一個新轉捩點。

 

翻開福斯的歷史,這個德國標準的國民企業,其生產的第一款車,是希特勒下令依家庭需求打造的經濟車款,有「金龜車」別稱的Beetle。其二○.二%持股,是集團落籍的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擁有,總部坐落的狼堡(Wolfsburg),有七萬三千居民在福斯上班,從博物館到足球場,舉目都是福斯冠名或贊助的公共設施,當地人說:「福斯得感冒,我們就得肺炎。」

 

沒人知道,最後是什麼讓當事者鋌而走險。可能是想衝第一的渴望,也可能,長久以來其與德國官方根深柢固的關係,讓其敢於無視破產的風險,因為若出事,政府會出面紓困,成本由所有納稅人一起承擔。這或許可說明,過去十年,其除了內鬥案,還捲入多宗政客性醜聞,與供應商回扣收受弊案等原因。

 

但我們從福斯的故事卻看到,追求第一,有時候是鼓舞一個團隊前進的動力,有時,卻也會形成魔咒,讓其去試探社會的底線。

 

重建,對手就是教材

當豐田不再談第一,反而坐上寶座 

類似劇碼,二○○八年才剛上演過。當年,豐田集團首度超越通用汽車集團(GM),躍升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隔年,旗下高級車品牌凌志(Lexus)與豐田乘用車,陸續傳出多起暴衝意外,引發後續超過八百萬輛的全球大規模召回事件,這是豐田成立近八十年來最大危機。

 

危機當下,社長豐田章男曾坦承:「豐田擴張太快,企業的組織和人員跟不上。」「豐田的原則顛倒了。」痛定思痛後回歸根本,打造「像最初那樣提供激動人心的商品」,做為重建起點。有意思的是,當豐田不再談「世界第一」後,反而,真正坐上寶座。

 

企業經營如同登聖母峰,有時敗在勉強攻頂,卻準備不足,有時留戀峰頂美景,而輕忽下山的風險。一個領導者,若無雄心,不會想攻頂,但何時該停、何時該攻,當商業與道德有所牴觸時,又該如何權衡,都是場場考驗人性的修煉。

 

現在,福斯必須開始為這場信任危機,付出代價。造假醜聞被揭露後五天,福斯股價重跌逾三成,溫特康辭去集團董事長。儘管今年六十二歲的保時捷品牌執行長穆勒(Matthias Muller)接任集團新執行長,並誓言透過「嚴格調查,展現最大透明度」,重建大眾對福斯的信心,但要修復破裂的信任感,長路還等在眼前。

 

福斯買保時捷,最真實的復仇商業劇

 

福斯集團除了董事長與執行長的內鬥大戲外,其與保時捷集團的鬥爭,也很精彩。

 

二○○八年底,當時的保時捷企圖蛇吞象,購併福斯集團。發動購併福斯這方的,是一九三○年代,曾參與創辦福斯的斐迪南.保時捷的曾孫奧利佛.保時捷(Ferdinand Oliver Porsche)。

 

在歐盟許可下,二○○五年起,保時捷家族陸續增持福斯股份,一路從二○%增加到逾四○%,眼看就要超過五成之際,該家族又聯手卡達主權基金,宣布將增加福斯持股比率到七四%,福斯股價因而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暴衝逾四倍,最高曾站上每股一千歐元天價。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保時捷家族要一圓家族四代光復美夢,從斐迪南.保時捷外孫皮耶手中,奪回福斯所有權前夕,一場金融海嘯迎面襲來,舉債買股的保時捷家族,頓時陷入資金週轉困境,債務一度高達百億歐元,且瀕臨破產邊緣,必須打消收購福斯的念頭,還要出售保時捷品牌的經營權還債。

 

最戲劇性的結局是,最後福斯集團以八十億歐元出價,在二○○九年,反手將保時捷納為福斯集團第十個品牌,前者反購併了保時捷。

 

不管是上述的經營權爭奪戰,或帶領福斯反敗為勝的皮耶,最後被昔日愛將一腳踢開的下場,金錢與權力鬥爭不斷的商業戲碼,已讓福斯成了全球車壇負面的經營教材。

 

【延伸閱讀】一個謊言,拖累德國經濟心臟—福斯造假事件影響

 

●它是德國第1大企業

 

‧為德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最大雇主之一,全球集團員工60萬人,德國境內員工數27萬人

 

●衝擊德1/5 經濟核心!

 

‧汽車業占德國1/5出口產值、1/7總就業人口、1/4稅收來源

 

●股價暴跌38%!

 

‧醜聞事件爆發後,股價連2日最大跌幅38%,市值蒸發新台幣9,776億元,約是雷諾和寶獅2大車廠市值總和

 

●威脅比希臘還大!

 

‧經濟學家布爾澤斯基說 :「突然之間對德國經濟構成的威脅,大過於希臘債務危機帶來的威脅。

 

●潔淨柴油神話破滅!

 

‧占全球3成市占率的柴油車,恐轉移至油電等替代能源,衝擊柴油價格

 

整理:尤子彥

 

【延伸閱讀】一次弊案,從爭全球第一到股價重摔—福斯集團股價與醜聞大事紀

 

‧2012

 

歷經20年,完成12個汽機車品牌購併計畫,為擁有最多高級車品牌集團

 

‧2013年5月

 

造假傳言出現!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團隊,完成福斯造假報告

 

‧2014/12/31

 

全年集團銷量首度超過1千萬輛,總營收約新台幣7.6兆元

 

‧2015/4/26

 

時任董事長皮耶打算拔除執行長溫特康,反被逼宮去職,溫特康升任董事長

 

‧2015年7月

 

宣布上半年全球銷量超越豐田,可望提前達成世界第一

 

‧2015/9/18

 

證實造假!美環保署公布福斯造假案,罰款近6千億元,22日福斯坦承弊案,股價大跌近20%

 

‧2015/9/25

 

溫特康辭職後,保時捷執行長穆勒接任集團新任執行長

 

整理:尤子彥

 

【延伸閱讀】藍寶堅尼、奧迪都在它旗下—2014年福斯旗下各品牌銷量

 

品 牌

 

●平價車(生產量)

 

‧Volkswagen:458.3萬輛(不含中國)

 

‧VW China:350.6萬輛(中方合資公司)

 

‧Skoda:79.6萬輛

 

‧Seat:50.1萬輛

 

●豪華/超豪華品牌(生產量)

 

‧奧迪:144.4萬輛

 

‧保時捷:18.7萬輛

 

‧賓利:1.1萬輛

 

●商用車品牌(生產量)

 

‧福斯商旅:44.2萬輛

 

‧MAN:12萬輛

 

‧Scania:8萬輛

 

●頂級豪華跑車品牌(生產量)

 

‧藍寶堅尼:不及萬輛,財報未顯示

 

‧Bugatti:不及萬輛,財報未顯示

 

●摩托車品牌(生產量)

 

‧Ducati:財報未顯示

 

2014年全球總銷1,021.7萬輛,占全球12%

 

資料來源:福斯集團2014年報

 

整理:尤子彥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